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緊追iPhone8?國內AI創業公司Untouch聯合德國PMD發佈移動端3D視覺套件

日前, 彭博社和蘋果供應商台積電透露稱, 蘋果正在測試iPhone8的手勢識別功能和3D人臉識別功能。

而手勢識別(Gesture recognition)作為滑鼠、鍵盤、觸控式螢幕之後極具想像力的人機對話模式, 有望成為VR/AR、機器人等新一代終端的必須之選。 目前手勢識別技術已經初步在AR/VR、汽車電子、無人機、智慧家居等設備上開始應用。 也有uSens、ThisVR、鋒時互動等公司陸續完成數輪融資。

由於自然裸手的3D手勢識別演算法的複雜性, 結構光和雙目方案無法解決其小型化等問題, 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實現移動端手勢識別的公司可謂鳳毛麟角。  

國內人工智慧創業公司Untouch(北京未動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宣佈聯合全球著名ToF(Time of flight)德國技術公司PMD(PMD Technologies)發佈移動端3D視覺套件。 該套件將為全球包括手機、VR/AR、無人機、機器人等在內的移動終端提供低功耗、高幀率、高精度、高穩定性的3D手勢識別等功能。

此次移動端手勢識別組件“黎曼平臺”,

是一款基於小型深度攝像頭並可運行於手機等移動端設備上的手勢識別產品, 它具備低功耗、高幀率、抗自遮擋等特性, 可實現手部23個關節點識別與26自由度追蹤, 在移動設備上幀率可達近60fps, 支援預定義3D手勢與動作, 可為客戶定制整套交互系統方案。

Untouch創始人孫錚告訴36氪, 傳統的手勢識別對每一幀的手勢圖像進行獨立分析, 而Untouch採用曾成功應用於機器翻譯的深度學習演算法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 把手勢動作當做一個時間序列來處理, 進而大幅提高了識別精度與運算效率。 另外, 黎曼平臺考慮到移動端的功耗與運算性能等限制性因素, 經過深度演算法裁剪與大量工程優化, 使得3D手勢識別可以流暢精准地運行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

同時也可以廣泛應用于機器人、無人機、AR/VR、智慧家居等智慧設備。

Untouch此次的合作夥伴PMD公司, 是全球唯一將深度感測器成功植入手機的ToF技術提供商, 也是Google Tango專案3D傳感模組的主供應商。 此前為Tango手機聯想Phab 2 Pro 和Tango&Daydream手機華碩ZenFoneAR提供深度感測器核心技術模組。

PMD總裁 Bernd Buxbaum認為為移動終端設備提供直觀的、非接觸式的交互體驗, 能夠加速手勢交互的大規模普及。  

Untouch此次發佈的移動端3D視覺套件中還包含另外三款可選元件:3D人臉識別組件“歐拉平台”、SLAM組件“笛卡爾平臺”、及場景重建組件“高斯平臺”。 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應用場景需求,

選擇相應的配套組建, 最大程度的縮短用戶的研發時間。

未動科技於2015 年完成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由英諾天使與大河創投領投, 2016年底完成了數百萬美元的Pre-A 輪融資, 由漢能創投領投。

Untouch的創始人兼CEO孫錚, 歷任微軟中國移動事業部總經理, 中興芬蘭分公司總經理, 中興西歐區副總經理, 愛立信瑞典高級系統工程師, 瑞典電腦研究所研究員。 擁有跨國高科技企業17年工作經驗, 曾帶領中興西歐團隊在4年間實現從0到10億歐元銷售額的突破。 目前研發團隊成員主要由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中科院、清華和北大的機器視覺專家組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