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寨鎮中心小學的“三變”

6 月 17 日, 對魯甸縣小寨鎮中心 小學的呂金德老師來說, 是一個值得 紀念的日子。 這一天, 他們搬進了剛 剛竣工不久的綜合教學樓。 坐在寬敞 明亮的辦公室裡, 大喇叭裡播放的《我 的未來不是夢》響在耳畔, 呂金德和同 事們的心情都顯得格外舒暢。

“過去五年, 要說什麼地方變化最 大, 我覺得就是學校的變化最大!”呂金 德對記者說, 特別是“8·03”地震恢復重 建以來, 魯甸在教育基礎設施上的投入 力度前所未有。 學校“顏值”驚豔巨變, 教育“興魯”快速推進, 成了該縣近五年 來發展變化中最大的一個亮點。

“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 “

現在不管你走到哪裡, 最漂亮的 房子就在學校”。 在小寨鎮中心小學, 老師們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副校長 武斌介紹, 隨著學校基礎設施的不斷 完善和教學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 教 師的工作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有不少 教師還從曲靖、文山、楚雄等州市甚至 是外省考進了他們學校。 過去校園髒 亂差的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生活在幹 淨整潔的校園環境裡, 師生們的心情 自然要舒暢得多。

小寨鎮中心小學的變化也只是魯 甸縣所有學校的一個縮影。 記者瞭解 到, 從2012年開始, 該縣校舍總面積從 當年的40.03萬平方米已發展到現在的 97.5 萬平方米, 五年時間翻了一番還 多。 目前, 以崇文高級中學、縣四小、縣 第三幼稚園為主的學校恢復重建專案 已基本完工,

涉及改薄項目的21所學校 截至今年上半年也已全部完成。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讀書不再難

2015年3月的一天, 是貴州省威甯 縣丁樂小朋友最開心的一天。 儘管他 隨做生意的父親來到了魯甸, 但他在異 鄉的讀書問題卻沒有讓家人犯愁。 得 知情況後, 魯甸縣二小很爽快地接納了 這個孩子, 把他安排在當時的三年級 (4)班就讀。 如今丁樂已經是一名五年 級的學生了, 學習成績還不錯。 像丁樂 一樣, 不少隨父母從外地到魯甸生活學 習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學校”。

記者瞭解到, 近年來魯甸全面推進 義務教育公平, 確保弱勢群體入學機會 均等。 在嚴格實施劃片招生, 控制學生 隨意擇校, 逐步實現生源均衡的基礎 上,

出臺了外來務工子女與當地學生同 等入學的相關政策, 較好地解決了外來 務工人員子女的就學問題。

營養餐:從“想吃肉”到“不要肉”

“吃飯嘍, 吃飯嘍!”每到中午, 隨 著下課電子鈴聲的鳴響, 小寨鎮中心 小學的孩子們就開始排起長隊, 享受 一天當中最實惠的“營養餐”。

中心小學共有 600 多名學生, 由 於實施了營養餐計畫, 孩子們中午都 不回家, 這就減輕了他們上學走路的 勞累。 “國家實施的營養餐計畫太好 了, 過去孩子們都想吃肉, 現在不少孩 子在就餐時主動提出不要肉了!”武斌 欣慰地說。

沒錯。 2011年10月, 中央啟動了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 隨 後, 教育部等 15 個部門出臺配套文 件, 確保了學生“營養餐”計畫有效實 施。

這五年來, 跟所有地方一樣, 魯甸 認真落實“營養餐計畫”, 提高了學生 的營養水準, 學生體質明顯增強, 家長 負擔明顯減輕, 對全縣“控輟保學”起 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