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疆伊犁︰支教教師王建山的一天

天山網訊(記者史雪紅報道)吃罷早飯, 3月9日北京時間9時許, 王建山便開始了他一天的支教生活。

提煤、倒爐灰、生火, 水燒開後倒進保溫桶。 然後, 王建山便站在新疆伊犁州伊寧縣巴依託海鎮上也台溫村小學校門口迎接臨時教學點的孩子上學, 每天都要等到11時許學生才能到齊。

臨時教學點設在上也台溫村小學內, 條件較為簡陋, 來這裡的孩子最小的4歲, 最大的7歲。 其間, 王建山給孩子們發些玩具, 以便孩子們可以耐心地等其他同學的到來。

王建山是伊犁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科員, 3月1日他報名參加了支教工作,

來到了這個臨時教學點, 吃、住、工作都在上也台溫村小學校園內。

“紅旗紅旗紅紅的, 五顆星星黃黃的, 升在天空高高的, 我們心裡甜甜的, 我們升到天空的紅旗是五星紅旗, 我最愛五星紅旗!”唱完《紅旗歌》, 上也台溫村小學臨時教學點的孩子們便你一言, 我一語, 用漢語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想法。

給孩子們上完一節課, 王建山的嗓子有些沙啞。

“每天來上學, 我感到很自豪。 ”今年6歲的馬洪濤這樣對記者說。 從王建山當支教教師第一天不知給孩子們教什麼, 到他虛心向孩子們請教。 曾經上過幼兒園的馬洪濤便給他唱了這首《紅旗歌》聽。 在王建山用雙手比劃、模仿及各族孩子的共同努力下, 全班的孩子都會用漢語唱這首歌了。

每天上課, 王建山除了教孩子們禮貌用語外, 還教一些簡單易懂的歌謠。 因臨時教學點設在小學教室旁, 為不打擾該小學正常的教學工作, 班裡的孩子們外出時都排著隊由教師看管。

“現在與孩子們的交流太困難了。 ”每天一堂課下來, 王建山大汗淋灕。 班裡的學生由維吾爾、回和東鄉族組成。 讓孩子們張口說漢語, 顯得十分費勁。

今年24歲的夏合代提•吐爾遜江是臨時教學點配備的一名雙語教師。 上課時, 王建山與她分工, 為能順利上完一堂雙語課, 王建山總是在一旁做些教學輔助工作。

當日, 臨時教學點的孩子們首次開始加餐。 每名學生免費領到由政府發放的一袋麵包、一個隻果和一袋優酪乳。 這下可忙壞了王建山,

他除了提早要把水加熱, 幫助每個孩子把手洗幹淨外, 還要給餐具消毒, 把加餐食品分發到每個孩子手中。

13時許, 孩子們陸續被家長接走, 這時王建山才能歇歇。 吃罷午飯, 稍事休息後, 王建山又開始進行下午的教學內容。

在臨時教學點的花名冊裡, 有48個孩子, 但實際每天被學生家長送來上課的只有36個。 隨著臨時教學點教學工作日益規範, 班裡每天都有新的孩子來上課。

下午放學, 王建山要等最後一名孩子被家長接走, 才能結束一天的教學工作。 村民木沙江•庫那洪來接兒子, 見到王建山熱情地與他握手。

“謝謝老師!”木沙江告訴王建山, 兒子最近愛上學了, 每天回家總是告訴家人新學的課程, 能說些簡單的漢語。

作為孩子家長他感到很高興, 並表示對王建山的支教工作非常滿意。

最後一名孩子離開教室後, 王建山一天充實而辛勞的支教工作結束了。 如今, 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自己離開臨時教學點時, 他所教的孩子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能盡快地融入到校園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