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社群零售:阿裡和騰訊必然再狠懟一次

微信即將實現“商品搜索”, 即用戶在“搜一搜”中輸入商品關鍵字, 搜索清單會直接呈現所有以小程式為載體的商品結果, 而每一個搜索結果都可以直接跳轉到小程式商品詳情頁。

TA又要懟到一塊去了, 社交電商、社群零售註定是未來兩年的零售大戲。 插播一下, 不讀這一篇, 你要錯過一個時代:Facebook也說:新零售的核心經營物件是“社群”

“認知升級”驅動“消費升級”

沒有觀世界, 何來世界觀。

今天整個零售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都是龐大的“消費升級”。 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說:消費升級也是分層級的, 有人是從有到優, 有人是從無到有。

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自“人口紅利”, 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是。 過去30年的發展, 依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中國以海量的勞動力成為“世界工廠”;當前的“消費升級”, 是中國以海量的購買力正在創造一個“世界市場”。 世界可能是平的, 市場一定不是平的!市場需要級差,

有級差才能創造流動性, 有流動性才有市場流通貿易的必要性。

沒有市場的“高低級”, 何來的“消費升級”呢?

市場是分層存在的。 過去, 市場的分層是由地域級差導致的, 一二三線消費可口可樂, 四五六線消費非常可樂。 這種級差和地域的經濟發展水準、資訊傳播條件、流通通暢程度等因素有關。 現在, 互聯網把資訊的傳播效率趨近於拉平, 成熟的物流快遞網路大幅提升了流通效率, 消費的地域壁壘基本被打破了。 但消費仍然存在認知的壁壘。

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更好的?需要為人們的消費升級建立一套基於認知升級的“新消費參照系”。 如果沒有認知的升級, 那人們的消費升級行為可能就是:有錢了,

就買兩碗面, 吃一碗, 倒一碗。 當對“一碗面”的認知形成升級以後, 有錢了, 可能是要去某個特定的地方消費一碗他認為更好的面。

認知升級, 人們才能構建出判別事物的新參照系, 有了參照系才能夠引導人們的消費行為作出和原來不同的選擇。

“社群”可以共建共用新的消費參照系

標準讓選擇更簡單。 社群可以共建出新的認知參照系, 創建屬於社群的新標準。

2015年在一次家居建材行業的電商分享活動上, 我說現在的產品除了要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還需要建立在這兩個基礎之上的“口碑標準”。 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解決的是產品在這個地區、這個行業裡安身立命的基礎, 但不一定讓你出類拔萃。 形象一點說,

出類拔萃的英文是Outstanding,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解決standing, 在行業裡立足;建立起口碑標準解決out,創造出頭的機會。

每一個產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拿過來, 都不簡單, 但有幾個消費者會認真去看, 或者說有幾個消費者能完全看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專業人士制定的, 但消費者不是專業人士, 他們更願意遵從“說人話”的口碑標準。

一個人說的話是一個人的認知, 一群人說的話是一群人的共識。

重要的事情說一百遍都不要嫌多, 比如下麵這段話:在時間的河流裡, 隨著認知的發展, 人會建立新的連接關係;隨著新的連接關係的建立, 人的認知也會有新的變化……如此漸進演進, 人的認知在反覆運算, 社群關係也隨之反覆運算。

圖1:認知反覆運算關係

在社群中, 人們的認知在反覆運算, 形成了新的參照系。 在社群電商中, 人們基於類同的認知參照系選擇產品、使用產品, 形成回饋……在迴圈交互的過程中間, 社群中的人們會逐步共建出一套基於共同認知的新消費參照系, 即社群選擇標準。 在這個社群中,人們既是標準的共建者,也是共用者,讓每一個社群成員的選擇都更簡單。

“社群標準”的標籤化——會員制

當一套社群標準形成之後,社群標準可以通過“標籤化”的方式被複製、輸出,通常就形成了“會員制”。Costco的會員代表了對其選品、定價標準的認同,Amazon Prime的會員代表了對其物流服務標準的認同。

下周,亞馬遜將第一次把Prime會員日帶到中國。亞馬遜目前有兩個產品得到了資本市場較大的好評,一個是AWS雲服務,一個是Prime會員專案,兩者的增速和利潤貢獻都相當可觀。AWS為企業提供了雲服務——計算、存儲、資料等;Amazon Prime我們不妨看作是亞馬遜為個體消費者提供了雲服務——商品雲、物流雲、內容雲等等。

今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用戶都已經擁有了唯一ID——手機號。唯一ID即是會員ID,無需發行會員卡,移動互聯網讓中國的潛在會員群體都已經掛在雲端了。對雲端的消費者,如何發展出雲端的會員服務體系?

社群零售提供了合理的路徑——用社交建立連接,以社群創造共識,為會員整合服務。借用雲服務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概念,社群零售狀態下的會員體系也是SaaS形態的雲服務——Supply as a service。基於社群共建共用的消費標準,社群零售運營商可以跳出傳統的零售經營範疇,圍繞會員來整合供應端的更多服務內容,這些內容包括有形的商品、認知的內容、精神的消費等等。

在傳統零售的三要素“人、貨、場”之外,我認為新零售應該增加多一個維度——群。“群”存在於新零售的過程中,人與人、人與貨、人與場等幾個維度都可以構成某種“群”結構的關係,建立起新的零售參照系。“群”同時也是新零售的運營結果,形成新的認知,創建新的標準,沉澱出會員體系。在以“群”為主體的會員體系中,“人、貨、場”也在迴圈反覆運算。

例如,國內門店數和銷售規模排第一的外資便利店全家正在基於“會員群”做“人、貨、場”的重新組合。在推行會員系統三年後,全家在今年低調上線“甑會選”收費制會員超市,完成全家新零售OaO(Online and Offline,線上加線下)閉環的佈局。光靠收費制的線上會員超市,全家每一天可以有大概100萬淨利潤。有了會員大資料系統,會員到線下全家門店,要做什麼,全家非常清楚;會員到線上甑會選超市,想買什麼,全家也瞭解。線上線下全管道都以會員為核心設計和佈局,最終就形成“需求到交易”不斷反復即形成複購的正向迴圈。

“會員群”既是用戶時間的駐留,也是購買力的駐留,更是supply資源的駐留。社群零售的SaaS(Supply as a service),supply資源越好,service能力越強,會員的駐留將越持久,形成一個正向的迴圈。

例如,亞馬遜Prime會員日的暢銷折扣商品資訊基於Prime會員的購物興趣進行展示,眾多品牌企業會在Prime會員日期間專門推出獨家定制款。

新零售的終局是C2B,在前進的路上,有一個必然的階段是社群零售版的C2B(Community to Business):用社交建立連接,以社群創造共識,為會員整合服務。

……

繼續思考的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出現“社群經濟學”呢?

f(連接的邊際成本,認知集中程度)=社群總存量

當連接的邊際成本趨於0,而認知無法被壟斷,則社群總存量理論上趨近於無窮。

f(認知的生產速度,認知的傳播速度)=社群增量速度

每一種認知都可能形成一種社群。持續性的產生認知,並有效的傳播出去,觸達人群,引起社群的擴大、複製或新建,產生社群的增量。

f(社群總存量,社群增量速度,單位社群產出)=社群經濟總量

單位社群大小不一定,單位社群產出如何衡量呢?如果把已經相對穩定的“單位社群”轉化為“單位會員群”,那是不是比較好測量單位產出了?

……

專注中國實體連鎖研究,新零售,新連鎖,新服務

歡迎轉發訂閱,更多連鎖老闆前來和雷老師共同交流連鎖大未來

訂閱後點擊雷老師主頁查看更多置頂優質文章

在這個社群中,人們既是標準的共建者,也是共用者,讓每一個社群成員的選擇都更簡單。

“社群標準”的標籤化——會員制

當一套社群標準形成之後,社群標準可以通過“標籤化”的方式被複製、輸出,通常就形成了“會員制”。Costco的會員代表了對其選品、定價標準的認同,Amazon Prime的會員代表了對其物流服務標準的認同。

下周,亞馬遜將第一次把Prime會員日帶到中國。亞馬遜目前有兩個產品得到了資本市場較大的好評,一個是AWS雲服務,一個是Prime會員專案,兩者的增速和利潤貢獻都相當可觀。AWS為企業提供了雲服務——計算、存儲、資料等;Amazon Prime我們不妨看作是亞馬遜為個體消費者提供了雲服務——商品雲、物流雲、內容雲等等。

今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用戶都已經擁有了唯一ID——手機號。唯一ID即是會員ID,無需發行會員卡,移動互聯網讓中國的潛在會員群體都已經掛在雲端了。對雲端的消費者,如何發展出雲端的會員服務體系?

社群零售提供了合理的路徑——用社交建立連接,以社群創造共識,為會員整合服務。借用雲服務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概念,社群零售狀態下的會員體系也是SaaS形態的雲服務——Supply as a service。基於社群共建共用的消費標準,社群零售運營商可以跳出傳統的零售經營範疇,圍繞會員來整合供應端的更多服務內容,這些內容包括有形的商品、認知的內容、精神的消費等等。

在傳統零售的三要素“人、貨、場”之外,我認為新零售應該增加多一個維度——群。“群”存在於新零售的過程中,人與人、人與貨、人與場等幾個維度都可以構成某種“群”結構的關係,建立起新的零售參照系。“群”同時也是新零售的運營結果,形成新的認知,創建新的標準,沉澱出會員體系。在以“群”為主體的會員體系中,“人、貨、場”也在迴圈反覆運算。

例如,國內門店數和銷售規模排第一的外資便利店全家正在基於“會員群”做“人、貨、場”的重新組合。在推行會員系統三年後,全家在今年低調上線“甑會選”收費制會員超市,完成全家新零售OaO(Online and Offline,線上加線下)閉環的佈局。光靠收費制的線上會員超市,全家每一天可以有大概100萬淨利潤。有了會員大資料系統,會員到線下全家門店,要做什麼,全家非常清楚;會員到線上甑會選超市,想買什麼,全家也瞭解。線上線下全管道都以會員為核心設計和佈局,最終就形成“需求到交易”不斷反復即形成複購的正向迴圈。

“會員群”既是用戶時間的駐留,也是購買力的駐留,更是supply資源的駐留。社群零售的SaaS(Supply as a service),supply資源越好,service能力越強,會員的駐留將越持久,形成一個正向的迴圈。

例如,亞馬遜Prime會員日的暢銷折扣商品資訊基於Prime會員的購物興趣進行展示,眾多品牌企業會在Prime會員日期間專門推出獨家定制款。

新零售的終局是C2B,在前進的路上,有一個必然的階段是社群零售版的C2B(Community to Business):用社交建立連接,以社群創造共識,為會員整合服務。

……

繼續思考的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出現“社群經濟學”呢?

f(連接的邊際成本,認知集中程度)=社群總存量

當連接的邊際成本趨於0,而認知無法被壟斷,則社群總存量理論上趨近於無窮。

f(認知的生產速度,認知的傳播速度)=社群增量速度

每一種認知都可能形成一種社群。持續性的產生認知,並有效的傳播出去,觸達人群,引起社群的擴大、複製或新建,產生社群的增量。

f(社群總存量,社群增量速度,單位社群產出)=社群經濟總量

單位社群大小不一定,單位社群產出如何衡量呢?如果把已經相對穩定的“單位社群”轉化為“單位會員群”,那是不是比較好測量單位產出了?

……

專注中國實體連鎖研究,新零售,新連鎖,新服務

歡迎轉發訂閱,更多連鎖老闆前來和雷老師共同交流連鎖大未來

訂閱後點擊雷老師主頁查看更多置頂優質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