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又一里程碑!中國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小太陽”讓世界刮目相看

核聚變被視為有望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科研領域。 為此, 包括中國在內的七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科研合作工程之一——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畫, 英文簡稱ITER, 目的是實現可以控制的核聚變反應, 探索利用核聚變能量的方式。 由於它產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機理相似, 因此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7月3日晚,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

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 表明中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 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EAST具有ITER類似的先進技術, 未來五年內將是國際上唯一有能力開展超過百秒時間尺度的長脈衝高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實驗平臺, 為ITER預演穩態運行是EAST的重要使命。

據悉, 此次實驗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了EAST在國際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其科學研究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衝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援, 更為中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和普通能源相比, 核聚變清潔安全, 能量巨大, 用於核聚變的材料氘存在於海水中, 一升海水中的氘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燃燒三百升汽油。 專家表示, 隨著專案的推進, 人類有望在未來50年內, 讓這種能源進入千家萬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