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圖南回憶:太極宗師吳鑒泉、楊少侯是這樣教拳的

小時候我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肝炎、肺結核、癲癇, 大夫說很難治好, 因為是先天胎裡帶的, 我得慢慢調理。 經過相當時間的調理,

我的病漸漸好轉, 後來大夫向家長建議說:最好叫這孩子練練功。 那時北京有各種功房, 比如學寫字、繪畫的叫書畫房, 練弓刀石的叫弓刀石房, 練拳的叫拳房。

於是我在九歲那年, 由家長帶我到練拳的功房去。 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 由他的兒子吳鑒泉教我。 我一方面由大夫給治病, 一方面練拳。 練什麼呢, 就練太極拳。 我跟吳鑒泉先生學了八年, 後來由鑒泉先生介紹, 又跟楊少侯先生學了四年, 前後共學了十二年。

練功之苦難挨, 曾經想自殺

那時候練拳練得很苦。 傳統的太極拳有一種練法叫定式。 比如“攬雀尾”分六個動作, 按每個動作去練定式。 定著不動, 要定多少時間呢, 定六個呼吸, 然後再換勢。 “攬雀尾”要用三十六個呼吸,

差不多兩分鐘才能定完。 正常人每分鐘是十八個呼吸, 以此類推, 全套拳有268個動作, 你看要定多長時間?

所以那時定得我筋疲力盡, 汗流浹背。 到冬天天氣嚴寒, 練完拳, 穿的鞋像淌過水一樣, 一脫掉可以倒出汗水。 可是這麼一定, 把肝炎、肺結核、癲癇全定沒啦, 身體逐漸強壯起來。 我的兩條腿因為抽瘋, 左腿比右腿短二寸, 後來練拳要練拉筋, 結果也拉好了。

一代太極大師吳圖南先生

提起拉筋好厲害, 找一棵樹, 叫我背靠著樹, 我的兩隻手向後反抱著樹, 身體扳直, 還有什麼撼腰、踢腿、鐵板橋……這個罪真夠受的。 先折騰出來弄好了才開始練拳。 過去練拳不是像現在這樣, 一開始就去摸魚。 要把上面說的功夫練出來, 其實人人練都能成, 就看你練不練, 如真練就能成功。

那時像我這麼個病孩子, 一折騰實在是受不了, 我曾經想跳井自殺。 有時老師看見我怕苦, 責備我說:又想病好又怕吃苦, 沒出息。 後來我想, 一個人為什麼叫人說沒出息呢。 我是蒙族人, 我的祖先在元朝時曾經打到日爾曼。

我怎麼變成沒出息的?一定要有出息。

學各式推手, 練三步功夫

就這樣我把定式練完了, 再練打手。 打手就是推手, 那時叫打手, 後來傳到上海以後才改叫推手。

練打手先練單手推, 兩人誰也別不住誰, 之後再練雙手推。 由平推、立推、斜推, 像個“女”字形, 把這些路子推熟以後, 兩個人身體逐漸向下, 邊往下邊推, 一直到身體碰著地面去推。 如用手一捋對方, 自己的身體向後碰著地再撤回去, 等向前出去時, 身體又碰著地出去, 如同蛇一般左右迴旋。

各位聽起來容易, 可練起來就難了。 記得有一次老師跟我說:你拿個筐去磚瓦鋪買二斤疙瘩炭去。 我以為老師有用處, 就到磚瓦鋪買了交給老師。 老師說:我在跟你說笑話,

叫你把炭燒紅了, 好烤一烤你的筋。

經過苦練, 不動步的推手才算練成了, 再練動步的推手。 不動步的推手是正的, 叫掤、捋、擠、按四個正方;動步的推手是斜的, 叫采、例、肘、靠四個斜角。 當然不是絕對的, 正與斜是互相牽涉的。

老師教你時, 他站在中央, 身子一轉用手一采, 你在外圈要隨著緊跑,跑了多少步,剛追到頭,他一轉身又去了,你又緊跑再去追,所以練得滿頭大汗。後來我研究易經才知道,這就是“得其圜中不支離”,意思是圍繞著一個圓心去跑外圈時,不支也不要離。聽著也很容易。但這勁頭很難掌握好的。總之這僅是練了個大概,然後才開始練功。

練功先要練松功,這松功可難了,腳趾、腳腕、膝蓋、腰、兩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脖頸全要鬆開。這麼一練差不多把人給拆散了。然後再練太極拳的三步功夫:

第一步功夫叫著功,太極拳畢竟是個拳種,這麼一來幹什麼使,那麼一去幹什麼用,如“攬雀尾”是幹什麼的,“單鞭”為什麼要那樣一轉,一招一式,二百六十多個動作都弄熟了,都會使了,但還不算成,因為你只知道死譜,不知道變化,故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變化。

第二步功夫叫勁功,為什麼叫勁功不叫力功呢,因為它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軔韌的,但這裡邊東西很多,等把勁功練完了,往下練更難了。

第三步功夫叫氣功,我說的氣功不是外邊練的氣功,我說的是太極拳裡邊的氣功,它的練法可分兩部分: 一部分是運氣,運氣是把氣運到周身,想叫它到哪裡它就到哪裡。周身內外由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無一處不能運氣,身體也無一處不能打人。你如不信可以試試,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會感覺有氣的。

你也可以隨便往哪裡按我,我那裡就能打你。另一部分是使氣,既然能做到運氣了,如何能使氣出於你的身體之外,而又能達到對方的身體上去。然後要使你的氣跟對方的氣溝通,兩個人變成一個,這個時候就可以運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這個人就受你控制了。

這個功夫很不好練,我前後練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時間很長了。我再愚魯也不至於糊塗,為什麼跟它幹上沒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興趣和滋味。就如同吃橄欖一樣,初食很澀,愈吃愈清香可口。這時候我練出甜頭來了,身體也強壯起來了。

楊少侯教拳,連摔兼帶打

我是吳鑒泉先生的第一個徒弟,後來他又介紹我跟楊少侯先生學拳,這位老師很厲害,連摔帶打,跟他學拳,他一伸手我就來一個後仰,又一下把我撞到牆上去。我們家那時候住的房很大,練功的大廳當中有六扇風門,晚上關門要上木拴,門的兩邊各有一個鐵套環釘在柱子上,上拴時把木拴橫插進去。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師一撒手,我的腰正撞到門柱的鐵環上,疼痛難忍。老師說:怎麼啦,沒志氣。我連忙說:有志氣,有志氣。可是再來的時候,我要躲在那柱子上的鐵環邊了。那時我家裡的桌子椅子是紅木的,椅子背打掉了變成個凳子,凳子面板砸沒了,變成個火爐架子。

太極大師吳圖南先生百年壽辰

後來每逢老師來家裡教拳,我祖父叫人先將傢俱擺設挪開,預備著摔打。練功時老師怕我偷懶,由廚房抬來四張油桌,油桌腿較高,是廚師專為站在那裡切菜用的。把這四張油桌拼起來,叫我鑽到桌子底下去練,如同練太極拳著功裡有個“七寸靠”,就是用自己的肩膀去靠對方小腿上的七寸之處。差不多的老人都知道那時候我受的許多罪。

總之,我認為要把太極拳練好,除了要有真傳之外,你必須要有萬夫不擋的勇氣,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否則必然是功敗垂成。我和楊少侯先生學完四年,他說:你差不離了,我要走了。那時候的老師有良好的風格,雖然他依靠教徒弟吃飯,但當他教完之後,就告訴你教完了,他就走了,你再請他也不來了,只是到過年過節時大家再聚會。

吳圖南先生簡介

吳圖南(1884-1989),蒙古族人,原姓烏拉汗,名烏拉布,生於北京。九歲時,拜吳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先生為師,學拳、劍、刀、大杆子、推手等8年,後經吳鑒泉先生推薦轉至太極拳一代宗師楊少侯先生門下學太極功、打手、小架等4年;又拜張策先生為師學習通背拳、刀術;廣涉各門武功。

其一生涉獵領域甚廣,著作甚豐,尤以宣導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從事太極拳的普及和研究為著,曾擔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全國武術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被海內外譽為“太極泰斗”、“太極拳百年發展史的見證人”。其大部分武術著作彙集在《吳圖南太極拳精髓》(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年版)。

吳圖南弟子于志均曾說:“當代兩岸太極拳界出現兩位泰斗,他們是大陸的吳圖南先生和臺灣的鄭曼青先生,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們是太極拳界之傑出者,他們的共同點:第一聰穎過人,悟性過人;第二是大學者,博學各藝;第三深通太極原理,精通太極拳藝;第四點深通醫理,對人體結構有深入的研究;第五點是教育家,對繼承發展太極拳事業貢獻極大。這五點是當代其他太極拳家不能相比的。”

你在外圈要隨著緊跑,跑了多少步,剛追到頭,他一轉身又去了,你又緊跑再去追,所以練得滿頭大汗。後來我研究易經才知道,這就是“得其圜中不支離”,意思是圍繞著一個圓心去跑外圈時,不支也不要離。聽著也很容易。但這勁頭很難掌握好的。總之這僅是練了個大概,然後才開始練功。

練功先要練松功,這松功可難了,腳趾、腳腕、膝蓋、腰、兩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脖頸全要鬆開。這麼一練差不多把人給拆散了。然後再練太極拳的三步功夫:

第一步功夫叫著功,太極拳畢竟是個拳種,這麼一來幹什麼使,那麼一去幹什麼用,如“攬雀尾”是幹什麼的,“單鞭”為什麼要那樣一轉,一招一式,二百六十多個動作都弄熟了,都會使了,但還不算成,因為你只知道死譜,不知道變化,故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變化。

第二步功夫叫勁功,為什麼叫勁功不叫力功呢,因為它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軔韌的,但這裡邊東西很多,等把勁功練完了,往下練更難了。

第三步功夫叫氣功,我說的氣功不是外邊練的氣功,我說的是太極拳裡邊的氣功,它的練法可分兩部分: 一部分是運氣,運氣是把氣運到周身,想叫它到哪裡它就到哪裡。周身內外由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無一處不能運氣,身體也無一處不能打人。你如不信可以試試,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會感覺有氣的。

你也可以隨便往哪裡按我,我那裡就能打你。另一部分是使氣,既然能做到運氣了,如何能使氣出於你的身體之外,而又能達到對方的身體上去。然後要使你的氣跟對方的氣溝通,兩個人變成一個,這個時候就可以運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這個人就受你控制了。

這個功夫很不好練,我前後練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時間很長了。我再愚魯也不至於糊塗,為什麼跟它幹上沒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興趣和滋味。就如同吃橄欖一樣,初食很澀,愈吃愈清香可口。這時候我練出甜頭來了,身體也強壯起來了。

楊少侯教拳,連摔兼帶打

我是吳鑒泉先生的第一個徒弟,後來他又介紹我跟楊少侯先生學拳,這位老師很厲害,連摔帶打,跟他學拳,他一伸手我就來一個後仰,又一下把我撞到牆上去。我們家那時候住的房很大,練功的大廳當中有六扇風門,晚上關門要上木拴,門的兩邊各有一個鐵套環釘在柱子上,上拴時把木拴橫插進去。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師一撒手,我的腰正撞到門柱的鐵環上,疼痛難忍。老師說:怎麼啦,沒志氣。我連忙說:有志氣,有志氣。可是再來的時候,我要躲在那柱子上的鐵環邊了。那時我家裡的桌子椅子是紅木的,椅子背打掉了變成個凳子,凳子面板砸沒了,變成個火爐架子。

太極大師吳圖南先生百年壽辰

後來每逢老師來家裡教拳,我祖父叫人先將傢俱擺設挪開,預備著摔打。練功時老師怕我偷懶,由廚房抬來四張油桌,油桌腿較高,是廚師專為站在那裡切菜用的。把這四張油桌拼起來,叫我鑽到桌子底下去練,如同練太極拳著功裡有個“七寸靠”,就是用自己的肩膀去靠對方小腿上的七寸之處。差不多的老人都知道那時候我受的許多罪。

總之,我認為要把太極拳練好,除了要有真傳之外,你必須要有萬夫不擋的勇氣,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否則必然是功敗垂成。我和楊少侯先生學完四年,他說:你差不離了,我要走了。那時候的老師有良好的風格,雖然他依靠教徒弟吃飯,但當他教完之後,就告訴你教完了,他就走了,你再請他也不來了,只是到過年過節時大家再聚會。

吳圖南先生簡介

吳圖南(1884-1989),蒙古族人,原姓烏拉汗,名烏拉布,生於北京。九歲時,拜吳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先生為師,學拳、劍、刀、大杆子、推手等8年,後經吳鑒泉先生推薦轉至太極拳一代宗師楊少侯先生門下學太極功、打手、小架等4年;又拜張策先生為師學習通背拳、刀術;廣涉各門武功。

其一生涉獵領域甚廣,著作甚豐,尤以宣導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從事太極拳的普及和研究為著,曾擔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全國武術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被海內外譽為“太極泰斗”、“太極拳百年發展史的見證人”。其大部分武術著作彙集在《吳圖南太極拳精髓》(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年版)。

吳圖南弟子于志均曾說:“當代兩岸太極拳界出現兩位泰斗,他們是大陸的吳圖南先生和臺灣的鄭曼青先生,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們是太極拳界之傑出者,他們的共同點:第一聰穎過人,悟性過人;第二是大學者,博學各藝;第三深通太極原理,精通太極拳藝;第四點深通醫理,對人體結構有深入的研究;第五點是教育家,對繼承發展太極拳事業貢獻極大。這五點是當代其他太極拳家不能相比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