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3萬把共用雨傘投放後一把都沒找回來!負責人:藏傘於民,正是我們想要的

頂脈圈報導:

出門前忘看天氣預報、看完天氣預報卻存在僥倖心理、遭遇突發天氣……當你被困在磅礴大雨中, 是不是特別希望一把雨傘出現在眼前, 為你保駕護航?共用雨傘實現的就是這個功能。 本來是一個服務大眾的產品, 然而這些投放的“共用”的雨傘很快就變成了“家庭用”雨傘。 這, 就尷尬了。

共用雨傘“放手即沒”

“共用e傘”並不是個例。 6月初, “OTO共用雨傘”在上海陸家嘴和外灘附近的公交網站和觀光巴士網站, 投放了100把免押金、免收費、不設密碼的“三無”雨傘, 結果雨傘全部丟失。 6月中旬, 該共用雨傘企業又投放了100把,

結果遺失率再次接近100%。

鼓勵“藏傘於民”

3萬把雨傘全部消失, “共用e傘”的負責人趙書平卻意外的“樂觀”:“找不到傘, 但這是正常的。 我們的初衷就是藏傘於民, 主張市民把傘帶回家。 ”

據悉, 共用雨傘每把造價大概在90元左右, 傘丟了還要怎樣盈利?趙書平表示,

拿傘的人總有忘記密碼或者對雨傘新奇感消失的時候, 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將雨傘再次放回街頭。 “現在我們投放的11個城市中投放最早的廣州、深圳、福州已開始盈利。 ”趙書平還表示, 未來將會擴大共用雨傘的投入, 並會在7月中旬在南昌再次投放5000把。

共用雨傘市場“遇冷”

因為是靠天“吃飯”的行業, 共用雨傘必須考慮地理和季節問題。 長江以南的地區, 降雨量大、降雨時間長, 對於雨傘的需求量大, 但是當地居民大多已經養成了出門前關注天氣預報或者隨身攜帶雨具的習慣;北方地區降雨較少, 雨季一般集中在夏季, 所以在該地區投放的共用雨傘會有很長的“空窗期”。 綜合來看, 共用雨傘的使用頻次似乎很難提高。 除此之外, 那些被帶入市民家中的共用雨傘大部分都成為“個人藏品”, 很少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造成更低的利用率, 進而成為一種資源浪費。

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考慮, 雖然共用雨傘丟的“火熱”, 資本入駐卻相對冷靜。 5月22日, 共用雨傘“春筍”宣佈獲得500萬元天使輪融資;5月24日,

“共用e傘”宣佈完成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5月28日, 共用雨傘品牌“JJ傘”對外公佈已獲得昂若資本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共用雨傘現有10餘個入局企業, 然而只有5家獲得過融資, 且均為天使輪。

雖然不被投資者和消費者看好, 但是這些已經入局的企業仍在加大共用雨傘投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 傘丟完也堅持投放、鼓勵藏傘於民的“共用e傘”近日宣佈, 即將推出共用雨傘2.0, 並且於7月10日零時起將19元押金上調至29元(10日之前的老用戶只要不退還押金就無需補差價使用)。 共用雨傘能否越走越遠, 或許要看企業和用戶之間是否能夠達成共識了。

頂脈圈報導|CEO關注的行業評論與生活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