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年前曾負債500萬,三起三落,現為“中國女鞋教父”,把廠開到了非洲

華堅集團被譽為制鞋業的富士康, 貼牌客戶幾乎囊括全球所有著名女鞋品牌, 其中包括GUCCI、GUESS等。 在美國每10個女人腳上穿的鞋, 有一雙就來自華堅。

華堅集團創始人張華榮出生於一個窮苦人家, 他的父親是木工, 母親做裁縫。 1958年正處於“大躍進”時期, 全國連續三年糧食緊張, 張華榮是吃“米湯”長大的。 1965年張華榮開始上學, 正遇上“文化大革命”, 初中讀了沒幾天就因為家裡貧窮輟學了。

張華榮當時的想法只有一個, “只要不種田, 我什麼都幹。 那時沒想過要發財, 只要不在農村, 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他20歲時當了兵, 他想通過當兵擺脫種田的命運, 但沒有機會, 23歲時復員回到家鄉, 又因為文化水準的限制找不到好的工作。

1984年, 張華榮到浙江去販鞋子, 拿回江西賣, 雖然很賺錢, 但這樣兩地販賣太麻煩。 於是他決定自己做。

他的第一家制鞋廠叫“青春鞋帽廠”, 3台機器, 8名女工, 張華榮的創業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他是江西第一個民營鞋廠。 鞋廠後改名為“南昌華榮鞋廠”, 因為張華榮做出來的鞋品質好價錢也公道, 到1991年, 他掙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 員工也增加至200多人。

1992年, 一個叫葉堅庭的臺灣人找到了張華榮, 說在香港註冊了一家“香港光榮公司”,

想與他合作。 面對這樣的機遇, 張華榮不想錯過, 從兩個人的名字裡各取了一個字, 華堅就這麼成立了。

可事實並沒有想的那麼好, 當張華容把機器買了, 5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建好了, 560多名員工也都招好了, 這個臺灣人卻跑了!

是賣掉機器減少損失還是硬著頭皮往下幹?張華榮最終選擇了堅持。

苦撐到1994年, 張華榮已經虧得一塌糊塗。

此時, 他不得不考慮做外銷, 通過江西輕工業公司接外貿訂單, 他的鞋廠又蓬勃發展起來。 但沒多久, 歐共體舉起了反傾銷, 歐洲訂單全部取消。 張華榮再次陷入了困境。

1996年5月, 他獨自一人帶著幾十萬, 來到廣東東莞。 改革開放的東莞, 鞋業已經很成氣候, 而這早已是臺灣人和港人的天下, 他是第一個進入鞋業的大陸商人。 沒多久, 張華榮已負債累累。

到1997年年底, 華堅虧損了五百萬, 感覺撐不下去的張華榮想到了逃跑, 但想到家裡還有母親和妻兒, 最終他打定主意, 一定要堅持下去, 大不了就去坐牢。

機遇降臨在了他的身上。 國外採購商想要牽制台商在制鞋界的強大勢力, 想培植一個大陸企業, 世界著名的鞋業貿易商派諾蒙看中了張華榮, 第一張訂單就給了他30多萬雙。

雖然價格低,張華榮沒有從中賺取很大的利潤,然而,他緊緊抓住國際大公司這個資源,樹立了華堅的新形象,漸漸獲得了所有供應商的支持,帶領公司走出了困境。

從1999年起,華堅不斷擴張,至今擁有10家分廠,員工2萬餘人,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企業。張華榮因此被稱為“中國女鞋教父”。

2011年,華堅集團落戶衣索比亞進行投資建設,2012年1月正式開始投產。非洲最窮的國家,生產出了美國最主流的女鞋,成為埃塞最大的出口企業。

除了建廠,作為一個民族實業家,張華榮還有一個夢想:讓非洲留下中國的文化。

雖然價格低,張華榮沒有從中賺取很大的利潤,然而,他緊緊抓住國際大公司這個資源,樹立了華堅的新形象,漸漸獲得了所有供應商的支持,帶領公司走出了困境。

從1999年起,華堅不斷擴張,至今擁有10家分廠,員工2萬餘人,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企業。張華榮因此被稱為“中國女鞋教父”。

2011年,華堅集團落戶衣索比亞進行投資建設,2012年1月正式開始投產。非洲最窮的國家,生產出了美國最主流的女鞋,成為埃塞最大的出口企業。

除了建廠,作為一個民族實業家,張華榮還有一個夢想:讓非洲留下中國的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