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91007,注意安全,準備拋桶 “烈火雄鷹”浴火奮戰遇氣流……

烈火雄鷹

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的林海碧空中活躍著一隻“烈火雄鷹”, 它應運而生、茁壯成長, 它就是武警森林指揮部的直升機支隊。

2016年5月19日,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持續乾旱少雨, 雷擊火頻發, 支隊3架駐防直升機在呼源林場、白銀納林場、富克山林場等5個火場, 先後實施吊桶滅火, 總計飛行23小時6分鐘, 實施吊桶滅火16次, 灑水38噸, 有效遏制了火勢蔓延。

此戰, 多機跟進吊桶滅火戰法首次在原始林區實戰中獲得檢驗, 標誌著支隊實現了從“支援保障型”向“滅火作戰型”的轉變。

目前, 該支隊已具備集運輸、護林、滅火、偵察、救援、聯合作戰於一體的空中防火滅火能力,

被納入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 而在如此成果的背後, 一路走來也是一路坎坷。

羽翼豐滿, 直上九重

在世界軍隊建設歷史上, 曾經有“五十年空軍, 一百年海軍”說法, 它闡明了空海裝備形成戰鬥力需要艱難和漫長的過程。

支隊組建之初, 面臨的首要困難就是飛行骨幹缺乏、人才培養難度大, 直接阻滯著裝備戰鬥力生成的步伐。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10個月時間, 森林指揮部先後從陸航、海航、空軍選調了120餘名航空骨幹, 從地方大學中直招了12名專業技術士官, 形成以3名特級和6名一級飛行員、11名空中機械師為主體的人才方隊, 為部隊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雛形有了, 人才如何培養?這個問題是航空兵部隊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 航空兵部隊所需人才種類多、人才培養週期長、難度大, 培養一名全天候的飛行員需要10年, 培養一名空勤機械師需要5至6年。

然而,時間不等人,裝備不等人。支隊在嚴峻的現狀下,緊急組織人員,研究制定近期、中期、長期人才培養規劃,建立起了“專業的外部選調、通用的內部調整”選人用人原則,有計劃、有重點的選拔稀缺人才。

在此基礎上,他們積極探索走出依靠兩條腿走路的培養模式:一方面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酵母作用,自我培養、滾動發展;另一方面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拓寬人才培養管道。他們主動向陸航部隊學習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與各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密切聯繫,選派年輕骨幹參加教學觀摩、參與重大任務和重點課題攻關等活動。很快,一批專業技術精、創新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脫穎而出,許多困擾飛行訓練的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雄鷹振翅,一飛沖天

2011年8月,上級組織了森林部隊要素最全、規模最大的實兵演習。在徵求支隊能否參演時,有人說,這才剛開始訓練,若參演無法完成任務,丟了臉可不好。

“這時不練何時練,去,不僅去,還要當打火頭的主攻手。平時怕丟臉,火場要丟命,大火不會等你準備好了才燃燒。我國的空軍就是在朝鮮戰場實戰中學會飛行的。”王興坤擲地有聲地說。

“近年發生在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希臘的撲滅森林打火案例說明,吊桶灑水是航空滅火最有效的方式,擔當主攻手就要使用吊桶滅火。”王興坤給機組人員說著。

懸掛碩大吊桶的直升機首次升空,飛行不到半小時,王興坤就感覺直升機突然抖了起來。“不好,有氣流。”他立刻一邊命令副駕駛觀察機載設備,一邊讓機械師協助觀察吊桶擺動情況。“擺幅5度、10度……”在巨大慣性作用下,機身明顯跟著晃動。

“91007,注意安全,準備拋桶。”按照處置預案,拋桶保機條件完全具備。首次訓練就要拋掉50余萬元裝備,這代價也太大了。“飛出吊桶特情技戰參數是我的責任。”王興坤“瘋”勁上來了。用雙手緊握操縱杆控制機身,降低擺幅,用最大功率向上“拔”。10分鐘後,直升機慢慢恢復平靜,怒吼著沖出氣流。王興坤得來了演習中的第一手資料,成為吊桶訓練活教材。

探索沒有止境。實戰表明,火頭超過10米,以水滅火,量小即霧化,反而助推火勢。怎麼辦?王興坤建議:“改單機吊桶灑水為4機跟進灑水,用量變達到質變。”

難題隨之而來:編隊跟進密度多少?航速多少?灑水時機如何掌控?

“練為戰,不能練為看。”王興坤的回答斬釘截鐵。推演、試飛……歷經三個月3000餘架次高強度訓練,難題逐一被攻破。演習這天,王興坤駕機率先升空,以間隔30米密集編隊開進。林業滅火專家看後,稱讚“四機跟進吊桶灑水”的戰法,填補了航空森林滅火空白。

鷹擊長空,一擊必中

現代化裝備的廣泛運用,大幅提高了森林草原火作戰效能。目前,武警森林部隊滅火作戰24小時撲滅率達到90%以上。然而在這一場場戰鬥中,又有些“意外”讓人後怕。

在2012年6月2日,大興安嶺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生森林大火,支隊迅速派出四架直升機實施組建後首次滅火作戰。時任飛行大隊大隊長王興坤率先駕機,克服發動機“缺氧”、空中能見度低等因素影響,將滅火隊員機降至火場最近處實施快速滅火。直升機4小時往返1500餘公里,機降11架次,空地結合不到11小時就將大火撲滅,開創短時間內撲滅較大森林火災的成功戰例。

一次,直升機搭載滅火隊員執行滑降時,一名滅火隊員由於拉繩索用力過度,致使索控器卡死,身體懸停在機身下方。危急時刻,飛行員李海東沉著應對,全力穩住操縱杆,靈活運用低空飛行技術,把遇險隊員安全平穩地投放到地面。像這樣的經歷,在他們的飛行生涯中已習以為常。

火場上,天氣複雜多變,氣流忽大忽小,濃煙黑壓壓一片,火場上的驚險瞬間隨處可見。5年前,時任副支隊長的林紅日向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新林林業局塔源林場火點機降滅火隊員歸航時,加格達奇機場周圍突然被濃積雲包圍,直升機無法著陸,而飛行了三個多小時的直升機,燃油已剩不多,如果不儘快著陸,將會十分危險。此時,林紅日從直升機上觀察,僅在機場東南方有一條雲縫,面對這一緊急突發情況,他依據氣象雷達的指示判明雲逢的準確位置,駕駛直升機離地面僅200到300米的低空向加格達奇機場東南側山區繞飛20多公里,最後安全降落在加格達奇機場。

為完成空中滅火任務,官兵冒險進行了數百次飛行探索,積累了3000多個火場航線資料,成功打開了“火場飛行禁飛區”。組建以來,支隊共完成飛行訓練7811餘小時,29185餘架次。執行火場勘察、機降滅火等任務飛行177餘小時,165餘架次,運送滅火隊員1151余人次,航程139587餘公里。

砥礪前行

這只雄鷹一路走來可以說是砥礪前行,以5年為一個階段,他們有著驚人的成績和變化。而這些變化對於身在其中的官兵們有著怎樣的感受?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瞄準中心,才能不偏航;突出中心,才有戰鬥力。砥礪前行中,我們看到了成績與不易。然而,強軍夢仍在繼續,所以,這只雄鷹仍需豐滿羽翼。強軍路上,林海碧空有你們的廣闊舞臺!

然而,時間不等人,裝備不等人。支隊在嚴峻的現狀下,緊急組織人員,研究制定近期、中期、長期人才培養規劃,建立起了“專業的外部選調、通用的內部調整”選人用人原則,有計劃、有重點的選拔稀缺人才。

在此基礎上,他們積極探索走出依靠兩條腿走路的培養模式:一方面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酵母作用,自我培養、滾動發展;另一方面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拓寬人才培養管道。他們主動向陸航部隊學習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與各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密切聯繫,選派年輕骨幹參加教學觀摩、參與重大任務和重點課題攻關等活動。很快,一批專業技術精、創新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脫穎而出,許多困擾飛行訓練的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雄鷹振翅,一飛沖天

2011年8月,上級組織了森林部隊要素最全、規模最大的實兵演習。在徵求支隊能否參演時,有人說,這才剛開始訓練,若參演無法完成任務,丟了臉可不好。

“這時不練何時練,去,不僅去,還要當打火頭的主攻手。平時怕丟臉,火場要丟命,大火不會等你準備好了才燃燒。我國的空軍就是在朝鮮戰場實戰中學會飛行的。”王興坤擲地有聲地說。

“近年發生在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希臘的撲滅森林打火案例說明,吊桶灑水是航空滅火最有效的方式,擔當主攻手就要使用吊桶滅火。”王興坤給機組人員說著。

懸掛碩大吊桶的直升機首次升空,飛行不到半小時,王興坤就感覺直升機突然抖了起來。“不好,有氣流。”他立刻一邊命令副駕駛觀察機載設備,一邊讓機械師協助觀察吊桶擺動情況。“擺幅5度、10度……”在巨大慣性作用下,機身明顯跟著晃動。

“91007,注意安全,準備拋桶。”按照處置預案,拋桶保機條件完全具備。首次訓練就要拋掉50余萬元裝備,這代價也太大了。“飛出吊桶特情技戰參數是我的責任。”王興坤“瘋”勁上來了。用雙手緊握操縱杆控制機身,降低擺幅,用最大功率向上“拔”。10分鐘後,直升機慢慢恢復平靜,怒吼著沖出氣流。王興坤得來了演習中的第一手資料,成為吊桶訓練活教材。

探索沒有止境。實戰表明,火頭超過10米,以水滅火,量小即霧化,反而助推火勢。怎麼辦?王興坤建議:“改單機吊桶灑水為4機跟進灑水,用量變達到質變。”

難題隨之而來:編隊跟進密度多少?航速多少?灑水時機如何掌控?

“練為戰,不能練為看。”王興坤的回答斬釘截鐵。推演、試飛……歷經三個月3000餘架次高強度訓練,難題逐一被攻破。演習這天,王興坤駕機率先升空,以間隔30米密集編隊開進。林業滅火專家看後,稱讚“四機跟進吊桶灑水”的戰法,填補了航空森林滅火空白。

鷹擊長空,一擊必中

現代化裝備的廣泛運用,大幅提高了森林草原火作戰效能。目前,武警森林部隊滅火作戰24小時撲滅率達到90%以上。然而在這一場場戰鬥中,又有些“意外”讓人後怕。

在2012年6月2日,大興安嶺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生森林大火,支隊迅速派出四架直升機實施組建後首次滅火作戰。時任飛行大隊大隊長王興坤率先駕機,克服發動機“缺氧”、空中能見度低等因素影響,將滅火隊員機降至火場最近處實施快速滅火。直升機4小時往返1500餘公里,機降11架次,空地結合不到11小時就將大火撲滅,開創短時間內撲滅較大森林火災的成功戰例。

一次,直升機搭載滅火隊員執行滑降時,一名滅火隊員由於拉繩索用力過度,致使索控器卡死,身體懸停在機身下方。危急時刻,飛行員李海東沉著應對,全力穩住操縱杆,靈活運用低空飛行技術,把遇險隊員安全平穩地投放到地面。像這樣的經歷,在他們的飛行生涯中已習以為常。

火場上,天氣複雜多變,氣流忽大忽小,濃煙黑壓壓一片,火場上的驚險瞬間隨處可見。5年前,時任副支隊長的林紅日向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新林林業局塔源林場火點機降滅火隊員歸航時,加格達奇機場周圍突然被濃積雲包圍,直升機無法著陸,而飛行了三個多小時的直升機,燃油已剩不多,如果不儘快著陸,將會十分危險。此時,林紅日從直升機上觀察,僅在機場東南方有一條雲縫,面對這一緊急突發情況,他依據氣象雷達的指示判明雲逢的準確位置,駕駛直升機離地面僅200到300米的低空向加格達奇機場東南側山區繞飛20多公里,最後安全降落在加格達奇機場。

為完成空中滅火任務,官兵冒險進行了數百次飛行探索,積累了3000多個火場航線資料,成功打開了“火場飛行禁飛區”。組建以來,支隊共完成飛行訓練7811餘小時,29185餘架次。執行火場勘察、機降滅火等任務飛行177餘小時,165餘架次,運送滅火隊員1151余人次,航程139587餘公里。

砥礪前行

這只雄鷹一路走來可以說是砥礪前行,以5年為一個階段,他們有著驚人的成績和變化。而這些變化對於身在其中的官兵們有著怎樣的感受?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瞄準中心,才能不偏航;突出中心,才有戰鬥力。砥礪前行中,我們看到了成績與不易。然而,強軍夢仍在繼續,所以,這只雄鷹仍需豐滿羽翼。強軍路上,林海碧空有你們的廣闊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