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剛剛,習近平同默克爾一起看的這場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誼賽,預示著中國足球怎樣的未來?

當地時間5日下午, 習近平主席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奧林匹亞體育場共同觀看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

奧林匹亞體育場位於柏林市西郊的奧林匹亞公園內, 是德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的常用主場之一。 習近平主席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體育場與雙方小球員進行了簡短的交流, 之後觀看了雙方足球隊的友誼賽。

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央廣記者探秘中德青少年

足球隊友誼賽球場

舉辦這場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的綠茵場是一座怎樣的球場?賽前小球員們都進行了哪些訓練活動?央廣特派德國記者李思默在比賽的前一天對此進行了探訪, 我們和她一起去那裡看看吧。

柏林奧林匹亞體育場

當地時間5日下午, 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在柏林奧林匹亞體育場

前來參加這場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的小球員們經過層層選拔, 他們代表著中國校園足球10至12歲年齡段的最佳陣容。

視頻:小球員們正在跟隨教練做熱身運動

據悉,這些前來德國訓練、比賽的小球員回國後將繼續學業,並在課餘時間從事足球訓練。中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在球場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今後會成為會踢球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其他各方面的人才。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優秀職業足球運動員。”

擔任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誼賽中方主教練的朱廣滬

德方的小球員們在進行賽前動員

中德兩隊小球員合影

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中國小球員

如何選拔學習?

中國的這些小球員都來自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在他們啟程前往德國前夕,記者專訪了這些孩子、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和訓練營領隊。

記者在首都體育學院見到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的孩子們時,他們正在專業體能講師的帶領下,學習防傷的基本常識。小球員們對即將開始的德國足球之旅顯得相當興奮。

記者:什麼時候知道自己能去德國參加比賽的?

小球員:就是在昆明冬訓那次,可能情緒有點激動哭嘛。然後外教就告訴我他等我,然後我就知道我自己被選上了。

記者:你對德國足球的印象是什麼呢?

小球員:世界盃第一唄,厲害唄。

記者:你以後想進國家隊嗎?

小球員:肯定,這是必須的。

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中國小球員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透露,這批孩子從校園中選拔,在校級聯賽中成長,其中最優秀的全國最佳陣容在寒暑假進行集中的訓練比賽,最終獲得了赴德國交流的機會。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

在聯賽裡面表現優異的,我們在區域裡面選擇一個最佳陣容,比如北京市海澱區有11個學區,每個學區打完比賽後,都有這個學區的代表隊,比如十歲組的。11個學區在一起打比賽,再打出海澱區的最佳陣容來,海澱區的最佳陣容再和其他區打比賽就打出北京市的最佳陣容。進入省市的最佳陣容之後,我們就開始進行全國的比賽。分賽區,選出分賽區的最佳陣容,再打全國總營的比賽。我們這次去德國的隊伍就是我們2016年和2015年的全國最佳陣容組成的。給這些孩子進一步提高的機會,這些孩子回國之後,回到自己的學校,進行訓練和比賽。他們都是普通學校的普通孩子。

中國教育電視臺專題紀錄片《中國少年足球戰隊》完整地記錄了,孩子們從對足球的熱愛開始一步步進階的過程。製片人方雨認為,作為金字塔基,校園足球理應成為人才輸送的堅強後盾。

製片人方雨

就好像我們要選11個人,從50個人裡選,100個人裡選,不如從2000萬人裡選。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愛上踢球,一直堅持,他可能會選擇專業。這樣給俱樂部提供選擇的平臺。

根據計畫到今年,教育部提出的建立2萬所足球特色校的計畫就將完成,與之想配套的是校園足球大區賽網路體系的搭建完畢。那麼在德國,球童們是如何訓練,如何被篩選的呢?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領隊,名宿朱廣滬給我們講了他這些年的所見所聞。

名宿朱廣滬:

足球人口真的很豐富,很豐富,他們有很多大區,大區下面有很多俱樂部,德國足協專門派教練,各個俱樂部還專門派教練,各個俱樂部還有各個俱樂部的教練,再加上他那個大區的教練,有很多比賽可以打。每到週六周日就是比賽日,孩子們就是星期六一場,星期天一場。12歲以下的孩子他就最多打20多分鐘,30分鐘,最多一個小時,這樣的話他隔天打一場就沒有什麼問題,孩子的比賽經歷很多。

中國的校園足球承擔著德國足協下屬各級業餘俱樂部的功能,兩國培養青少年球員的模式雖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向德國足球借鑒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卻很多。

歷史上,中德兩國在足球方面也一直交流密切。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國家隊隊史第一位外籍主教練施拉普納就來自德國。

而被稱為05世青賽黃金一代的那批球員,也經過了德國人克勞琛的悉心栽培。

去年年底,中德兩國簽署了足球戰略合作檔,其中包括中國教育部與德國足協簽署的《中德青少年校園足球戰略合作協定》,這標誌著兩國將全面加強在青少年足球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

我們這個中德的校園足球合作其實涵蓋的面非常廣,從教學教材,包括到線上培訓還有教練員的培訓,夏令營的訓練比賽,我們都會有些合作也就說是全方位的。

據悉,這些前來德國訓練、比賽的小球員回國後將繼續學業,並在課餘時間從事足球訓練。中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在球場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今後會成為會踢球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其他各方面的人才。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優秀職業足球運動員。”

擔任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誼賽中方主教練的朱廣滬

德方的小球員們在進行賽前動員

中德兩隊小球員合影

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中國小球員

如何選拔學習?

中國的這些小球員都來自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在他們啟程前往德國前夕,記者專訪了這些孩子、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和訓練營領隊。

記者在首都體育學院見到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的孩子們時,他們正在專業體能講師的帶領下,學習防傷的基本常識。小球員們對即將開始的德國足球之旅顯得相當興奮。

記者:什麼時候知道自己能去德國參加比賽的?

小球員:就是在昆明冬訓那次,可能情緒有點激動哭嘛。然後外教就告訴我他等我,然後我就知道我自己被選上了。

記者:你對德國足球的印象是什麼呢?

小球員:世界盃第一唄,厲害唄。

記者:你以後想進國家隊嗎?

小球員:肯定,這是必須的。

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中國小球員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透露,這批孩子從校園中選拔,在校級聯賽中成長,其中最優秀的全國最佳陣容在寒暑假進行集中的訓練比賽,最終獲得了赴德國交流的機會。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

在聯賽裡面表現優異的,我們在區域裡面選擇一個最佳陣容,比如北京市海澱區有11個學區,每個學區打完比賽後,都有這個學區的代表隊,比如十歲組的。11個學區在一起打比賽,再打出海澱區的最佳陣容來,海澱區的最佳陣容再和其他區打比賽就打出北京市的最佳陣容。進入省市的最佳陣容之後,我們就開始進行全國的比賽。分賽區,選出分賽區的最佳陣容,再打全國總營的比賽。我們這次去德國的隊伍就是我們2016年和2015年的全國最佳陣容組成的。給這些孩子進一步提高的機會,這些孩子回國之後,回到自己的學校,進行訓練和比賽。他們都是普通學校的普通孩子。

中國教育電視臺專題紀錄片《中國少年足球戰隊》完整地記錄了,孩子們從對足球的熱愛開始一步步進階的過程。製片人方雨認為,作為金字塔基,校園足球理應成為人才輸送的堅強後盾。

製片人方雨

就好像我們要選11個人,從50個人裡選,100個人裡選,不如從2000萬人裡選。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愛上踢球,一直堅持,他可能會選擇專業。這樣給俱樂部提供選擇的平臺。

根據計畫到今年,教育部提出的建立2萬所足球特色校的計畫就將完成,與之想配套的是校園足球大區賽網路體系的搭建完畢。那麼在德國,球童們是如何訓練,如何被篩選的呢?中德校園足球訓練營領隊,名宿朱廣滬給我們講了他這些年的所見所聞。

名宿朱廣滬:

足球人口真的很豐富,很豐富,他們有很多大區,大區下面有很多俱樂部,德國足協專門派教練,各個俱樂部還專門派教練,各個俱樂部還有各個俱樂部的教練,再加上他那個大區的教練,有很多比賽可以打。每到週六周日就是比賽日,孩子們就是星期六一場,星期天一場。12歲以下的孩子他就最多打20多分鐘,30分鐘,最多一個小時,這樣的話他隔天打一場就沒有什麼問題,孩子的比賽經歷很多。

中國的校園足球承擔著德國足協下屬各級業餘俱樂部的功能,兩國培養青少年球員的模式雖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向德國足球借鑒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卻很多。

歷史上,中德兩國在足球方面也一直交流密切。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國家隊隊史第一位外籍主教練施拉普納就來自德國。

而被稱為05世青賽黃金一代的那批球員,也經過了德國人克勞琛的悉心栽培。

去年年底,中德兩國簽署了足球戰略合作檔,其中包括中國教育部與德國足協簽署的《中德青少年校園足球戰略合作協定》,這標誌著兩國將全面加強在青少年足球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

我們這個中德的校園足球合作其實涵蓋的面非常廣,從教學教材,包括到線上培訓還有教練員的培訓,夏令營的訓練比賽,我們都會有些合作也就說是全方位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