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年9月起全國中小學統一換教材,北大中文系教授為你解讀教材變化!

于老師說

相信家長和同學們都知道從今年9月起教材要換了, 那麼, 為什麼要換教材, 要改哪些內容、寫作部分怎麼安排的, 這些相信大家就很瘦有人能回答出了, 下麵是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的溫儒敏的解讀。

溫儒敏,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文末有免費的暑期公開課福利喲, 馬上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報名聽課, 你還將免費獲得新學期的電子課本以及同步習題喲, 新學期領先就靠它們啦!

為何要編寫“部編本”教材?

“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除了語文, 還有德育和歷史。 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 小學有12種版本, 初中有8種版本。 “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 起到示範作用, 促進教材編寫品質的提升。 目前江蘇省已通知秋季學期從起始年級起全面使用部編新教材, 蘇教版將停用。

“部編本”內容有何變化?

“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 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 課改之後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 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 另外, 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 甚至多選“時文”。 這不能說不好, 但不能偏了, 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 大家會發現, 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 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少了。

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

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 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 占所有選篇的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 增幅達80%。 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 占所有選篇的51.7%, 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 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體裁更加多樣, 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 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 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 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 小學選了40篇, 初中29篇。 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寫作部分, “部編本”如何安排?

“部編本”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 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 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 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

讓老師能夠落實, 克服隨意性。 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

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 簡明扼要, 有可操作性。 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 每個單元1次。 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學會記事, 寫人要抓住特點,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發揮聯想與想像, 寫出人物精神, 學習抒情, 抓住細節, 怎樣選材, 文從字順, 語言簡明。 每次都突出一點, 給予方法, 又照顧全般。 和以往教材比較, 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 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也比較有“抓手”, 比較方便教學實施。

“部編本”是如何編寫的?

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 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

一是學科專家, 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 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 三是人教社的編輯。 前後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 另外還有週邊的各學科的諮詢專家、學者, 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 到現在5年多了。 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 請個主編, 搭起班子, 最多也就用一二年。 教材編寫經過複雜的程式, 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 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 先後經過14輪評審, 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 最後才提交給教育部。

小尾

知道教材怎麼改之後, 明年的中考生要多注意新增的這些內容啊, 考到的可能性非常大~

自白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