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立不獨立:1776 年7 月4 日這天報紙上都寫了些什麼?

每年的7 月4 日, 美國各地都會舉行慶祝獨立紀念日的活動。 筆者2015 年在傑佛遜莊園, 參觀一場特別的公民宣誓典禮。 典禮的特別之處在於時間和地點, 時間是獨立紀念日, 地點則是獨立宣言主筆傑佛遜的家。 2016 年7 月筆者在也有機會在獨立紀念日這一天, 目睹了盛大的紀念儀式以及遊行。

問題是, 7 月4 日究竟是什麼日子呢?

事實上, 大陸會議在1776 年7 月2 日通過宣佈獨立, 起草宣言。 隔天, 約翰亞當斯寫了兩封信給他的妻子艾比蓋爾亞當斯, 一封信中說:

「昨天決定了在美洲被討論過的最重要的課題, 或許在過去和未來都沒有更重要的課題了。

一個決議在沒有任何殖民地反對的情形下通過了, 『這些聯合殖民地是, 也應當是, 自由而獨立的國家。 他們具備, 也有權利具備, 完整的權力來宣戰、媾和、建立貿易, 以及從事所有其他國家都有權進行的行動。 』」

在同天的另一封信中說:

「1776 年7 月的第2 日, 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日子。 我相信這個日子將被後續的世代慶祝, 當作是偉大的周年慶典。 」

然而, 後來美國人紀念的是7 月4 日, 而不是亞當斯所認為應該紀念的7 月2 日。 亞當斯作為大陸會議的代表, 並且主導了獨立的討論, 他的意見值得被重視, 也確實有一些道理。 然而, 亞當斯這麼在意這件事, 也可能是因為他自己是7 月2 日的明星, 但7 月4 日的明星則是傑佛遜。

但無論如何, 木已成舟, 現代人紀念的是簽署《獨立宣言》的7 月4 日, 而非宣佈獨立的7 月2 日。

另一個更值得一提的問題是, 對當時(1776 年7 月4 日)的美國人來說, 這一天到底代表什麼?

當年的資訊傳播的沒有像今天這麼迅速, 今日透過網路, 很多新聞都是即時的, 發生在世界上的主要事件, 幾乎零時差地傳播到世界各地。 當時大多數的「美國人」其實並不知道7 月4 日發生了什麼事。 當時殖民地的報紙並不是每天發行, 而是以週報或是一周兩期的形式, 每個報紙發行的日子也不是完全一致。

因為想知道當時一般的美國人對獨立所掌握的消息, 以及他們所處的狀況, 我找到了5 份在1776 年7 月4 日出版的報紙, 分別是:在波士頓發行的《大陸週刊及每週廣告》(The Continental Journal and Weekly Advertiser) 《新英格蘭紀事》(The New-England Chronicle),

在紐約發行的《紐約週刊, 或各類廣告》(The New-York Journal or, the General Advertiser), 在費城發行的《賓夕法尼亞晚報》(The Pennsylvania Evening Post), 以及在安納波里斯發行的《馬里蘭公報》(The Maryland Gazette)。

美國革命武裝戰爭的行動, 其實早在前一年就開始了。

1775 年起, 各個殖民地早已組織起他們的議會、委員會以及民兵, 來接收政治權力, 進行軍事抗爭。 《大陸週刊及每週廣告》刊登了一篇英國將軍亨利柯林頓(Henry Clinton)的公告, 要求北卡羅來納殖民地的人民停止叛亂。 他指責這場「邪惡的叛亂」讓人民忘了他們與主權者的關係, 也否認了國家內的法律與規範的權威。 他指責大陸會議與各個組織起來的委員會違法, 並呼籲他們停止這種行為, 重新回到國家的主權之下。

相對的,

《新英格蘭紀事》刊登了一篇喬治華盛頓的公告, 呼籲在英國軍隊服務的軍官和士兵, 不要再繼續支持暴君來反對他們的美洲兄弟。 如果他們願意放棄他們在英軍中的職位, 華盛頓提供了依原本職位不同而異的利誘, 最多可以獲得一萬英畝的土地, 最少也可以獲得兩百英畝的土地。

此外, 《新英格蘭紀事》也節錄了幾段理查普萊斯(Richard Price)在英國出版的小冊子《對公民自由的本質的觀察》, 來加強讀者對「自由」的渴望和認識, 裡面提到:

「公民自由是一個公民社會或國家按照己意自我管理的權力, 或者是按照自己所制定的法律, 而不用屈服於外國意志或者是外來的意念或權力。 」

「因此, 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像自由一樣帶給我們如此豐富的成果, 自由是所有榮譽的基礎, 是我們天性的主要特權和榮耀。 」

這個節錄也提到自由與政府之間的關係, 它說, 所有公民政府都是人民所建立的, 它是由人民而來, 由人民來指導, 除了人民的幸福之外沒有其他目標。

在一片追求自由的呼聲中, 《紐約週刊,或各類廣告》上出現了一篇有趣的投書。作者自稱為一個平民(A Commoner),他呼籲大家重新思考奴隸制度,並說當殖民地的人民在抱怨遭到不公和殘酷的對待時,自己也不公而殘酷,他們祈禱不要成為英國同胞的奴僕,但卻讓其他的人類同胞成為他們的奴僕。他更強調,每當殖民地人民在抱怨的時候,就是正剛好在譴責自己的惡行。他對讀者說:

「或許你會說他們生來就是奴隸,但你是他們的造物者嗎?或者造物者有告訴你祂將他們造為你的奴隸嗎?倘若沒有,你憑什麼權威讓他們陷於奴役之中呢?」

從這一篇投書可見,當革命的詞彙集中在自由與權利時,也激起了對奴隸制度的反省。

《紐約週刊》也刊載了一篇來自英國國會中討論,其中一位議員福克斯,他說,將這些出色的美洲人視為反叛者並不是個貶義詞,因為在各個世代,幾乎所有自由的宣導者,解救他們的國家的人,都會被稱為是反叛者。

《賓夕法尼亞晚報》刊載了一篇賓夕法尼亞殖民地議會和委員會的議事紀錄,裡面具體地詳述了該如何劃分選區,選出各地的代表。光是這個議事紀,就占了整份晚報四分之一的篇幅。

《馬里蘭公報》則刊載了讀者投書,裡頭談到他們對英國政府的不滿。他們認為,儘管殖民地已經竭盡所能維持和平,透過不斷地向國會和國王請願,也向國王保證了他們的情感和忠誠,僅僅要求和平自由和安全,但殖民地所收到的只是與日俱增的羞辱和傷害。英國雇用了傭兵、以自由引誘奴隸逃跑,訓練並武裝他們,來對抗他們合法的主人。他們認為,英國會盡一切努力,使殖民地進入奴役的狀態,所以他們要求他們的代表,加入其他殖民地,宣佈獨立。

這些當天的「新聞」,呈現出一種箭在弦上的氛圍,當天的報紙都大力宣揚英國國王以及國會的不公義,並鼓吹獨立。

十八世紀的北美殖民地識字率遠遠不如今日,然而報紙以不同的形式,在塑造公共輿論上扮演了一個很要的角色。除了直接閱讀外,報紙內的新聞也以口傳的形式傳播給更多的人。這些報紙往往在酒館由識字的人朗讀給不識字的人,即使一個人不識字,只要他有耳能聽,就能接受到報紙所傳達的訊息,而建立自己的意見。

不過,這些報紙中所建立起來的英國國會及國王的形象,並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思想習慣或是文化的重要工具。在約翰亞當斯給艾比蓋爾亞當斯的信中,他認為,如果七個月前就宣佈獨立,就有更多時間可以進行軍事上的準備,對這一點,他覺得很可惜。

然而他也認為,經過了這7 個月,許多人有更多時間思考宣佈獨立的優劣勢, 13 個殖民地更加團結一致,決定脫離英國,這是7 個月前做不到的。

在這段時間內,英國國會及國王的作為,讓許多原本不願獨立的人徹底死心,也因此讓支持獨立的人得以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但殖民地的報紙在塑造宣佈獨立的氛圍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透過宣傳自由的概念與詞彙,塑造英國國王與國會的反派形象,7 月4 日的殖民地報紙,即使沒有及時宣佈獨立宣言,實際上也已成功塑造出宣佈獨立的輿論。

《紐約週刊,或各類廣告》上出現了一篇有趣的投書。作者自稱為一個平民(A Commoner),他呼籲大家重新思考奴隸制度,並說當殖民地的人民在抱怨遭到不公和殘酷的對待時,自己也不公而殘酷,他們祈禱不要成為英國同胞的奴僕,但卻讓其他的人類同胞成為他們的奴僕。他更強調,每當殖民地人民在抱怨的時候,就是正剛好在譴責自己的惡行。他對讀者說:

「或許你會說他們生來就是奴隸,但你是他們的造物者嗎?或者造物者有告訴你祂將他們造為你的奴隸嗎?倘若沒有,你憑什麼權威讓他們陷於奴役之中呢?」

從這一篇投書可見,當革命的詞彙集中在自由與權利時,也激起了對奴隸制度的反省。

《紐約週刊》也刊載了一篇來自英國國會中討論,其中一位議員福克斯,他說,將這些出色的美洲人視為反叛者並不是個貶義詞,因為在各個世代,幾乎所有自由的宣導者,解救他們的國家的人,都會被稱為是反叛者。

《賓夕法尼亞晚報》刊載了一篇賓夕法尼亞殖民地議會和委員會的議事紀錄,裡面具體地詳述了該如何劃分選區,選出各地的代表。光是這個議事紀,就占了整份晚報四分之一的篇幅。

《馬里蘭公報》則刊載了讀者投書,裡頭談到他們對英國政府的不滿。他們認為,儘管殖民地已經竭盡所能維持和平,透過不斷地向國會和國王請願,也向國王保證了他們的情感和忠誠,僅僅要求和平自由和安全,但殖民地所收到的只是與日俱增的羞辱和傷害。英國雇用了傭兵、以自由引誘奴隸逃跑,訓練並武裝他們,來對抗他們合法的主人。他們認為,英國會盡一切努力,使殖民地進入奴役的狀態,所以他們要求他們的代表,加入其他殖民地,宣佈獨立。

這些當天的「新聞」,呈現出一種箭在弦上的氛圍,當天的報紙都大力宣揚英國國王以及國會的不公義,並鼓吹獨立。

十八世紀的北美殖民地識字率遠遠不如今日,然而報紙以不同的形式,在塑造公共輿論上扮演了一個很要的角色。除了直接閱讀外,報紙內的新聞也以口傳的形式傳播給更多的人。這些報紙往往在酒館由識字的人朗讀給不識字的人,即使一個人不識字,只要他有耳能聽,就能接受到報紙所傳達的訊息,而建立自己的意見。

不過,這些報紙中所建立起來的英國國會及國王的形象,並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思想習慣或是文化的重要工具。在約翰亞當斯給艾比蓋爾亞當斯的信中,他認為,如果七個月前就宣佈獨立,就有更多時間可以進行軍事上的準備,對這一點,他覺得很可惜。

然而他也認為,經過了這7 個月,許多人有更多時間思考宣佈獨立的優劣勢, 13 個殖民地更加團結一致,決定脫離英國,這是7 個月前做不到的。

在這段時間內,英國國會及國王的作為,讓許多原本不願獨立的人徹底死心,也因此讓支持獨立的人得以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但殖民地的報紙在塑造宣佈獨立的氛圍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透過宣傳自由的概念與詞彙,塑造英國國王與國會的反派形象,7 月4 日的殖民地報紙,即使沒有及時宣佈獨立宣言,實際上也已成功塑造出宣佈獨立的輿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