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甕安永和鎮“三舉措”奮力推進產業脫貧攻堅

【永和鎮紅岩村“基礎設施”新貌點】

3月22日, 記者從甕安縣永和鎮獲悉, 近年來, 永和鎮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 以完善基礎設施為抓手,

以調整產業結構為突破口, 從根本上充實老百姓“錢袋子”先後完成了5條主幹道改擴建, 硬化村組道路120餘公里, 改造民居600餘戶, 整治和改善人居環境12處, 引資和鼓勵群眾發展了茶葉種植、中藥材種植、精品水果種植、蔬菜種植、山羊養殖、泥鰍養殖、流水養魚、稻田養魚等, 為群眾盤活田土12000餘畝, 在觀溏、紅岩等村初步建成“小龍頭”企業, 帶動和解決群眾就業200餘人, 培訓和輸出勞動力1000餘人, 吸納精准扶貧戶120餘人參與到產業發展中, 初步實現農業產業發展向好的新局面。

為切實借助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春天進一步深化產業脫貧實績, 永和鎮廣泛調查研究, 依託產業基礎,奮力抓好“三舉措”將脫貧攻堅工作引向縱深, 努力實現“真扶貧、扶真貧”。

首先是深入調查研究, 完善基礎設施。 緊緊圍繞縣委“五大跨越”任務, 動員全鎮開展好4次調查研究, 形成調研報告和規劃設計方案9個, 突出在產業和引資爭項上實現新突破, 推動工農文旅和城鎮建設齊頭並進發展。 從根本上摸清斷頭路基本情況, 5個困難村發展實情以及貧困戶情況, 始終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引資爭項方針, 進一步完善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 全面完成人飲工程4個, 建成白水河、洗馬塘2個提灌站, 解決群眾4000余人人畜飲水困難, 易地搬遷139戶, 582人, 建成4個村級文體活動廣場建設, 完成雲嵐旅遊大道永和段建設, 完成麻陽至梘田道路建設, 完成鎮區新街至雲嵐旅遊大道連接線建設, 完成桃園經永安至金薅道路建設,

通達坪至田家坪道路建設, 田拱堰組和黑梅溪組道路建設, 接通鎮內斷頭公路2條, 對萍水、垛丁進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 完成2公里河道排汙治理工程, 建成3個汙水處理站, 最大限度營造投資硬優良環境和改善人居生產生活環境。

其次是堅持項目帶動, 做精做細產業。 始終堅持專案帶動, 把產業扶持和為民解難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帶, 爭取在“小項目”上做大文章, 在“小品牌”上花大力氣, 努力將“小品牌”做成“小龍頭”, 把“小龍頭”煉成“致富經”, 結合本鎮道路骨架網, 以茶產業為主導, 在特色種養業方面下苦功, 以30—50畝為一個單元, 建成小產業格局帶。 年內, 爭取在白水河發展茶葉種植2000畝,

盤活萍水、垛丁8000餘畝茶園;在後壩村建設商品蔬菜種植基地2000畝, 種植精品水果1000畝, 養羊5000只;洗馬溏村發展精品水果2000畝, 中藥材種植1000畝;萍水村發展茶葉種植2000畝, 建成小精品水果觀光單元200畝, 建成50畝苗圃基地1個;長嶺村發展流水養魚100畝, 擴大食用菌養殖規模;垛丁村發展太子參、丹參、桔梗、金銀花3000畝, 蔬菜種植4000畝;木孔村將綠殼蛋雞養殖擴大到8000羽, 發展李子種植1000畝;在紅岩、觀溏村發展精品水果種植1500畝, 擴大泥鰍養殖規模到100畝, 發展草莓種植20畝, 西瓜種植100畝等。 在挖龍坡建立整組脫貧奔小康試點, 成立合作社1家, 籌資600萬元啟動道路及村莊整治等建設, 盤活挖龍坡優質水質、七星魚養殖、小作坊釀酒、稻米資源, 引資建成純淨水加工企業,
打造“水、魚、米、酒”“四小”品牌, 初步實現“三變”, 建成全鎮整組脫貧標杆。

最後是強力攻堅推進, 狠抓專案落實。 整合鎮內力量抓好目標任務的落實, 全面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以鎮黨委主要領導為第一抓手和責任人, 該鎮將格局帶的發展融入到全縣盤子中, 形成“舉全鎮之力、集全鎮之智”, “齊抓共管、全員參與”的常態化實施態勢, 由書記、鎮長主抓主方向, 涉及分管領導具體抓產業和專案實施, 制定長遠規劃和符合實際的工作考核制度, 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 (宋定軍 宋曉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