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農村老人淒涼的晚年生活‘’活著不給一碗飯,死後宴席擺滿院‘’

生活在農村的我們, 經常能看到村裡老人去世辦喪事, 請樂隊, 請戲班, 敲鑼打鼓經常是幾天幾夜, 而在老人們生前卻沒見到他們的孝順。 說實在的, 有時候真想不明白, 有這份心這些錢辦喪事就不能讓老人在活著的時候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活著不給一碗飯, 死了宴席擺一院。

活著不給一尺布, 死了壽材磚箍墓。

活著不給穿和戴, 死了綢緞身上蓋。

這是陝西《百家碎戲》系列之《厚葬簿養》裡的幾句臺詞, 卻也折射出對農村老人‘’厚葬簿養‘’的寫照。

老人活著的時候沒人願意賞口飯吃, 還怕老人拉屎拉尿玷污了正房, 便移去了犄角旮旯的偏方小黑屋, 即使老人病重臥床不起, 大小便失禁, 撒在床上, 也沒人管, 就任其這麼著, 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等到老人一死, 趕緊大操大辦, 把遺像方大裝裱進相框掛在正房廳堂, 逢年過節上供磕頭焚香。 老人在世時不盡心供養,

死後卻這般藉以炫耀炒作自己的經濟實際與孝心。

喪失體力的老人, 年老多病。 而這時候, 曾經養兒防老的願望說破就破, 現在在他們眼裡也一定是灰暗的, 令人絕望的, 於是就有了老人選擇代替老天爺儘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兒女的拋棄與不孝,

艱苦的環境, 沉重的勞作與壓力, 卑微的自尊, 可以說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 從沒覺得有快樂的時候, 活著的意義在哪?

古人雲:‘’日敬雙親一杯羹, 勝過祭祀三牲貢‘。 ’借喪葬之事‘鬥富‘’’講排場, 這種鄉村文化的變遷有何意義?祭祀臺上的果盤再香,

不如在生前遞上一個蘋果, 墳墓前澆再多的茅臺, 不如在生前端上一杯熱水, 燒再多的紙錢別墅豪車, 不如在生前做力所能及的贍養, 請再好的風水大師規劃墓地, 不如在生前整理老人的床鋪積德。

在此小編呼籲天下兒女, 多多關心關愛自己的父母, 父母在一天天的老去, 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離開我們, 所以現在趁著他們還在, 多多的陪陪他們, 多多盡盡兒女孝道, 即使有一天他們離去, 也不會帶著遺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