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改變科學的十大機器,你知道幾個?

科學發展史上, “四肢發達”的機器可不簡單。 它們動力強勁, 舉重若輕, 它們是服務科學的巨大機器。 從夢幻的深潛器到動感的地震類比裝置,

從天上失重的大廳到地下亞原子粒子的牢獄——這些強大的設備為發現而生。

撰文 Erin Blakemore

製圖 Timba Smits & Eric Heintz

翻譯 高雲浩

審校 張士超

人們曾利用這些設備揭示早期宇宙的奧秘、探索未來說走就走的星際旅行, 但其作用並不局限於此。 說起科學這件事, “四肢發達”的機器可不簡單。 然而, 大機器並不代表大成功:其中一些酷炫的龐然大物似乎冥冥之中註定會命途多舛。 現在, 讓我們走近這些影響科學的巨大機器。

大型強子對撞機(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有此圓環, 我擊碎你。

這一環形“質子雲霄飛車”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機器之一。 接近光速的質子射入27公里長的地下隧道中, 為人類揭示宇宙奧秘。 質子高速相撞, 人們由此得以發現先前尚未認知的粒子。 你或許已經聽說“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創造了2012年科學界的大滿貫。 要知道產生那強力一擊的環境異常寒冷: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電磁鐵工作環境溫度甚至比外太空溫度還要低, 達到零下456 ℉(約-271 ℃)。 有朝一日, 大型強子對撞機將可能顛覆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亦有可能開啟探索宇宙新維度的大門。 現在, 人們正在致力於應用大型強子對撞機來模擬宇宙大爆炸。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王牌加速器

造價: 37億美元

首秀年份: 2008年

地點:法國與瑞士邊界

擊球頻率:每秒大約6億次粒子碰撞

國際空間站(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在罐頭中漂流:

它是近地空間最好的科學合作場所, 擁有52台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電腦、超過100 處研究區域, 重達四百多噸, 且在不斷更新以適應需要。 國際空間站是富有冒險精神的地球人遠離地球的居所, 站內空間比五居室住宅還要大, 在這裡工作能參與各種突破性的科學研究, 並借此結識各國友人。

當前, 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實驗旨在使我們的科學活動走出近地軌道: 宇航員們大口咀嚼著實驗室種出的生菜, 為火星農場做準備, 而科學家則會監測機體在長期遠離地球環境下的微妙變化。 附送獎勵: 太空行走自拍。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高端實驗室

造價: 1070億美元(持續增長中)

首秀年份: 1998年

地點: 地球上空400公里

設備: 擁有超過12公里的電線

大型震動台(E-Defense)

就問你夠不夠直接——

搖擺地面上進行抗震能力測試。 在活塞和水力學的幫助下, 大型振動臺這一科學巨獸得以盡情搖擺。 這個巨獸的機械肌肉, 足以撼動六層公寓樓的全比例複製品。 在日本1995地震餘波的啟示下, 這一研究給予模型城市來自地獄的地震體驗, 城市規劃者借此學習如何應對現實環境下的地震。它動力強勁,能夠產生各種擬地震活動。如果它模擬的7.5 級地震無法摧毀您的房屋, 那麼大自然也做不到。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搖擺裝置

造價: 5億美元

首秀年份: 2005年

地點: 日本 兵庫縣

戰鬥重量: 上千噸

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哇哦,滿是鐳射。

既然有能力造雷射器,為什麼不造192台?所有這些光束都聚焦在一個 BB 彈大小的目標上, 使其承受超過1000億倍大氣壓的壓力。真正目的是——使一個微小的氫燃料球發生類似恒星的爆炸。試想一下,技術成熟的核聚變將可能在未來為全球的現代化家庭供電。這種極端的實驗靈感源於太陽產生能量的反應過程, 裝置可輕鬆製造1億攝氏度的高溫。這一個超級高能鐳射由超過4萬個鏡子和光學元件組成。終有一日,這一實驗會幫助我們產生清潔、可持續的能源,或將我們炸得屍骨無存。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大型鐳射

造價: 35億美元

首秀年份: 2009年

地點: 加州 利弗莫爾

耗能: 200萬焦耳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

更多,更強。

在海拔五千多米世界上最乾旱的荒漠中,星空純淨,觀測環境絕佳,這裡一大組天線陣正高高地矗立著。並不是說這些天線陣需要黑暗環境來探索天空的秘密:接收可見光的是光學望遠鏡, 而相比之下, 這裡可以調諧到來自遙遠恒星發出的無線電波。66座天線組成的射電望遠鏡(大部分天線直徑達12米), 能追蹤遙遠的星系。特有的28輪牽引器來回移動, 用以牽引沙漠中的天線元組成不同天線陣列, 以放大的外星目標。結果:獲得一些最清晰的圖像。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望遠鏡陣列

造價: 14億美元

首秀年份: 2011年

地點: 智利 阿塔卡瑪沙漠

相當於:一架4公里寬的單天線望遠鏡

遠古望遠鏡(Ancient Telescope Tunnel)

志在觀星,死而無悔。

這七塊巨石構成的建築很可能具有兩種用途,一是墳墓,再是中石器時代人初窺主要星座的工具。他們為觀測恒星營造了一種光學錯覺:定格夜空,透過黑暗隧道狹窄的門, 使星星看起來更大。這種現代望遠鏡技術的初級版本,也許能證明史前人類的天文知識。七大塊花崗岩石板,史前巨石陣樣設計,與初升的太陽對齊,也許還發生過一些充滿迷幻感的葬禮。對於約6000年前的人類來說, 這是一項嚴肅的好科學。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借助石頭的觀星者

造價: 血汗 岩石

首秀年份: 約 西元前4000年

地點: 葡萄牙和西班牙境內的186 個地點

鏡頭數: 0

傅科擺(Foucault Pendulum)

擺動,跟隨世界的“腳步”。

地球在轉,擺錘在動。1851年的一項科學實驗成為了此後許多博物館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希望通過實驗證明地球的自轉,傳奇的傅科擺由此誕生。傅科擺包含一個足夠重的重物,一條足夠長且能夠擺動自由的纜繩。擺錘的運動方向似乎沒有發生改變,但擺錘的運動軌跡卻在圓圈內緩慢轉動。地球一直在自轉, 而地球上一切事物都是在慣性下一同運動。這一實驗看似簡單, 但一下就證明了地球一直處於運動狀態。鐘擺在赤道以南按逆時針旋轉, 在赤道以北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正如同地球自轉方向。一些傅科擺可以持續擺動幾十年。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週期性擺動的擺錘

造價: 重物*1 金屬絲*1

首秀年份: 1851年

地點: 法國 巴黎

世界最大傅科擺: 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 擺線長達70英尺(約21米)。

海底實驗室 II(Sealab II)

再見,感謝所有魚兒的陪伴。

宇航員變身深海潛水夫,以證明人們可以在水下短期生活。造訪者曾測試水下工具、種植植物、開採礦石,並研究海底。艙室中的空氣注入了氦氣,且地處危險的峽谷邊緣,因而這個昵稱"蒂爾頓希爾頓" (Tilton Hilton)的艙室遠非理想的度假地。科學家們困居潮濕的窩裡,只有尤克裡裡琴與尖銳的說話聲(譯注:吸入氦氣的效果)作伴,不過測試顯示,他們在海下的生活中仍保持較好的體力和腦力。宇航員斯科特·卡彭特(Scott Carpenter)曾在此處生活整整30天,時任美國總統的林登·詹森還曾與其進行了一次“高音”通話。最佳表現: 塔菲(Tuffy),訓練過的海豚, 作為鯨目信使傳遞乘員信件。

統計資料 :

團隊主力 : 航海控

造價: 200萬美元

首秀年份: 1965年

地點: 加利福尼亞 拉霍亞海底峽谷

訓練海豚數:1條

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

電火花如生命般絢麗。

一位聲名狼藉的塞爾維亞人驚豔的發明。他的驚人計畫是——遠距離無線輸電。可惜的是實驗失敗了, 也將這位發明家逼向情緒的穀底。雖然他們無法將電發送到未知地點,但線圈的確可以將電流發送穿過整間屋子。每個線圈封裝一個電容器來儲存電能。當一對線圈接近, 將其中一個通電, 電流將會擊穿二者之間的空氣。思索關鍵字: 閃電, 潛在的致命電壓, 些許狂笑。

這項技術曾為各種電氣設備供電, 現在已為更優良的技術所取代,若非審美需求已不常用。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精巧的遙控裝置

造價: 足以使特斯拉本人破產

首秀年份: 1891年

地點: 科羅拉多州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

功率: 最大1200萬伏

天空實驗室(Skylab)

飛得越高……

美國第一個升空的空間站,也是唯一一個掉下來的。多層建築、太空浴,大到足以在室內測試太空行走設備……簡而言之,這裡是宇航員的樂土。無休止的工程問題曾困擾著這一史詩般的計畫。飛船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甚至有一個乘員太過疲憊而罷工。隨後其預算遭到削減,地心引力為它的旅程畫上了句號。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偉大的征程: 近300個科學實驗證明人類可以在太空長期生存。重約8噸的技術結晶在沿軌道運行3.4萬次後最終奔向地球懷抱。地球大氣層將太空實驗室粉碎, 碎片散佈於澳大利亞西部地區。

造價: 25億美元

首秀年份: 1973年

地點: 地球上空440千米

編輯:Alex Yuan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城市規劃者借此學習如何應對現實環境下的地震。它動力強勁,能夠產生各種擬地震活動。如果它模擬的7.5 級地震無法摧毀您的房屋, 那麼大自然也做不到。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搖擺裝置

造價: 5億美元

首秀年份: 2005年

地點: 日本 兵庫縣

戰鬥重量: 上千噸

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哇哦,滿是鐳射。

既然有能力造雷射器,為什麼不造192台?所有這些光束都聚焦在一個 BB 彈大小的目標上, 使其承受超過1000億倍大氣壓的壓力。真正目的是——使一個微小的氫燃料球發生類似恒星的爆炸。試想一下,技術成熟的核聚變將可能在未來為全球的現代化家庭供電。這種極端的實驗靈感源於太陽產生能量的反應過程, 裝置可輕鬆製造1億攝氏度的高溫。這一個超級高能鐳射由超過4萬個鏡子和光學元件組成。終有一日,這一實驗會幫助我們產生清潔、可持續的能源,或將我們炸得屍骨無存。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大型鐳射

造價: 35億美元

首秀年份: 2009年

地點: 加州 利弗莫爾

耗能: 200萬焦耳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

更多,更強。

在海拔五千多米世界上最乾旱的荒漠中,星空純淨,觀測環境絕佳,這裡一大組天線陣正高高地矗立著。並不是說這些天線陣需要黑暗環境來探索天空的秘密:接收可見光的是光學望遠鏡, 而相比之下, 這裡可以調諧到來自遙遠恒星發出的無線電波。66座天線組成的射電望遠鏡(大部分天線直徑達12米), 能追蹤遙遠的星系。特有的28輪牽引器來回移動, 用以牽引沙漠中的天線元組成不同天線陣列, 以放大的外星目標。結果:獲得一些最清晰的圖像。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望遠鏡陣列

造價: 14億美元

首秀年份: 2011年

地點: 智利 阿塔卡瑪沙漠

相當於:一架4公里寬的單天線望遠鏡

遠古望遠鏡(Ancient Telescope Tunnel)

志在觀星,死而無悔。

這七塊巨石構成的建築很可能具有兩種用途,一是墳墓,再是中石器時代人初窺主要星座的工具。他們為觀測恒星營造了一種光學錯覺:定格夜空,透過黑暗隧道狹窄的門, 使星星看起來更大。這種現代望遠鏡技術的初級版本,也許能證明史前人類的天文知識。七大塊花崗岩石板,史前巨石陣樣設計,與初升的太陽對齊,也許還發生過一些充滿迷幻感的葬禮。對於約6000年前的人類來說, 這是一項嚴肅的好科學。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借助石頭的觀星者

造價: 血汗 岩石

首秀年份: 約 西元前4000年

地點: 葡萄牙和西班牙境內的186 個地點

鏡頭數: 0

傅科擺(Foucault Pendulum)

擺動,跟隨世界的“腳步”。

地球在轉,擺錘在動。1851年的一項科學實驗成為了此後許多博物館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希望通過實驗證明地球的自轉,傳奇的傅科擺由此誕生。傅科擺包含一個足夠重的重物,一條足夠長且能夠擺動自由的纜繩。擺錘的運動方向似乎沒有發生改變,但擺錘的運動軌跡卻在圓圈內緩慢轉動。地球一直在自轉, 而地球上一切事物都是在慣性下一同運動。這一實驗看似簡單, 但一下就證明了地球一直處於運動狀態。鐘擺在赤道以南按逆時針旋轉, 在赤道以北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正如同地球自轉方向。一些傅科擺可以持續擺動幾十年。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週期性擺動的擺錘

造價: 重物*1 金屬絲*1

首秀年份: 1851年

地點: 法國 巴黎

世界最大傅科擺: 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 擺線長達70英尺(約21米)。

海底實驗室 II(Sealab II)

再見,感謝所有魚兒的陪伴。

宇航員變身深海潛水夫,以證明人們可以在水下短期生活。造訪者曾測試水下工具、種植植物、開採礦石,並研究海底。艙室中的空氣注入了氦氣,且地處危險的峽谷邊緣,因而這個昵稱"蒂爾頓希爾頓" (Tilton Hilton)的艙室遠非理想的度假地。科學家們困居潮濕的窩裡,只有尤克裡裡琴與尖銳的說話聲(譯注:吸入氦氣的效果)作伴,不過測試顯示,他們在海下的生活中仍保持較好的體力和腦力。宇航員斯科特·卡彭特(Scott Carpenter)曾在此處生活整整30天,時任美國總統的林登·詹森還曾與其進行了一次“高音”通話。最佳表現: 塔菲(Tuffy),訓練過的海豚, 作為鯨目信使傳遞乘員信件。

統計資料 :

團隊主力 : 航海控

造價: 200萬美元

首秀年份: 1965年

地點: 加利福尼亞 拉霍亞海底峽谷

訓練海豚數:1條

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

電火花如生命般絢麗。

一位聲名狼藉的塞爾維亞人驚豔的發明。他的驚人計畫是——遠距離無線輸電。可惜的是實驗失敗了, 也將這位發明家逼向情緒的穀底。雖然他們無法將電發送到未知地點,但線圈的確可以將電流發送穿過整間屋子。每個線圈封裝一個電容器來儲存電能。當一對線圈接近, 將其中一個通電, 電流將會擊穿二者之間的空氣。思索關鍵字: 閃電, 潛在的致命電壓, 些許狂笑。

這項技術曾為各種電氣設備供電, 現在已為更優良的技術所取代,若非審美需求已不常用。

統計資料:

團隊主力: 精巧的遙控裝置

造價: 足以使特斯拉本人破產

首秀年份: 1891年

地點: 科羅拉多州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

功率: 最大1200萬伏

天空實驗室(Skylab)

飛得越高……

美國第一個升空的空間站,也是唯一一個掉下來的。多層建築、太空浴,大到足以在室內測試太空行走設備……簡而言之,這裡是宇航員的樂土。無休止的工程問題曾困擾著這一史詩般的計畫。飛船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甚至有一個乘員太過疲憊而罷工。隨後其預算遭到削減,地心引力為它的旅程畫上了句號。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偉大的征程: 近300個科學實驗證明人類可以在太空長期生存。重約8噸的技術結晶在沿軌道運行3.4萬次後最終奔向地球懷抱。地球大氣層將太空實驗室粉碎, 碎片散佈於澳大利亞西部地區。

造價: 25億美元

首秀年份: 1973年

地點: 地球上空440千米

編輯:Alex Yuan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