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年兩訪!習近平這次訪德意味深長

7月4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柏林, 開始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德國政府高級官員在舷梯旁迎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

(圖源:新華社)

7月4日, 習近平主席抵達柏林, 開始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短短三年間,習主席兩次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 這在中德雙邊關係歷史上是罕見的,在中國外交史上也不多見。 這次訪問恰逢中德建交45周年。 目前, 中德已建立起互利雙贏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國際形勢風雲變幻, 習近平本次訪德的大背景值得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國際研究部主任陳曉晨在接受海外網採訪時指出, 從G20機制本身來說, 2016年G20杭州峰會積極尋求實現將該機制由危機應對到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17年, 德國接手舉辦第12次G20峰會, 除了對杭州G20峰會的議題、成果進行鞏固和貫徹,

在國際全球治理新形勢下, 漢堡峰會顯然需要聚焦當下困擾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移民問題、自由貿易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等議題。

陳曉晨告訴海外網, 當下這個世界並不太平。 中東地區局勢動盪不安, 深受戰亂、貧窮困擾的中東、非洲難民們鋌而走險前往心中嚮往的歐洲, 造成了使歐洲陷入水深火熱的難民危機。 世界局勢的“失序”導致“黑天鵝”事件頻發, 特別是特朗普在自由貿易、氣候變化、移民問題上奉行“美國優先”政策, 致使美歐關係遇到新的阻力和挑戰。

在此背景下, 中德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是共同推動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 G20需要中國, 2017年, 中國作為G20“三駕馬車”成員(編者注:G20“三駕馬車”成員分別是中國、德國和阿根廷),

將大力支持德國主辦一屆成功的漢堡峰會。 中德將繼續保持密切合作, 為推進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 陳曉晨指出, 不容忽視的是, 德國在歐洲國家中最先表態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而“一帶一路”建設與歐洲融合計畫的對接將有力解決德國在推動該計畫時資金以及人力短缺問題。 中歐之間目前共有9條中歐班列線路, 其中6條的終點站位於德國。 美歐關係在新時期的變化致使德國在經濟上更加依賴中國。

中德建交45年來, 尤其是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後, 兩國關係取得長足進展, 雙方高層交往頻繁密切, 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人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成果豐碩。 在經貿方面, 中德互為重要交易夥伴,

中德貿易總額占到中歐貿易的30%以上, 中國已成為德國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交易夥伴, 經貿合作成為兩國關係的“壓艙石”。

陳曉晨回顧稱, 數十年前, 當時的聯邦德國(西德)是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中, 與中國經濟與技術等領域展開交流合作的先行者, 雙方合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績。 而德國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有著很好的形象, “高端”“高科技”等, 都是對“德國製造”的固有印象和標籤。 當前, 德國減輕自身經濟負擔的途徑主要有兩個:其一是促進中東歐整合, 其二是充分利用快速崛起的龐大的中國市場。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中德經貿合作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陳曉晨認為, 過去中德主要是垂直合作, 而現在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

並日漸向製造業強國邁進, 其產業鏈不斷上移, 因此造成的同質化趨向可能會導致兩方競爭。 而中國的製造業市場體量大, 全產業鏈的優勢使得其在國際產業合作上更容易“占上風”, 德國對此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 然而, 當前, 中德經貿合作正在迎來重要機遇期, 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潛力巨大。 中德兩國將進一步加強貿易合作, 積極推進“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訪德時所言, 當“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真誠牽手合作, 所製造的將不只是高品質的產品, 更是兩國人民的幸福和理想。

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不斷湧現, 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聲音有所增加, 而中德經貿合作的穩步前進,必將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借用習近平主席在德國媒體署名文章中的話:“我們的目標是共同的,這就是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用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而中德經貿合作的穩步前進,必將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借用習近平主席在德國媒體署名文章中的話:“我們的目標是共同的,這就是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用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