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她臨產前一天 仍堅守護理崗位

她用溫暖的話語撫慰患者的心靈, 她用精湛的護理技能緩解患者的病痛。 她想患者之所想, 急患者之所急, 33年如一日, 兢兢業業堅守在護理工作崗位,

用愛心、責任心關愛患者, 呵護生命。 她就是江西省腫瘤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張春華。

今天讓我們走進這位平凡護士的平凡生活, 瞭解醫院護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傾聽她講述33年的護理故事。

從事醫護工作33年

從未出過重大差錯事故

7月3日早上8點, 雨後初晴, 江西省腫瘤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張春華提前半小時到崗, 她一絲不苟地戴上燕尾帽、穿上護士服後, 直奔住院部病房區進行質控督導, 關心每一位患者病情。 整個上午, 她奔走於各個病房, 從病房出來後, 她又主動與年輕護士進行一對一交流。 “護士不僅要提高自身技術, 更重要的是, 要從心底裡去關懷病人, 多為他們著想, 要視患者為親人,

才能治病救人, 給予患者溫暖和健康……”這是她常對年輕護士們說的一句話。 對她來說, 33年的護士生涯仿佛一眨眼就過去了, 自己當初學打針輸液的畫面仍歷歷在目……

張春華來自贛縣一個礦工家庭, 家中八姊妹, 她排行老三。 由於母親體弱多病, 她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 從小就立志長大後要成為一名醫護工作者。 在贛縣中學讀書的她以全校中專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江西省衛生學校, 1984年畢業後分配到江西省第二人民醫院(1986年改為江西省腫瘤醫院), 如願成為了一名護士。 33年間, 她輾轉於多個科室, 從大內科到急診科, 從骨科到頭頸外科再到放療科, 最後到護理部。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我就是醫院的一塊磚, 哪裡需要往哪搬,

一切服從醫院和組織的安排”。

時光荏苒, 她感慨:“從事33年的醫護工作, 最大的欣慰是我和我負責的科室從未出過重大差錯事故, 也沒有過投訴。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 得到患者的肯定是她堅持33年護理初心不變的根本原因。

她不顧自身安危

奪刀救下欲自殺患者

1988年, 身懷六甲的她挺著個大肚子堅持在臨床護理一線, 投入工作就忘記了自己孕婦的身份, 常常超時工作。 在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下, 她終於累垮了, 被送進醫院時, 醫生診斷:先兆流產, 需要留院觀察。 但她僅在醫院住了兩個禮拜, 便又返回到自己的崗位上, 直到臨產前一天還在上班, 負責患者護理工作。

在大家的心目中, 張春華性格開朗, 樂於助人, 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容,

是個熱心腸。 上世紀90年代初, 已為人母的她在醫院骨科病房值班, 一名高安籍退役軍人因腿部受傷患有骨髓炎一時想不開, 突然拿起隨身攜帶的小刀欲捅自己。 這時, 她沒有絲毫猶豫, 忘了恐懼, 沖向患者, 奪下小刀。 接下來的幾天, 她把這位患者當親弟弟一樣照顧, 時常跟他聊家常, 耐心地開導他, 患者情緒才有所緩和, 並從絕望中解脫出來。 該患者數月後康復出院, 張春華與他還成為了長達20多年的好友。

舍小家為大家的工作狂

不斷學習提高的“全能王”

在醫院臨床護理一線, 張春華是同事們公認的“全能王”, 她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對於自己的小家庭, 她心裡始終藏有一份愧疚, 同時, 她對家人也充滿感激。

對於醫護人員來說, 工作與家庭似乎總是矛盾的。 想要做好本職工作, 對患者負責, 時不時加班是肯定免不了的。 除了加班以外, 張春華還要不停地外出學習, 她說:“我們必須不停地學習新的課程、理念與護理技術, 這樣才有利於救治患者。 ”為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 她在百忙中還自考了江西醫學院的本科, 並于2005年順利畢業。

“我對於女兒的生活和學習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心。 ”張春華說, 這讓她感到很愧疚。

“我愛人把好脾氣都留給了醫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屬, 她就是一個工作狂, 根本停不下來。 ”張春華的丈夫說。 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 張春華更加心無旁騖地戰鬥在她熱愛的護理崗位上, 逢年過節時, 有在值班的她;急危重症搶救一線, 有從容指揮的她;瞭解患者和護士心聲訴求也有她。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張春華經常不能回家過年;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張春華常年不能回贛州老家看望年邁的雙親,甚至父母臨終前都沒能在他們的身邊,因為她心裡明白:既然選擇了當一名醫護工作者,就註定選擇了奉獻……

有從容指揮的她;瞭解患者和護士心聲訴求也有她。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張春華經常不能回家過年;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張春華常年不能回贛州老家看望年邁的雙親,甚至父母臨終前都沒能在他們的身邊,因為她心裡明白:既然選擇了當一名醫護工作者,就註定選擇了奉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