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夜讀」她被稱為中國居里夫人,一生無兒無女獻身科學,年輕人卻對她一無所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王明貞, 一生無子, 她把一生奉獻給科學, 卻從未和國家提過什麼要求, 被尊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1906年10月, 王明貞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 祖母謝長達是蘇州歷史上一代巾幗英雄, 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

王明貞出生不久後, 母親就因病而離世, 而父親王季同也很快就為王明貞找了一個後母來照顧幾個子女。

“我繼母對我倒並不虐待, 不過只是不冷不熱的態度。 小時候我感到溫暖的只有我姐姐和二姨母。 ”

雖然家境貧窮但父親對子女們的教育十分看重也很嚴厲, 對於不到10歲的孩子,

在出去玩之前先寫一些大字作為練習或者看一份圈定的報紙內容, 之後再複述給他聽, 以此才能出去玩。

而王明貞也因此養成了寧靜富有內涵的性格。

1931年王明貞在上海宴摩女中就讀。 在這所學校上課的同學, 大多是官宦人家要不就是富可敵國的那種。

一窮二白的王明貞理所當然的成了班裡的特殊人群。

下雨天, 別人都頂著一把把洋氣的小花傘她卻要穿著表哥不要的雨鞋;

別人在一起交換好吃的時候, 她只能有走的遠遠的, 當做沒看見;

別人嘲笑她裝窮, 她也不反駁什麼, 一直暗下決心要做班裡最優秀的學生。

期末考試結束, 她出乎意料的拿了第一名;

課堂結束, 很多同學都去找她問題目, 把她稱為“二級老師”;

宴摩畢業, 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全程朗誦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夏》。

只有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當你越來越漂亮時, 自然有人關注你。

當你越來越有能力時, 自然會有人看得起你。

宴摩女中畢業, 到了該上大學的年紀, 卻被父母異口同聲的呵斥不允許。

因為父親王季同是自學成才的, 所以認為他的孩子也應該如此。

王明貞再三請求父親把她送去大學始終無濟於事。 甚至後母提出要她與一個朋友的兒子訂婚。

就在王明貞束手無策的時候, 姐姐王淑貞, 一位傑出的婦科學家正好歸家。

她把自己的想法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傾盡全部的告訴姐姐。

“我會全力幫助你實現你的願望。 ”在姐姐的幫助下, 這才有了去金陵女子學校學習的機會。

金陵女子大學

因為知道這機會來得來之不易, 王明貞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

別人忙著約會的時候她在學習;

別人忙著到處社交的時候她在學習;

別人在學習的時候她還在學習。

二年級時她以優異的成績進修為三年級, 也得到了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的機會並學校承諾四年學費全免。

學費的問題解決了, 路費又成了一個難關。

後母覺得沒必要跑去國外浪費這個錢, 言外之意就是怎麼樣都不會為王明貞出路費。

但王明貞是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的, 她一邊在學校學習一邊做兼職為自己籌集路費。

1938年, 王明貞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密西根大學。

在密西根大學的班級裡, 王明貞是班裡唯一一個的外國人, 也是唯一一個的女學生。

第一學期電動學期中考試結束, 老師把卷子抱到班級裡很生氣的通知班裡人, 最高分只有36分。

下課後王明貞跑去辦公室問老師自己多少分,老師告訴她是滿分!這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一個女生能有如此高的成績!

一次S.A古德斯密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課談到一個至今沒有解決的關於鐘錶遊絲的問題。

他把這項問題當做作業佈置給大家,告訴他們如果誰能解釋出來這個問題,就會得到秘密獎賞。

幾天後大家都躍躍欲試。

在他們還在為了解釋出來這個問題想破腦袋的時候,王明貞已經把答案遞在了老師的面前。

老師古德斯密當然很是高興和驚奇,還特意在學校開會讚賞王明貞的聰明好學並討論了這個問題。

後來二人關於鐘錶遊絲問題合作的一篇文章並刊登在了1940年的《應用物理》雜誌上。

王明貞這一仗也為自己贏得了3個殊榮:金鑰匙榮譽獎。

其中一個叫Phi-Beta-Kappa,是當時美國學生金鑰匙榮譽獎中最著名的。

這個中國女學生也讓班裡所有人見識了中國人的不平凡!

1942年,王明貞在自己的論文《玻爾茲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中,推導出了自由運動粒子和簡單的和諧振子分佈運動。

1945年,她又和導師G.E.烏倫貝克合作發表了關於“布朗運動的理論”的文章。該文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甚至是50年之後還作為了研究布朗運動的最主要材料之一。

因為該論文為研究布朗運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後來這篇文章又被收入了《20世紀中國物理學論文精粹》。

而在50多年後,美國學者撰寫紀念“雜訊”誕生一百年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王的論文,思路清晰,直接明瞭,比閱讀過去50年來出版的無數隨機微分方程方面的著作要好幾個數量級,堪稱經典。

密西根大學畢業後,王明貞被老師介紹去了雷達研究所工作,她是那裡幾十名研究生唯一的一名女性,又因為是新人,所以很多同事都輕視她的存在。

但在見識到王明貞的物理才能時,大家乖乖閉上嘴,接受了這位來自國外女孩兒。

王明貞在雷達研究所待了三年時間。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她主要做關於研究雜訊理論。

後來,她在雷達研究所的全部工作,被載入該所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版的一部叢書的第24卷,書名為《閾信號》。

在外面漂泊久了就該回家了。

1953年,王明貞提出辭職回國的想法,卻沒有被通過。

理由就是她在雷達研究所工作知道太多機密,移民局不可能讓她有洩露秘密的機會。

就算不准自己回國,也不願意繼續在這裡做下去。

就這樣,王明貞毅然決然的辭了職,家裡的經濟負擔都落到了老公一個人的身上。

靠他在旅館一點死工資過日子。

直到1955年,周總理親自出面參與了這件事,王明貞和丈夫才得以回國。

回到國內以後,她一個要求都沒有和回家提過。

王明貞(左)與姐姐王淑貞(中),妹妹王守璨(右)

同年9月,王明貞受邀來到清華大學任教授。

後來加入了理論組,組長本來由徐亦莊擔任,後來徐亦莊說要她做組長,因為論資質論學歷,王明貞都比他高。

但是王明貞委婉的拒絕了他的要求,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剛回國,很多事情不清楚做的不夠好,所以還不能擔此重任。

回國那段時間因當時校內沒有科研的條件所以她決定先中斷布朗運動和“雜訊理論”的研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

對學生提的問題,如果一時沒有答案,千萬不要急於回答,要告訴學生,回去查一下再給他們準確意見,這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職業負責。

王明貞說。

以前都是自己一個人蒙頭做實驗,現在要給學生講課,對王明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她花大量時間在備課上,私底下和各位老師學習授課技巧。

上課時,她是一絲不苟嚴謹教學的老師;

下課時,她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朋友。

很多學生都說:“王先生不僅是我們的嚴師,更是我們的朋友。”

“為什麼要把我抓去?”王明貞問。

她得到的回答是:

“你犯了錯誤,還不知道?”

“不知道。”

就這樣,她被兩個公安人員押上外面的小汽車。

1968年,王明貞62歲,卻遭遇“四人幫”的迫害被迫進入監獄。

在五年零八個月的監獄生活中,王明貞每天都鍛煉身體,生活也和在學校任教一樣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一點不會讓自己的身體遭罪。

她告訴自己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只要自己願意好好活下去,就有機會為自己辯護,為此在每次不想吃飯的時候,王明貞總是靠這個理由來勸導自己努力活下去。

監獄生活結束後,王明貞自由了卻也更加珍惜時間了,她開始埋頭苦幹研究,一般時間都不會會客。

甚至是照顧自己的侄子也只有在特定時間才允許來看望自己。

平常時間就是一個人做研究,或者收拾收拾家裡。

雖然是大學教授,但生活十分簡樸。

衣服總是縫了又補;

一把回國時才買的籐椅也一直陪伴她到現在;

平常吃飯也只是簡簡單單的兩菜一湯,吃不完了可以熱著吃。

修了又修的籐椅

“……春秋九十飛逝過,賽往日。煥容光一生勤學儉中行,名不張,利不當奮耕力作不與世爭長……”在王明貞九十歲生日時,她的弟弟王守覺這樣稱讚她。

她是那種能不麻煩別人就不麻煩別人的人,唯一一次‘很嚴肅地召見’我,竟是向我打聽遺體捐獻事宜。原來,他們夫婦相約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祖國的醫學事業……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念樂回憶道。

2010年8月28日,王明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

人生有兩項主要目標,第一,擁有你所嚮往的;第二,享受它們。只有最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羅根·史密斯

下課後王明貞跑去辦公室問老師自己多少分,老師告訴她是滿分!這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一個女生能有如此高的成績!

一次S.A古德斯密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課談到一個至今沒有解決的關於鐘錶遊絲的問題。

他把這項問題當做作業佈置給大家,告訴他們如果誰能解釋出來這個問題,就會得到秘密獎賞。

幾天後大家都躍躍欲試。

在他們還在為了解釋出來這個問題想破腦袋的時候,王明貞已經把答案遞在了老師的面前。

老師古德斯密當然很是高興和驚奇,還特意在學校開會讚賞王明貞的聰明好學並討論了這個問題。

後來二人關於鐘錶遊絲問題合作的一篇文章並刊登在了1940年的《應用物理》雜誌上。

王明貞這一仗也為自己贏得了3個殊榮:金鑰匙榮譽獎。

其中一個叫Phi-Beta-Kappa,是當時美國學生金鑰匙榮譽獎中最著名的。

這個中國女學生也讓班裡所有人見識了中國人的不平凡!

1942年,王明貞在自己的論文《玻爾茲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中,推導出了自由運動粒子和簡單的和諧振子分佈運動。

1945年,她又和導師G.E.烏倫貝克合作發表了關於“布朗運動的理論”的文章。該文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甚至是50年之後還作為了研究布朗運動的最主要材料之一。

因為該論文為研究布朗運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後來這篇文章又被收入了《20世紀中國物理學論文精粹》。

而在50多年後,美國學者撰寫紀念“雜訊”誕生一百年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王的論文,思路清晰,直接明瞭,比閱讀過去50年來出版的無數隨機微分方程方面的著作要好幾個數量級,堪稱經典。

密西根大學畢業後,王明貞被老師介紹去了雷達研究所工作,她是那裡幾十名研究生唯一的一名女性,又因為是新人,所以很多同事都輕視她的存在。

但在見識到王明貞的物理才能時,大家乖乖閉上嘴,接受了這位來自國外女孩兒。

王明貞在雷達研究所待了三年時間。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她主要做關於研究雜訊理論。

後來,她在雷達研究所的全部工作,被載入該所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版的一部叢書的第24卷,書名為《閾信號》。

在外面漂泊久了就該回家了。

1953年,王明貞提出辭職回國的想法,卻沒有被通過。

理由就是她在雷達研究所工作知道太多機密,移民局不可能讓她有洩露秘密的機會。

就算不准自己回國,也不願意繼續在這裡做下去。

就這樣,王明貞毅然決然的辭了職,家裡的經濟負擔都落到了老公一個人的身上。

靠他在旅館一點死工資過日子。

直到1955年,周總理親自出面參與了這件事,王明貞和丈夫才得以回國。

回到國內以後,她一個要求都沒有和回家提過。

王明貞(左)與姐姐王淑貞(中),妹妹王守璨(右)

同年9月,王明貞受邀來到清華大學任教授。

後來加入了理論組,組長本來由徐亦莊擔任,後來徐亦莊說要她做組長,因為論資質論學歷,王明貞都比他高。

但是王明貞委婉的拒絕了他的要求,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剛回國,很多事情不清楚做的不夠好,所以還不能擔此重任。

回國那段時間因當時校內沒有科研的條件所以她決定先中斷布朗運動和“雜訊理論”的研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

對學生提的問題,如果一時沒有答案,千萬不要急於回答,要告訴學生,回去查一下再給他們準確意見,這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職業負責。

王明貞說。

以前都是自己一個人蒙頭做實驗,現在要給學生講課,對王明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她花大量時間在備課上,私底下和各位老師學習授課技巧。

上課時,她是一絲不苟嚴謹教學的老師;

下課時,她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朋友。

很多學生都說:“王先生不僅是我們的嚴師,更是我們的朋友。”

“為什麼要把我抓去?”王明貞問。

她得到的回答是:

“你犯了錯誤,還不知道?”

“不知道。”

就這樣,她被兩個公安人員押上外面的小汽車。

1968年,王明貞62歲,卻遭遇“四人幫”的迫害被迫進入監獄。

在五年零八個月的監獄生活中,王明貞每天都鍛煉身體,生活也和在學校任教一樣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一點不會讓自己的身體遭罪。

她告訴自己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只要自己願意好好活下去,就有機會為自己辯護,為此在每次不想吃飯的時候,王明貞總是靠這個理由來勸導自己努力活下去。

監獄生活結束後,王明貞自由了卻也更加珍惜時間了,她開始埋頭苦幹研究,一般時間都不會會客。

甚至是照顧自己的侄子也只有在特定時間才允許來看望自己。

平常時間就是一個人做研究,或者收拾收拾家裡。

雖然是大學教授,但生活十分簡樸。

衣服總是縫了又補;

一把回國時才買的籐椅也一直陪伴她到現在;

平常吃飯也只是簡簡單單的兩菜一湯,吃不完了可以熱著吃。

修了又修的籐椅

“……春秋九十飛逝過,賽往日。煥容光一生勤學儉中行,名不張,利不當奮耕力作不與世爭長……”在王明貞九十歲生日時,她的弟弟王守覺這樣稱讚她。

她是那種能不麻煩別人就不麻煩別人的人,唯一一次‘很嚴肅地召見’我,竟是向我打聽遺體捐獻事宜。原來,他們夫婦相約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祖國的醫學事業……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念樂回憶道。

2010年8月28日,王明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

人生有兩項主要目標,第一,擁有你所嚮往的;第二,享受它們。只有最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羅根·史密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