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幼稚園系列3:為啥寶寶在幼稚園學得很認真,回家後卻不願學?

今天去幼稚園接彤彤回家時

正好碰到牛牛媽就一起聊了會兒天

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

原來幼稚園每天都會給小朋友們佈置作業

像是觀察動植物、練習兒歌等等

可是我家彤彤

每天回家不是玩玩具就是看動畫片

從來也沒見她做過作業

老師總誇彤彤上課很積極, 經常舉手發言

為什麼回到家孩子卻不願學習了呢?

孩子在幼稚園學得很認真, 但回家後就不願學習要如何調整?

蒙台梭利育兒經 | 4-5歲

集體學習是出於責任感的學習

孩子在學校與在家的學習表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很常見的, 因為孩子在學校的所有學習行為都是一種集體行為。

在集體性的行為裡, 孩子的學習並非都出於興趣, 很大的程度是出於責任的學習, 而在家裡缺乏與之直接競爭的人, 孩子學習的責任感下降, 興趣轉而成為學習的主要動力, 所以孩子常常呈現出在家不學習, 但在校又很認真的兩種狀態。

集體中學習氛圍的感染力

孩子在幼稚園的學習實際上是孩子適應社會心理的一種表現, 在幼稚園的集體當中, 當孩子看到其他的孩子都在學習, 那處於一種希望獲得認可和肯定的心理, 孩子也會認認真真學習。 這是集體環境營造的氛圍, 無論孩子喜不喜歡, 都會出於自我展現的價值觀而強化學習行為。

一旦回到家裡, 一方面這種共同學習的氛圍消失了, 另一方面孩子作為家庭核心的地位被凸顯出來, 孩子不再需要通過自身的良好表現來獲得認可, 所以壓力大大減輕、責任感也隨之降低, 此時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自然徒勞。

連結家庭與學校學習氛圍

想要調整孩子在家裡的學習狀態, 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學習責任感, 將家裡的學習氛圍與學校的學習氛圍進行連結, 把孩子重新放回到集體學習的環境中。

可以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跟孩子說明哪些作業是老師安排的,每個小朋友都要做的,老師還會獎勵做得好的小朋友。如此一來,將孩子的心理又切換到集體環境中,孩子的學習責任感被激發出來,學習的動力就足了。

將興趣導向與責任導向相結合

對於家長來說,合理安排孩子的課外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安排孩子的課外學習不是說要孩子在學校學習之餘還要在家裡做多少相關的配套練習,也不是要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

既然孩子在家裡的學習是以興趣為主導的,父母就該遵循孩子的興趣需求,讓孩子在完成課程作業之餘能夠開展自己的興趣學習,將責任感的學習與興趣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這樣孩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會有更好的表現,也能從中獲得更為個性化的發展。

可以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跟孩子說明哪些作業是老師安排的,每個小朋友都要做的,老師還會獎勵做得好的小朋友。如此一來,將孩子的心理又切換到集體環境中,孩子的學習責任感被激發出來,學習的動力就足了。

將興趣導向與責任導向相結合

對於家長來說,合理安排孩子的課外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安排孩子的課外學習不是說要孩子在學校學習之餘還要在家裡做多少相關的配套練習,也不是要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

既然孩子在家裡的學習是以興趣為主導的,父母就該遵循孩子的興趣需求,讓孩子在完成課程作業之餘能夠開展自己的興趣學習,將責任感的學習與興趣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這樣孩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會有更好的表現,也能從中獲得更為個性化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