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個小村以產業融合為徑,生態農業為基,以田園文化為韻

點擊標題下「 休閒農業職教週刊」可快速關注

休閒農業職教週刊是中國休閒農業專業教學首席公共平臺該平臺雲集各方面的農業專家, 本著以發展中國特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為理念, 普及休閒農業專業知識, 講解精典案例, 線上培訓新農人, 助推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歡迎關注!

導語

近年來, 長治振興新村以生態農業為基, 以山水、田園文化為韻, 以休閒體驗為題, 以產業融合為徑, 凝心聚力,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建設美麗鄉村。

長治振興新村先後被授予 “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綠色農業特產示範基地”、“中國鄉愁公園”、“中國幸福村”、“中國特色村”、“中國最美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省生態文明村”、“省級平安村”、“省級平安家庭示範村”, 從2013年至今連續四年入圍 “中國避暑小鎮” 百佳榜。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逐漸成為當地的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 有效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城鄉一體發展, 走出了一條產業融合的美麗休閒鄉村發展之路。

基本情況

振興村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東南部雄山南麓, 隸屬於長治縣城鄉統籌振興試驗區, 全村總面積6.6平方公里, 農業人口2309人, 職工5600人, 下設1個集團, 5個子公司, 集團總資產15.9億元, 工農業總產值3.3億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20000元。

振興村交通便利, 與長治市壺關縣、晉城市陵川縣、高平市交界, 距省道長陵線5公里, 距縣城25公里, 距省會太原2小時車程。 振興村地理位置優越, 背倚大雄山, “高居太行之巔, 與天為黨”, 素有“天下脊”的美稱, 與天下都城隍、南宋五鳳樓緊鄰,

與河南紅旗渠、焦作雲臺山、太行山大峽谷咫尺之遙。

振興村四周群山環繞, 氣候宜人, 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小, 村內別墅住宅翠綠掩映, 山下植被濃翠欲滴, 山上松柏濤聲陣陣, 小氣候特徵明顯, 特別是夏日, 平均氣溫低於全市平均水準2-3度, 素有“無扇之城”、“天然氧吧”之稱。

經驗做法

以工促農, 打造生態文化新村

“十二五”期間, 振興村堅持“地下轉地上, 黑色轉綠色”的發展思路, 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主導產業, 組建了山西上党振興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馬刨泉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5個子公司, 流轉土地6331畝, 改變傳統農業種植模式, 上馬農產品加工、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等專案。

規劃建設了中藥材、小雜糧、乾果林、有機蔬菜、花卉培育五個千畝種植基地, 新發展了500畝現代化設施農業, 重點打造了花海景觀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 形成了以格桑花、馬鞭草、牡丹、芍藥、菊花等花卉為代表的核心花海區500畝。 建成了體驗拓展中心、跑馬場、鵲橋索道、休閒娛樂園等體驗娛樂設施,

依景修建了5公里的景區柏油路面, 鋪設了3.6公里的山間步棧道, 鋪設了3公里的紅石板景觀路面, 路面架設路燈400餘架。 添置各種路標、路牌、溫馨提示牌200餘處。 建設停車場地4處, 可同時停車500餘輛。 修建了山藥蛋旅遊客棧, 可同時接待200人住宿, 新建鄉村民宿住宿別墅569套。 建成了高標準衛生間5處, 擬建五星級衛生間一處。 目前, 村內別墅式新居坐落有致, 教育、醫療配套完善, 現代化的農業大棚生產高效, “三化四通三通”, 讓老百姓過上了城市化便捷的幸福生活。 截止2015年底, 從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輻射帶動農戶469戶, 全村旅遊收入達2000萬元, 轉型發展初見成效。

經驗做法

拓荒植綠,發揚山水文化理念

綠是山之色,水乃村之魂。近年來,振興村全面加快了荒山、道路和庭院綠化步伐,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72%,人均綠地面積達到 35m2,綠化總投資達到3500萬元。荒山植綠。在不破壞原有生態植被的前提下,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進荒山綠化工作,實施了山地節水灌溉、機耕道修建、中低產田改造、荒山荒坡改田造地等工程,用30年時間堅持不懈的締造了現在的綠色家園。2011年,成立了振興鑫源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價格流轉出土地6331畝,規劃建設“五個千畝”種植基地----千畝道地中藥材種植、千畝小雜糧生產、千畝乾果林種植、千畝溫帶花卉培育和千畝有機蔬菜種植,既實現了荒山綠化,也催生了綠色經濟;身邊增綠。

在城鎮化改造中對林內主幹道路,大街小巷進行了全面綠化,並建起牡丹園、芍藥園、月季園三座花卉園,建起占地55555余平米的智能花卉溫控大棚一座,建起兩處園林廣場,培育一處占地500畝的格桑花海,村莊及周邊綠化總面積達到3000余畝,形成了村莊處處披綠色,極目之處滿眼春的美好景致;庭院披綠。現在的振興新村,既是城市化山莊,也是田園化新村,目前已建起別墅住宅569套。為使綠化理念牢牢植根于村民心裡,新村大力宣導庭院綠化,為村民提供葡萄及藤蔓植物幼苗,並免費指導種植。目前,全村庭院綠化率已達到70%,村內水系建設規劃已經完成,力爭將村內所有主次幹道用水系環繞,形成大路成河,小路流溪,戶戶有橋的格局,在綠樹與溪水的映襯下,形成“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沐溪水冬聽雪”的美好景致,建成“綠樹灰牆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休閒鄉村。

經驗做法

追流溯源,傳承國學文化精粹

振興村在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中,按照“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思路,逐步加大對農業文化遺產挖掘和國學文化傳承,依託雄山民俗文化,立足於村史村志展覽、鄉風鄉韻展示,先後建成了村志展覽館、名村文化館、紅色收藏館、紅色文化廣場、孝廉公園、槐蔭寺等景點,打造了雄山歡樂谷旅遊娛樂區、雄山農藝博覽園,並保留下具有傳統民俗風情的花間堂、斜陽裡兩處院落,花間堂,傳承明清建築風格與家飾的四合院內,品地道精作的振興十大碗,使遊客能瞭解這裡的鄉風民俗,體驗鄉情鄉韻。振興村的四條街,九條路都分別以仁、義、禮、智、信,賢、德、文、明等傳統文化精髓加“崇”字打頭進行命名,充分體現了牢記祖先教誨、傳承價值理念的用意。

經驗做法

點石成金,開發綠色文化物產

為了打造獨特的振興農產品品牌,振興村統一規劃高效利用振興村內現有土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種植了核桃、葵花、中藥材、穀物、大豆等多個果蔬糧品種,並實施了一級壓榨葵花油生產、小雜糧加工、中藥材加工、速食品加工等加工項目,生產的小米、小雜糧、葵花油等產品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形成了獨特的農副產品,並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廣泛種植,既打造形成了讓遊客吃住行滿意,游購娛開心的休閒度假勝地,又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

經驗做法

最憶鄉愁,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十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振興民俗文化秉承于傳統的漢文化傳說,文化底蘊深厚,素有王莽趕劉秀的文化傳說,有“馬刨泉”、“翠岩寺”等遺留古跡。近年來,振興村深挖民俗文化精髓,創造了八音會,並結合農時農事,著力打造了“正月十五民間社火節”、“二月十五根祖文化節”、“粽情與你端午節”、“九九重陽節”等系列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以民俗演出、文化鑒賞等多種形式展示璀璨民俗文化,逐步打造農時民俗文化節的品牌,為遊客提供清新自然的民俗風尚,讓遊客領略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

蒼山滴翠,碧水中流;大美雄山,風韻振興。“十二五”期間,振興村從黑色誘惑到綠色思維,從一煤獨大到多業並舉,從經濟為先到和諧共進,走出了一條資源型經濟轉型的特色之路。“十三五”期間振興村將進一步“以休閒旅遊為基礎,以生態文化為主導,以健身養老為中心”,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鄉村度假勝地

休閒農業園區六大支撐體系建設

從農家樂到休閒農莊——四川省休閒農業考察行紀

農莊裡的夏日養生與濃濃趣味!

充滿未來感的夢幻仙境

河北省休閒農業現狀及發展方向

我們給你幫助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如果您投資休閒農莊、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等專案需要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規劃設計方案,農莊提質升級需要改造規劃設計方案、種養加專案需要生產技術服務等。請與專家團隊聯繫或來學院考察交流!

電話:13908480127

L317814987

休閒農業專業系列教材是湖南生物機電職院休閒農業專業教授團隊的產學研成果。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全國最前沿的休閒農業專業教材,適用於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學習提高,也適合個人精品收藏等。

毎套(7本包郵費)248元 如需訂購請加上面

稿件郵箱624566723@qq.com

經驗做法

拓荒植綠,發揚山水文化理念

綠是山之色,水乃村之魂。近年來,振興村全面加快了荒山、道路和庭院綠化步伐,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72%,人均綠地面積達到 35m2,綠化總投資達到3500萬元。荒山植綠。在不破壞原有生態植被的前提下,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進荒山綠化工作,實施了山地節水灌溉、機耕道修建、中低產田改造、荒山荒坡改田造地等工程,用30年時間堅持不懈的締造了現在的綠色家園。2011年,成立了振興鑫源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價格流轉出土地6331畝,規劃建設“五個千畝”種植基地----千畝道地中藥材種植、千畝小雜糧生產、千畝乾果林種植、千畝溫帶花卉培育和千畝有機蔬菜種植,既實現了荒山綠化,也催生了綠色經濟;身邊增綠。

在城鎮化改造中對林內主幹道路,大街小巷進行了全面綠化,並建起牡丹園、芍藥園、月季園三座花卉園,建起占地55555余平米的智能花卉溫控大棚一座,建起兩處園林廣場,培育一處占地500畝的格桑花海,村莊及周邊綠化總面積達到3000余畝,形成了村莊處處披綠色,極目之處滿眼春的美好景致;庭院披綠。現在的振興新村,既是城市化山莊,也是田園化新村,目前已建起別墅住宅569套。為使綠化理念牢牢植根于村民心裡,新村大力宣導庭院綠化,為村民提供葡萄及藤蔓植物幼苗,並免費指導種植。目前,全村庭院綠化率已達到70%,村內水系建設規劃已經完成,力爭將村內所有主次幹道用水系環繞,形成大路成河,小路流溪,戶戶有橋的格局,在綠樹與溪水的映襯下,形成“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沐溪水冬聽雪”的美好景致,建成“綠樹灰牆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休閒鄉村。

經驗做法

追流溯源,傳承國學文化精粹

振興村在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中,按照“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思路,逐步加大對農業文化遺產挖掘和國學文化傳承,依託雄山民俗文化,立足於村史村志展覽、鄉風鄉韻展示,先後建成了村志展覽館、名村文化館、紅色收藏館、紅色文化廣場、孝廉公園、槐蔭寺等景點,打造了雄山歡樂谷旅遊娛樂區、雄山農藝博覽園,並保留下具有傳統民俗風情的花間堂、斜陽裡兩處院落,花間堂,傳承明清建築風格與家飾的四合院內,品地道精作的振興十大碗,使遊客能瞭解這裡的鄉風民俗,體驗鄉情鄉韻。振興村的四條街,九條路都分別以仁、義、禮、智、信,賢、德、文、明等傳統文化精髓加“崇”字打頭進行命名,充分體現了牢記祖先教誨、傳承價值理念的用意。

經驗做法

點石成金,開發綠色文化物產

為了打造獨特的振興農產品品牌,振興村統一規劃高效利用振興村內現有土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種植了核桃、葵花、中藥材、穀物、大豆等多個果蔬糧品種,並實施了一級壓榨葵花油生產、小雜糧加工、中藥材加工、速食品加工等加工項目,生產的小米、小雜糧、葵花油等產品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形成了獨特的農副產品,並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廣泛種植,既打造形成了讓遊客吃住行滿意,游購娛開心的休閒度假勝地,又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

經驗做法

最憶鄉愁,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十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振興民俗文化秉承于傳統的漢文化傳說,文化底蘊深厚,素有王莽趕劉秀的文化傳說,有“馬刨泉”、“翠岩寺”等遺留古跡。近年來,振興村深挖民俗文化精髓,創造了八音會,並結合農時農事,著力打造了“正月十五民間社火節”、“二月十五根祖文化節”、“粽情與你端午節”、“九九重陽節”等系列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以民俗演出、文化鑒賞等多種形式展示璀璨民俗文化,逐步打造農時民俗文化節的品牌,為遊客提供清新自然的民俗風尚,讓遊客領略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

蒼山滴翠,碧水中流;大美雄山,風韻振興。“十二五”期間,振興村從黑色誘惑到綠色思維,從一煤獨大到多業並舉,從經濟為先到和諧共進,走出了一條資源型經濟轉型的特色之路。“十三五”期間振興村將進一步“以休閒旅遊為基礎,以生態文化為主導,以健身養老為中心”,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鄉村度假勝地

休閒農業園區六大支撐體系建設

從農家樂到休閒農莊——四川省休閒農業考察行紀

農莊裡的夏日養生與濃濃趣味!

充滿未來感的夢幻仙境

河北省休閒農業現狀及發展方向

我們給你幫助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如果您投資休閒農莊、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等專案需要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規劃設計方案,農莊提質升級需要改造規劃設計方案、種養加專案需要生產技術服務等。請與專家團隊聯繫或來學院考察交流!

電話:13908480127

L317814987

休閒農業專業系列教材是湖南生物機電職院休閒農業專業教授團隊的產學研成果。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全國最前沿的休閒農業專業教材,適用於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學習提高,也適合個人精品收藏等。

毎套(7本包郵費)248元 如需訂購請加上面

稿件郵箱624566723@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