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用愛心傳播草原歷史文化——內蒙古博物院社會教育部積極踐行雷鋒精神

內蒙古博物院“歡樂大課堂”之“搖動紡車紡線線”活動。 , 老百姓用樸實的話語和喜悅的笑臉表達了對流動數位博物館的認可。

“巡展過程中, 我們無數次聽到觀眾感謝的話語:‘你們一定要經常來啊!’‘謝謝你們讓我看到了如此高科技的博物館!’雖然只是一句句簡單的話, 卻表達了他們內心深處對文化服務的渴求和對流動數位博物館的認可。 ”烏蘭托婭感慨地說。

講解員宋吉在隨展日記中寫道:“烏蘭察布初秋的夜晚已經涼氣襲人了, 但這絲毫阻擋不了人們飽嘗文化大餐的熱情。 一位大媽用本地話激動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受:‘真不賴!’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烏蘭察布人, 我聽後心裡很溫暖。 這次能有幸隨著流動數位展車一起來到我美麗的家鄉, 並且通過這些千姿百態的數字文物將我們自己的文化講述給每一個人, 我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

在奉獻中收穫快樂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內蒙古博物院的各個角落, 他們用熱情和微笑為觀眾服務, 雖然沒有報酬, 依然樂在其中……他們就是內蒙古博物院社會教育部的學雷鋒志願者。 2008年, 內蒙古博物院社會教育部開始對外招募學雷鋒志願者, 為觀眾提供諮詢、講解、檢票、寄存包、翻譯等服務工作。 他們熱忱的服務和專業的講解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目前, 該館共有註冊志願者700餘人, 定期服務志願者200餘人。

在烏蘭托婭看來, 學雷鋒志願服務並非一朝一夕的工作, 不能把志願服務場所變成公益秀場, 更不能把志願服務物件當成群眾演員。 對此, 內蒙古博物院社會教育部不斷整合志願服務資源, 使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走向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這些學雷鋒志願者每週服務2小時, 截至2016年, 服務時長累計達6759個小時。 每年的學雷鋒紀念日、志願者日、傳統節慶和週末假期, 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在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的活動現場, 身著蒙古族特色馬甲的學雷鋒志願者成為內蒙古博物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內蒙古博物院曾有這樣一幅感人的畫面:一位媽媽在“草原天驕”展廳講解蒙古族歷史, 她的孩子在隔壁的“草原雄風”展廳為觀眾講述北方民族史。 “每個週末都能看到他們在不同展廳為觀眾服務的身影, 這母子倆的週末一定有一天是在博物院度過的。 令人感動的不僅是這份堅持, 更是這位元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

以志願服務這種行為影響孩子的同時, 也讓孩子在這裡收穫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烏蘭托婭說。

這些平凡而熱情的學雷鋒志願者, 滿懷對文博工作的熱愛, 在各自的崗位上為觀眾提供志願服務。 “志願者服務是奉獻, 沒有任何物質回報, 但作為一名內蒙古人, 能弘揚、宣傳自己家鄉的文化是件非常自豪的事。 只要我們堅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 再大的困難也不能阻擋我們志願者前行的腳步。 ”來自內蒙古博物院“草原雄風”展廳的志願者白鵬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