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棍棒之下無“笑子”,如何才能育英才?值得家長閱讀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 一名12歲的男孩全身赤裸, 他被皮繩綁著雙手拴在摩托車上, 他父親則騎著摩托車一路疾馳, 他在後面被迫一路奔跑……男孩一絲不掛, 身上有一道道傷痕, 後背、腿部等部位傷痕累累, 其中一些傷口已經開裂滲血, 殘忍至極, 讓人不忍直視。 這名父親號稱孩子性格頑劣, 脾氣執拗, 貪玩好動, 又很不聽話, 沒少惹事和闖禍。 此事發之前, 偷了家裡100塊錢夜不歸宿玩了一通宵, 所以他才執行“家法”。 難以想像, 這麼開放的現代社會還是存在這樣的事情發生。

近年來, 在家庭教育中爆發的衝突日趨嚴重, 但是, 無論怎樣, 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去虐待孩子。 因為這樣的虐待行為不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起到好的引導作用, 還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縱觀現在家庭在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上, 父母對教養方式大致也可以分成三種:專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那麼這父母的這三種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和社會有哪些影響呢?

01

專制型教養方式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專制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嚴厲, 過分嚴格, 粗暴甚至虐待, 一不順心或一旦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父母的願望, 就對孩子進行打罵。

這種父母信豐“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條, 對孩子的行為控制很嚴。 這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極的負面情緒, 產生恐懼、焦慮、敵意和殘忍的心理, 發生不能克制的逆反, 倔強、攻擊和衝動行為:棍棒打沒了孩子的歡樂, 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個性, 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創造力, 棍棒打造了唯唯諾諾、一事無成、害怕闖蕩, 守在父母身邊, 沒有真正快樂和笑容的“孝子”。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另一種專制是父母對孩子提供過度的保護, 什麼事情全由父母包辦、代替, 孩子的自主權受到限制, 讓孩子養成過分依賴父母的心理, 一旦離開父母, 就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比如拒絕去幼稚園, 拒絕上小學, 形成兒童的退縮行為。 過度保護還會養成孩子自我中心, 自私自利, 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容易造成挫折感, 產生對立、自卑、仇視、嫉妒、怨恨等情緒乃至採取攻擊報復行為, 人際關係緊張, 造成情緒問題等。

02

放任型教養方式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放任型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與學習不敢興趣, 也不關心, 很少去管孩子。 “小時候交給保姆或父母, 上學了交給老師, 長大了交給社會。 ”——“甩手”父母這樣認為。 這類父母存在著典型的角色問題, 他們或性格內向, 或缺乏權威意識和責任感, 或社交能力差。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往往對事情沒有責任心, 行為放縱,他們一些不良的個性與態度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根絕研究,行為越軌的兒童大多數與這類父母有關:母親對對男孩管教過送或過嚴或前後不一致,父母對孩子缺乏感情,聽任其自由活動而不予以指導和約束,家庭缺乏親密性等。實際上,親子間的正常接觸和交流是緩解孩子恐懼、焦慮、不安的精神良藥,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信賴感、溫馨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劇烈化,父母對孩子的放任會越來越多,而這是與科學的兒童教育相悖的。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另一種放任是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和寬容,這容易讓孩子養成放縱驕橫、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模糊不清,不能學會在欲望不能滿足時進行應有的忍耐。結果,不合理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欲望,讓孩子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觀念薄弱,缺乏行為準則和規範,事事依賴成人,與人交往遇到挫折後容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生侵犯行為。

當前學校教育中老師遇到的最頭疼的問題是:家長“管”的孩子一般不怎麼需要老師“管”,老師“管”的都是那些家長一般不怎麼“管”的孩子,而這類孩子的教育由於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配合,其效果一般比較糟糕。據統計,放任型學生一般來自不和睦家庭,單親離異家庭和問題家庭等。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這類家庭父母缺乏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親子關係大多不正常,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對立,父母不和,視孩子為出氣筒進行辱駡或毆打,教養方式簡單粗暴,經常體罰,對兒童缺乏適當監督和養護。這類孩子從小就缺少溫暖和愛,處於緊張、焦慮、恐懼的情境中,惶惶不可終日。他們不但可能患有飲食、睡眠、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疾病,還可能對自己失去調節控制的能力,患有精神疾病或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他們一般情緒波動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慮和恐懼,容易產生敵意,缺乏同情心,存有嫉妒、殘忍等不健康的心理。他們不願接受倫理道德的約束,富於攻擊性。

問題家庭是指父母有不良行為、越軌行為甚至違法犯罪行為的家庭,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絕對的。據對某工讀學校的調查,其女生中30%的人的家庭成員有被判過刑的,25%有壞作風;母親有酗酒行為的,子女行為越軌率為23%;父親有酗酒行為的,子女行為越軌率為32.8%;父母有性犯罪的,子女行為越軌率分別為44%和62%;60%的少年犯來自破裂家庭。

03

民主型教養方式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與引導,對孩子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更多的是採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並合理地運用獎勵與處罰的手段,讓孩子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調查發現,學業不良兒童的父母中更多的是使用專制、放任的教養方式,而正常兒童,特別是優秀學生的父母,更多的是使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

民主教養不等於什麼事情都協商,有民主還有有集中。由於孩子知識經驗、社會經驗等方面的局限性,看問題不會深刻與全面,所以有些重大問題要由家庭全體成員來討論。父母可以事先統一口徑,2:1,要求少數服從多數,讓孩子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許多父親忙於工作而較少估計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全交給母親。母親既要擔當“慈母”的角色,又要擔當“嚴父”的角色,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又擔當“嚴師=“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會讓孩子莫名其妙,對母親形成複雜情感,對社會形成歪曲認知。這樣對孩子的成是非常不利的。

最後,給大家整理了一張父母的態度對孩子表現的影響!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您屬於哪一種家長呢?或者您有什麼感想,可以留言與我們分享互動!

學做好爸媽,就上優教家!

優教家是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家庭教育平臺。致力於為新生代家長提供最新、最熱、有用、有效的高品質的家庭教育課程和服務。讓家長更優秀,讓孩子人格更健康,讓家庭更幸福!

-熱門閱讀-

孩子進入“可怕”的3歲叛逆期,作為新手父母你可要準備好了

有女兒的給女兒看,有兒子的給兒子看!教育意義深刻,值得所有家長分享!

這3點一定要教給孩子,家長重複的越多,孩子越有出息!

行為放縱,他們一些不良的個性與態度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根絕研究,行為越軌的兒童大多數與這類父母有關:母親對對男孩管教過送或過嚴或前後不一致,父母對孩子缺乏感情,聽任其自由活動而不予以指導和約束,家庭缺乏親密性等。實際上,親子間的正常接觸和交流是緩解孩子恐懼、焦慮、不安的精神良藥,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信賴感、溫馨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劇烈化,父母對孩子的放任會越來越多,而這是與科學的兒童教育相悖的。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另一種放任是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和寬容,這容易讓孩子養成放縱驕橫、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模糊不清,不能學會在欲望不能滿足時進行應有的忍耐。結果,不合理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欲望,讓孩子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觀念薄弱,缺乏行為準則和規範,事事依賴成人,與人交往遇到挫折後容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生侵犯行為。

當前學校教育中老師遇到的最頭疼的問題是:家長“管”的孩子一般不怎麼需要老師“管”,老師“管”的都是那些家長一般不怎麼“管”的孩子,而這類孩子的教育由於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配合,其效果一般比較糟糕。據統計,放任型學生一般來自不和睦家庭,單親離異家庭和問題家庭等。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這類家庭父母缺乏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親子關係大多不正常,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對立,父母不和,視孩子為出氣筒進行辱駡或毆打,教養方式簡單粗暴,經常體罰,對兒童缺乏適當監督和養護。這類孩子從小就缺少溫暖和愛,處於緊張、焦慮、恐懼的情境中,惶惶不可終日。他們不但可能患有飲食、睡眠、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疾病,還可能對自己失去調節控制的能力,患有精神疾病或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他們一般情緒波動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慮和恐懼,容易產生敵意,缺乏同情心,存有嫉妒、殘忍等不健康的心理。他們不願接受倫理道德的約束,富於攻擊性。

問題家庭是指父母有不良行為、越軌行為甚至違法犯罪行為的家庭,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絕對的。據對某工讀學校的調查,其女生中30%的人的家庭成員有被判過刑的,25%有壞作風;母親有酗酒行為的,子女行為越軌率為23%;父親有酗酒行為的,子女行為越軌率為32.8%;父母有性犯罪的,子女行為越軌率分別為44%和62%;60%的少年犯來自破裂家庭。

03

民主型教養方式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與引導,對孩子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更多的是採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並合理地運用獎勵與處罰的手段,讓孩子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調查發現,學業不良兒童的父母中更多的是使用專制、放任的教養方式,而正常兒童,特別是優秀學生的父母,更多的是使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

民主教養不等於什麼事情都協商,有民主還有有集中。由於孩子知識經驗、社會經驗等方面的局限性,看問題不會深刻與全面,所以有些重大問題要由家庭全體成員來討論。父母可以事先統一口徑,2:1,要求少數服從多數,讓孩子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許多父親忙於工作而較少估計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全交給母親。母親既要擔當“慈母”的角色,又要擔當“嚴父”的角色,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又擔當“嚴師=“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會讓孩子莫名其妙,對母親形成複雜情感,對社會形成歪曲認知。這樣對孩子的成是非常不利的。

最後,給大家整理了一張父母的態度對孩子表現的影響!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您屬於哪一種家長呢?或者您有什麼感想,可以留言與我們分享互動!

學做好爸媽,就上優教家!

優教家是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家庭教育平臺。致力於為新生代家長提供最新、最熱、有用、有效的高品質的家庭教育課程和服務。讓家長更優秀,讓孩子人格更健康,讓家庭更幸福!

-熱門閱讀-

孩子進入“可怕”的3歲叛逆期,作為新手父母你可要準備好了

有女兒的給女兒看,有兒子的給兒子看!教育意義深刻,值得所有家長分享!

這3點一定要教給孩子,家長重複的越多,孩子越有出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