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按這5個“黃金法則”監測血糖,既保證有效,又省錢!

在臨床上, 我們發現許多患者不能正確地監測血糖, 往往“事倍功半”, 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 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根據長期的觀察和不斷的總結, 我們歸納出5個關於血糖自我監測的“黃金法則”, 供廣大糖尿病病友參考。

法則一:周全考慮, 免除後患

購買一台血糖儀是血糖自我監測的開始, 購買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性能、價格及試紙的長期供應等。 許多患者由於考慮不周全, 出現了血糖儀不準確和買不到試紙的情況。

目前市場上血糖儀多種多樣, 我們建議儘量選擇那些在當地有經銷商的知名品牌,

保證試紙片能夠長期供應。 當然, 最好與專業的醫生或護士溝通, 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法則二:明確目的, 指導治療

糖尿病病情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包括飲食、運動、藥物, 甚至情緒、合併疾病, 如胃輕癱、腹瀉、腎病等。 具體到每一名患者, 情況可能都各不相同, 而且每一種因素對血糖影響的程度也有差異, 甚至在不同的時期內影響血糖的因素及其程度也會不同, 所以需要患者通過監測, 摸索出自身病情變化的規律。

有的患者能夠長期監測血糖, 但不知道目的何在, 血糖無論高低, 一切照舊, 不主動查找原因, 調整治療, 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法則三:規律監測, 貴在堅持

許多患者剛買血糖儀的時候,

往往還能夠堅持監測血糖, 但時間長了, 或是由於失去了新鮮感, 或是由於考慮到試紙價格高, 或是由於懼怕疼痛, 慢慢就停止監測了。

監測血糖一方面是為了發現高血糖,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及時發現低血糖。 其實,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 多數糖尿病患者是老年人, 機體反應減退, 常發生察覺不到的低血糖, 尤其是夜間的低血糖。 由於沒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狀, 不查血糖, 就不能及時發現, 往往造成嚴重的傷害。

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 為了自身健康, 糖尿病患者應該克服困難, 堅持監測血糖。

法則四:科學監測, 節約成本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血糖監測比較頻繁, 包括三餐前後、睡前, 甚至淩晨2點。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血糖變化規律,

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而非住院期間, 血糖監測的方法則往往不需要如此頻繁, 一則增加患者痛苦, 二則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但在不同時期, 也存在差異。 出院初期:建議患者勤測血糖。 若是病情趨於穩定, 血糖監測的頻率可大大減少。

在飲食、運動等因素大致不變的基礎上, 建議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可以既能觀察病情變化, 又能節約試紙。

其一, 連續階梯法。 即將空腹、早餐後、午餐前、午餐後、晚餐前、晚餐後、睡前等原本在一天內監測的7點血糖分配到7天裡完成, 每天只查一個時間點的血糖, 依次進行。

在血糖記錄表上, 7天的數值呈階梯狀分佈。 這樣一來, 每天只查一次, 節約了成本, 7天連續監測, 又能充分反應一天當中不同時點的血糖水準,

一舉兩得。 而且, 如果病情穩定, 間隔時間可以變成1周或1月, 將節約成本進行到底。

其二, 間隔完整法。 即將空腹、早餐後、午餐前、午餐後、晚餐前、晚餐後、睡前等7點血糖每隔幾天完整監測一次, 而在其他日子則不必監測。 同樣, 如果病情穩定, 間隔時間可以變成1周或1月, 以節約成本。

法則五:及時溝通, 不斷成長

監測血糖, 其實目的有二:一為患者自己提供依據, 幫助其瞭解日常生活中影響血糖變化的因素及其規律;二為醫生提供參考資訊, 説明患者查找原因, 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畢竟, 患者對疾病的理解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常常會有“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 這時必須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 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更好地控制病情。

這也是自我血糖監測升值空間最大的地方, 通過與專業醫生或護士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 共同討論, 分析病情, 可以減少併發症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

作者:青島內分泌糖尿病醫院門診護士長 孫淵

糖友網:www.tnbzy.com

內容合作:15810397226

投稿郵箱:zhujunping@tnbz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