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昨夜,9個故事,讓7萬人又哭又笑

昨晚, “吳曉波頻道7·5成長日”, 我們在上海與大家相遇。 現場的300餘位聽眾, 以及直播平臺上7萬觀眾, 一起聽了9個動人心弦的成長故事。

說實話, 這次活動有點出乎小巴的意料。 盛夏傍晚的上海, 下起了突如其來的暴雨和冰雹。 有人在臺上哭了, 想起當初仍泣不成聲;有人在臺上笑了, 還揭起了吳老師老底;有人讓聽眾, 又哭又笑, 不能自己。

但所有人, 都那麼真誠。

關於愛情、關於事業、關於創業、關於孩子、關於焦慮、關於迷茫,

嘉賓將這些一一坦誠, 我們既熟悉又陌生, 感同身受, 卻又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 重新回頭審視我們的成長之路。

很多分享者都提到了同一個詞——“失控”, 想來成長就是一件失控的事, 它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就像暴雨, 就像生命。 就像吳老師在開場語中所說:

我認為成長不是一個自然發生的事情, 如果是自然發生的話, 它不是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情。 所謂的成長, 是我們在一個很被動的環境中, 甚至於很不舒服的環境中完成了一次自我遭遇擊打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 我把這個視為一種成長。

就如同我們誰也不知道, 在這個下著雨的晚上, 我們為這些未曾相識的人和似曾相識的故事, 一次次地鼓掌、感動、落淚。

活動現場, 吳老師還和tutorabc CTO湯崢嶸共同揭幕了十萬元成長獎學金計畫。

在未來的一個月之內, 全國會有58個城市, 988名的演講者站在各個城市的舞臺上, 用15分鐘的時間跟全中國的朋友分享他們自己成長的故事。

8月5日, 我們會把大家的演講放到網上, 進行全國評選。 入選的前十名, 每人將得到由tutorabc提供的一萬元成長獎學金。

這次活動, 小巴當然也為大家整理了9位嘉賓的成長故事, 酸甜苦辣, 皆成味道。 我們在這個晚上感受的所有, 都成為了彼此的遇見和成長。

第一個故事

30歲的資深愛情老流氓

趙婷婷

吳曉波頻道37號會員

我的愛情始於校園。 2005年我大一, 他大二, 那個時候我覺得他有一點小帥氣, 有一點小幽默, 還有同齡男生少有的氣質, 我追了他。

2008年他畢業了, 臨走的時候他說我在北京等你, 我說好。 結果他去了哈爾濱。 2009年,我去了北京,開始了一個人在北京生活,拿著2500塊的工資,其中一半交房租。他在哈爾濱一個月5000塊,住的房子比我好很多,但房租只要500塊。很多人勸他留在哈爾濱,我也對他來北京逐漸失去了信心。但是,他終究是來了,雖然比承諾的時間晚了很多,但是那個時候我意識到,這個人對我們的感情可能是認真的。

隨後幾年我們在北京生活,我從實習生成長為總監。我們在北京努力生活,適應北京的節奏,甚至計畫在北京貸款買房。

很多人說,特別羡慕我們兩個,但是感情上的問題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我們是有硬傷的。如果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我是一個老流氓。這跟我成長有關係,因為我5歲就和母親兩個人生活,我見證了她撫養孩子的艱辛,我覺得我沒有母親那麼堅強。

但是他是一個十分喜歡孩子的人,《爸爸去哪兒》出來的時候他一期沒有落下。那個時候我們工作了四年,我自己的工作也遇到了瓶頸。我想,如果不能給下一代好的生活,我寧可不要開始。於是我問他,我們要不要分手?他說,如果你不著急結婚,我們可以先談戀愛。他始終相信隨著我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一定會對這個問題又重新的認識,我也不知道他哪裡來的自信。

2015年,生活中出現了一個意外,他的公司希望他到上海發展,他問我的意見。我知道這對他是一個是特別好的機會,於是我跟他說,你先過去,我晚幾個月就過去。那時候,我其實是慫了的。

那段時間我特別焦躁,無法工作,索性給自己一次長假,從西藏開始,走到雲南,又向南去了東南亞。我沉浸在風景和遇到的人中,把這一切記錄下來,分享到旅行網站上。我覺得這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決定放棄他。

於是在旅行的最後一站,我把他約出來。當時我不停地給他拍照片,這是我懷念他最後的方式了。我拍著拍著就會哭,因為你要告別的時候,你想到的都是十年的點點滴滴,我會想到他鼓勵我參加高校聯盟,他鼓勵我去北京,讓我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發現我成長的每一個選擇裡面都有他的存在,這種痕跡實在是太深了。

我問我很多的朋友,他們從來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他們覺得結婚生孩子就是人生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那個時候我特別心疼他,我覺得他怎麼這麼倒楣,遇到這麼一個我。

所以分手的話我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旅行結束的時候他回到了上海,我回到了北京。我去超市拎了一箱啤酒,一罐一罐地喝,我覺得喝多了更容易原諒自己。最終我說出了分手,電話裡我哭到說不出話,三個小時的時間裡面,我不知道除了對不起還能說什麼。直到我掛電話的前幾秒,他說,你應該給自己一個做媽媽的機會,如果最後你還是覺得做媽媽是一個負擔的話,對我來說,做一個單身爸爸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我當時嚎啕大哭,他為了給我一個路,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我想到了母親,她是沒有笑容的,她不會覺得單身媽媽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從來沒有想過在電話沉默的三個小時裡面,他竟然一個人演練著帶著孩子的情景。我嘗試著一個人生活,完全不聯繫他,但是我發現這些所有想像事情最壞的結果,和他相比,我更害怕生活中失去他。我慢慢說服自己,我要去上海找他。

於是,2016年4月,我終於來到上海,就像他當年從哈爾濱到北京一樣,雖然遲到了,但是我們在一起了。但是今天的我們和昨天一切是不一樣的,我們好像在愛情裡面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而且找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通道。我開始認真規劃我們的未來、我們的職業、我們的生活,就好像在為我們接下來的婚姻和孩子做著莊嚴的準備。還記得我剛才提到的那一場旅行,我現在的工作就是那場旅行結下的緣分。後來,我們分別考取了上海交大和復旦的MBA。

作為吳曉波頻道第37號會員,當我看到了成長的話題,閉上眼睛就會想,他和我們愛情的選擇一起帶給我們的成長,於是今天我來到這裡分享我們的小情小愛。

我們在愛情裡面獲得了成長和勇氣。雖然未來有很多不確定,但是我確定的是愛情的陽光在哪裡,成長就在哪裡。在對的方向上一定會有美好的意外發生。

第二個故事

只上了六年半學的執拗創業者

王振

幸福9號董事長

認識曉波的時候,他一直就很關注我們的幸福9號,我特別感謝曉波關注幸福9號,後來我的助理說,像他這個歲數的人不應該關注一下養老嗎?我說是這樣,我不好意思說的話你告訴他。他說要說什麼?我說你就說,好好對幸福9號,以後等他老了要住進幸福9號的時候,我有權幫他安排一桌年輕的老太太陪他打麻將。

我聽說看吳曉波頻道的人都是精英,精英一定是上過學的,那也不一定,因為我只上了六年半的學,我也是他的讀者聽眾。我的弟弟是上了八年的學,是我們家學歷最高的。我從學校走出來打的第一份工是到中鐵十八局搭架子,最困難的時候28人睡一張床,用竹排和鋼管搭起來的床。

當時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活下來。我在磚廠待了兩年,也在哈爾濱汽車站對面擦了兩個月的皮鞋。最困難的時候,我仍然每個月攢200塊錢給我媽寄回去。因為我兩年多沒回家過年,每次我媽給我打電話就問,兒子,有人欺負你嗎?所以我就每個月寄200塊錢給我媽,證明我很安全,過得很好。我還要每個月給我弟弟100塊錢,因為我爸告訴我,不能讓你弟弟像你一樣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

後來我去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給員工做飯,發現員工掙錢比我多,他們都是銷售醫療器械,必須懂醫學知識,對於一個初中沒有畢業的人,學醫學知識很難,但是我想這個時候不學習,什麼時候學習呢?後來我成為了銷售員,再到後來成為了全國銷售總冠軍,再後來在河南當銷售經理人。

那時我的想法變成:一定要創業,只有創業才能改變家族命運。我跟我弟弟約定,每個人兜裡不能超過100塊錢,超過100塊錢都必須存起來,我們互相監督,每頓飯只花1塊7毛錢。後來我們攢夠了15萬,回到家告訴我爸說我要創業,我爸說我和你媽累得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只有5萬塊錢,這是給你蓋房子的。我說,爸你把錢給我,我改變家族命運。我爸說,你把錢賠了,就真改變家族的命運了。

2013年我在上海梅賽德斯大劇院召開了800人的會議,現場捐了一千萬的現金,還有物資,加在一起有幾千萬。那個時候我馬上進入30歲,我面臨一個終極的問題,我要幹什麼?雖然自己擁有了財富,但精神上還是空虛的,所以我選擇進入第三次創業。

第三次創業,我想要為老人做一些事情,打造贍養老人的機構。中國的養老不賺錢,我說那我們就要和所有的養老機構不一樣,所有的養老機構都是研究國家的政策,才能拿到錢活下去。我定了一條鐵律:把老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國家政策放在第二位。

中國有2.4億的老人,每年以一千萬的速度遞增,未來是一個“銀髮經濟”。但現在,中國的兒童樂園越來越多,大媽們卻只能搶籃球場跳廣場舞。我建設了老人的樂園,老人進來我們這個樂園非常開心,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三個月之後,我們決定收費,收費的第二天,一個人都沒有了。

這個時候我們想要不要轉型賣保健品,我們要做就做最好的保健品——不是上市企業的產品不允許合作,不是進口的產品不能跟我們合作。後來有人報導幸福9號就是騙局。這個時候給曉波老師打電話,問怎麼辦?曉波老師說你淡定,如果你是錯的就道歉,如果不是,你就跟記者打官司。

養老事業是屬於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業,所以現在是快不得,急不得,我希望自己成為最瞭解老人的人。養老產業不是屬於有錢人,而屬於最懂得老人的人,我呼籲員工給爸爸媽媽洗腳,並且曬照片,每個月我給員工的爸爸媽媽寄回兩百塊錢,就像我當年給我媽寄錢一樣,讓他們感覺孩子是安全的。

吳曉波老師之前寫過一本書,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那我的成長,就是要把生命浪費在對的人身上。

第三個故事

做了半輩子憤青的東北漢子

方延

萬有引力創始人

我40多歲了,來談成長,真的很惶恐。

想起有一年在希臘的神廟裡,看到門楣上寫了一個句話: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說過未曾醒覺的人生不值一提。成長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它是一個認識自己、折騰自己、成就自己的過程。就像我的主題——從憤青到奮中。而父親是我成長中的關鍵因素。

我的童年在東北的一個礦山,父親三個兄弟,只有我是男丁,每年寒暑假爺爺就把我放在馬車上,到處炫耀。

14歲的時候,班裡來了一個天天打架、追女同學的差生,我們班主任說你有責任好好帶帶他,讓我和他同桌,一個月後,我反而被他帶壞了,抽煙、打架、護送高年級女同學回家,甚至厭學,父親對我棍棒相加。

直到有一次父親當著朋友打我,我離家出走了。回來後跟父親深談,他問我想怎麼樣?我說想混社會。於是父親讓我去市場賣菜,一個15歲的少年混跡于平均年齡55歲的菜場。兩個月時間,我去工地做搬運工,一共換了五個崗位,讓我嘗了人世間的艱辛,而我的父親看我的目光沒有任何的期許和憧憬,我深深地知道我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

大學畢業之後,是我囂張的青年時代,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優秀的人,誰都比不上我,身上帶刺。

直到我父親54歲的時候離開了我。

忽然意識到有錢讓父母過上有錢人的生活才是幸福所在。我就像野馬一樣,成為財經電視臺的主持人,做了很多賺錢的事,買了一輛保時捷……

當時覺得生命苦短,我要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後來卻覺得這種想法非常魯莽。後來我又折騰過很多事,賺過幾千萬又虧過幾千萬。每當我感到痛苦的時候,就去父親的墳前,因為父親說過,是漢子有什麼扛不起來的?

後來我成為了父親,32歲的時候有了兒子,39歲的時候有了女兒。我的兒子叫崔朴蘊華——以樸素的初衷去努力,在人生中蘊藏中華之夢想;我的女兒叫才晴兒——晴朗、快樂,從他們的名字上你們也能見證我的成長——我用7年發現,期待是蒼白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認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一生如晴天般明媚。

因為孩子我想退休了,買了幾輛房車。當我開著房車去接曉波老師時,曉波老師說你這麼會玩,你就組一個旅行團吧。所以我40歲的時候,當了近一年的旅行大組組長,我發起了青海湖的環湖、美國的一號公路自駕等等活動,在活動中,我發現我不應該退休,不應該裹足不前,我應該做我該做的事情,於是我做了“玩有引力”,做了一個泛旅行的社交媒體。我要重新和世界深情相擁。

從4歲到40歲,我這些年走過的歷程,就是我個人對成長的理解,只要你相信,在不遠的前方有美麗的風景,就永遠不要放棄。

第四個故事

拍校花、出專輯、去新東方搬搬書

金宇航

賦格雨傘創始人

2016年10月我和吳曉波老師聯名推出的一款雨傘,那個時間點距離我大學畢業,是兩年零四個月。

2010年的夏天我結束高考,到了開學典禮的時候才知道,馬雲老師是我們的校友,他說杭州師範大學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學。在這個男女比例2:7的學校裡面,我四年時間每天都在幹什麼呢?大二的時候,瘋狂迷戀上攝影,杭師大周圍四所大學的校花都拍遍了,但是攝影的癡狂僅僅一年就過去了。我又開始自學平面設計,到了大三有了新的愛好——薩克斯四重奏,組了一個樂隊,參加了浙江省大學生的音樂節拿了一等獎,還自費出了200張專輯。

後來到了實習期,找工作讓我焦慮,我沒有一技之長,或者說,沒有一個興趣愛好可以養活我。

那個時候我覺得上天給了很多盒子,上面都寫著天賦,但是打開盒子上面寫著你去吃大便吧。我去過新東方板書也去過蘑菇街做電商,去過美術館也做過新媒體,但我很快離開了。我開始懷疑我這個人,這是不是我的缺陷,興趣來得快,走得更快。

人群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專業人士,一生基本就做一件工作,醫生、科學家、老師;還有一種人,不斷地變化自己的工作內容、興趣、行業,這種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人裡面叫做:不靠譜。

但我們常說工匠精神,其實工匠精神也分成分為兩派,一派是大家很喜歡的小野二郎,另一派是約伯斯,約伯斯說你幹一件事幹得很棒,很好,不要停留,趕緊去找到下一個。而我發現,現在越來越的年輕人,都和我一樣有很多興趣,同時興趣會有交叉點,而創新往往都在兩個領域交叉的過程中產生。

2015年我為左小祖咒做了一把雨傘,我其實完全不懂工業設計和雕塑,但這把傘從設計到研發到生產、銷售,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做的,這個產品還把我的偶像——痛仰樂隊、吳曉波都招來了。

我現在一共做了六款雨傘,每款雨傘做起來都非常坎坷,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各位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挫折,大家想想這個雨傘是完全沒有學過工業設計,不知道怎麼做銷售,起點非常低、低到去新東方搬書的人做的,希望可以給各位增加一些鬥志,謝謝。

第五個故事

不愛美的記者不是好企業家

祝愉勤

靜博士董事長

19歲我在浙江最大的醫院做護士,23歲那年到黨委辦公室做校報編輯,24歲成為一家財經媒體記者,一干就是13年,人到中年下海創業,這是我簡單的自我介紹。那為什麼說細胞的記憶點,就是我的成長點呢?

前幾年,我去北京體驗了一台高科技儀器,俄羅斯宇航員上天前要做的。體驗完專家跟我說,你有三個非常明顯的細胞記憶點,這也是你細胞的衰老點。

當他說出第一個記憶點的時候,我笑了,那個點正好是我告別醫療、投身新聞的那一年,有人說換一行就換一身筋骨,我覺得我還掉了一層皮。

第二個細胞記憶點,是我在新聞媒體幹了13年,轉身下海創業的那一年。我跟妹妹開了一家美容院,當時就是小資情調開出來的東西,想讓自己美一點,順便賺錢。

但是紅紅火火地開張,一個月後SARS來臨,門可羅雀。又一個噩耗傳來,我一個美容院的老闆跳樓自殺……那一天我跟妹妹在辦公室,很久沒有說話,我看到妹妹眼裡的淚花,體會到創業不是鬧著玩的,生存比發展更重要。

每一次經歷都刻骨銘心,讓你想忘都忘不了,不懂品牌,我們一點點積累,不懂招人,我們一點點去學,一點一滴讓自己成長,幾年以後企業慢慢地有點規模了。

第三個細胞記憶點,當專家說出2009年的時候,我當時都震撼了,這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企業瀕臨倒閉。雖然我們有十幾家店,200多個員工,但我知道帶不動了,晚上整夜失眠,大把大把地掉頭發。

那時候我就希望有人救我,我高價請了CEO,讓他推行改革。那時候有名額讓我們去歐洲考察,我在義大利接到妹妹的電話,她說:姐姐,我知道你難得出國,但是我度日如年,改革一出來走了三分之一的員工,物流部集體辭職,一個跟了我們九年的姐妹因為職權問題把我們告上法庭。

其實就是這麼一步步來的,人的成長要從磨煉開始。2009年我找總經理談,你為什麼走?我是很堅強的人,但是那天看到企業這樣的情況,潸然淚下。這時一位高管推門而入,他從沒見過我流淚,悄悄地關們走了,給我發來幾個字:祝總,還有我們。當時給了我極大的安全感。

既然有200多人的企業,從我們自己開始,學習系統的管理、戰略規劃、人力資源,一點一滴把員工帶起來。慢慢做著做著,企業就越來越好,呈上升趨勢。2010年以後,我們佈局大健康行業,佈局醫療美容,佈局行業教育,還有一千多家的美容院。

其實每一次成長都有巨大的付出,巨大的痛苦,每一次蛻變都是刻骨銘心的,但是這背後是我們人生非常豐滿的收穫。所以我想有一天,當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第六個故事

一邊喝酒一邊養牛

陸斌

“認養一頭牛”執行董事

我是陸斌,今年38歲,跟了吳老師很久,前面11年做圖書編輯,後來被他趕出去賣酒,現在是吳酒聯合創始人,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三個關於創業的小小建議和想法。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創業不要以夢想作為起點。

我也曾是一個白衣少年,有過夢想,但是在2011年陪吳老師經歷的事情,讓我對創業有了重新的認識。吳老師當年最大的夢想,是在西湖旁邊開家書店。2011年5月9日,這家書店就在杭州最美的南山路開張了,slogan是“看見西湖,看見思想”。

但是這家書店大部分的時間裡,每天營業額不會超過1000塊錢,讓我體會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所以我建議你的第一個創業想法,最好不要從夢想起步,因為夢想是特別貴的事兒,吳老師這個夢想花了一千萬,如果你沒有一千萬就換一種方式。

第二個建議:去一個上行的行業做事。

這個想法源自一本雜誌,今天它已經消失了,但是在2014年,它創造了很多紀錄。這本雜誌叫《藍獅子經理人》,是第一家民營企業運營進入了刊號名,核心內容來自臺灣《經理人》雜誌,是全臺灣最暢銷的雜誌之一。這麼好的資源整合到這個載體上,但兩年以後也結束了。

因為2010年之後,整個中國的傳媒業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紙媒的輝煌時代過去了,《藍獅子經理人》走在一個下行的通道裡面。

所以我的體會是,創業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處於上升的趨勢裡你做什麼都對,但在下降的趨勢裡,可能做對了幾件事,但最後還是會失敗。

2015年9月我接手了第二個項目,吳酒,是吳曉波老師IP注入的網紅產品,我們把它做成楊梅酒第一品牌,但整個中國的楊梅酒市場太小。後來又推出了“認養 一頭牛”的項目,來自一位非常好的牧場主,他家的奶可以達到最高級別的標準,我們迎上了新中產的消費升級。

第三個建議:創業非常辛苦,沒想清楚之前不如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

這個想法來自我的幾位朋友。一個叫李翔,是藍獅子早期的作者,現在是得到App的主編,去年他也有一次小創業,創辦了“李翔商業內參”,今年又做回了老本行,主編工作。

還有一位阿裡公號前150號的員工,在阿裡上市後變得非常有錢,卻沒有跟隨阿裡高管買跑車買豪宅跳槽創業,依然開著斯巴魯,做著B2B的市場工作。

另一位是郭建龍,比我年長,前年他花大半年時間走了一遍中東,回來寫了很多書。依然在從事他喜歡的寫作,並且快樂著。

第七個故事

戰鬥在肯亞的美少女戰士

裘敏慧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研究生

我的成長要從肯亞的邂逅說起。

說起非洲,大家對它的印象就是貧窮和落後,我也不例外,我曾經覺得我這輩子都不會踏上肯亞這樣的國家,卻在一對熱心公益的夫妻的安利下,在大年初一踏上了前往奈洛比的航班。

我支教的學校是一個孤兒院,但它也歡迎周邊地區上不起學的孩子。在這裡,我竟然覺得自己回到了高中時代,和女孩子談論情敵八卦,和男生談論校花,孩子會半夜起來背題。學校非常吸引我的一點是它開設手工課,原始的作品會被手工老師後期改編,製作成冰箱貼、鞋扣,出售的費用作為學校的補貼。

有一天,校長跟我說,希望學校開設長期的中文課程。我當時覺得很好奇,因為中文不是肯亞高考的課程。他說開設手工課和中文課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孩子們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畢業後增加找到工作的機會。聽到他這個想法,我很感動,雖然在短短兩個星期的時間裡,他們只能學會最基本的拼音,和諸如你好、謝謝、再見的禮貌用語。但我非常希望我的課程,能夠給孩子們的人生帶來哪怕一絲一毫的改變。

我來之前,自以為孤兒院的孩子是生活在自卑和陰鬱當中,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每天或者是在操場上打球、踢球,或者在每週一次的才藝表演上翩翩起舞,每個週末和來訪者一起歡度週末,一起遊戲。反而是倫敦時候的我更有負面情緒,忙於學業,每天擠著黑壓壓的地鐵人群中,希望在金融城裡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

我很感謝孩子們對我的治癒,他們用快樂感染每一個人,這兩個星期的萍水相逢漸漸走向尾聲的時候,我也在思考為他們能做些什麼。在通往學校大門的路上,有一段非常崎嶇、泥濘的土路是學校的“心腹大患”,我非常希望幫助校長和同學完成他們修路的夢想。於是我決定用學校同學和老師的手工作品,在中國進行一場義賣,將籌得的錢進行修路。這裡我非常感謝吳曉波老師願意為我提供一個義賣平臺,我這裡算打一個小小的廣告。【點擊此處,參與義賣】

成長對我的意義,就是突然願意承擔起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原本或許與你無關。當我承擔起這份責任的時候,我並不會覺得是壓力或負擔,反而是我成長路上的力量。或者說,我們依然奮鬥在原定的軌道上,只是這份奮鬥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力量。

為學校修路這件事,並沒有改變我的夢想——成為優秀的私募基金合夥人,但是這個夢想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意義,因為只有成為那樣的合夥人,我才能夠有能力資助學校,能夠使孩子們順利地上大學。

我非常感謝每一位參與到場義賣中的人,這個成長故事並不是我一個人,更是我們每一個參與進來的人一份共同的回憶。

第八個故事

男人、女人以外的第三個物種

陳澤敏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副教授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研究個人行為,幫助人們改掉壞習慣,培養新的良好習慣。2005-2016年,我在英國度過了人生寶貴的11年,從普通留學生,變成一位妻子、兩個孩子的媽媽,還有大學老師。我需要育人、育兒,育己,所有這些都得靠自己。

我在讀博期間生了兩個孩子。第一次懷孕時,我的導師非常高興,給我一個大擁抱。第二次告訴導師懷孕時,他懵了,問你要延期多久?我說我不延期了,如果延期,博士就畢業不了了。

大兒子一歲半的時候,小兒子還在我肚子裡,我無數次想過放棄——孕期難受、照顧大兒子、讀博、教書……我覺得只有行動才可以打破我心中的焦慮,只有行動才能向目標不斷地前進,所以小兒子出生之前的三個月,每天早上9點鐘一直到下午5點鐘都是在圖書館寫論文,5點鐘到幼稚園接上大兒子一起回家。

二兒子出生後,按照中國的習慣我應該要做月子,但兒子滿月的時候,我已經順利答辯結束了。

我特別喜歡一個英語單詞——“deadline”,我的理解是不可以改變的線。我每天都要處理非常多的工作,我會給自己定不同的期限,這樣我就知道什麼事情是必須要完成的。有些人會覺得壓力讓你後退,但我是壓力驅使我前進。

完成比完美重要,維珍航空的老總曾經說過,如果有一人給你非常棒的機會,你不確定怎麼做的時候,say yes,然後再學著怎麼去做。如果我們只挑選自己會做的,是不會達到我們的目標的。

我孩子一個三歲,一個五歲,經常跟著我往返中英之間,有時候跟著我參加學術會議,有時候跟我上課,這些對於他們來講都沒有問題,他們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學習,9點鐘上床睡覺。那些一家三口出門就亂成一團的朋友特別羡慕我孩子的習慣。成長教會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面對現實的問題,解決它。現實問題就是沒有人幫忙,但是我不想放棄學業和事業發展,於是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自己的時間管理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必須做到。

後來回中國重新開始,過去我一直都是讀工商管理學的,今年我開始攻讀心理學、神經系統學的學位,我每天只有10-12點才可以學習,我朋友說你已經有博士學位了,為什麼還要讀碩士學位,我覺得這個學習可以幫我帶來個人改變,可以幫助我孩子的成長。

重新開始不可怕,我已經有勇氣去重新開始,我也具備這樣的能力,相信我們會越做越好。

第九個故事

35歲的抑鬱症患者

瑉二少

新生作家

2016-2017是很戲劇性的一年,也是從黑暗到光明的一年。2016年我35歲,在醫院裡拿到了特別不好的結果,從來沒有承受過那種壓力,特別低迷,以前很多很美好的事對我來說沒有意義——是那種突然而至的突然事件導致的中年危機,不好的事情都記起來了,好的事情記不住了,如果以後的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人生就沒有意義了,我想先從最開心的事兒做起。

2016年6月,我參加了線上寫作的訓練營,我當時只是單純想讓自己高興起來。就是一個小小的開始,那個改變的點到了,我的世界裡面就有了光。

現在我應該寫了28萬字以上了,可能對於職業寫手來說,這沒有什麼,但是對於我一個從絕望和焦慮中過來的人,意義不一樣。寫作讓我的情緒得到了特別好的控制,我是雙魚座,雙魚座的情緒化是一個世界級難題,通過寫作我疏解了自己。

此外,因為寫作或閱讀的原因,我開始理性地思考問題,更能體察到別人的情緒和想法,也學會放下自己的執念,更多的是讓我的世界變得五光十色了。

我現在還清楚記得我的第一篇文章,寫下班後買菜的瞬間,絮絮叨叨一千字,寫完以後放在那兒,有人來點評。有很多美好就通過鍵盤的敲擊,留在記憶裡面,我每次回望這些的時候,都會很感動。人生有很多美好就是突然而至的,你一直堅持做,沒有功利心,很多事情就是不經意間發生了。

去年,因為寫作的原因,我成了公司EAP持證的講師,現在一直做跟成長和情緒控制相關的工作。我最美好的意外就是遇到了吳曉波頻道,我以前很少訂閱線上的內容,但是我聽了吳老師的一次課以後,我覺得真的是有趣,有品,又有用。所以我就加入了這個群體,認識了更多有趣的人,很多美好就是不經意間發生,而年齡不是問題。

在全球擁有15000位真人外教的tutorabc除了特別贊助本次成長日,更有CTO湯崢嶸現場分享他對學習與成長的看法。他把成長比作學習,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一個是過程,一個是結果。他也提倡品牌的教育理念“用科技改變教育,讓世界與你對話。”

成長一直是一個模糊的詞,聽完這9個故事,小巴覺得更加模糊了。每個人的成長都如此不同,失控且難以預測。

但正如吳老師所說,對於成長在精神上和價值觀上的定義再也沒有比此時此刻更清晰的了。

演講最後,大家打開會員禮包中的小信封,在明信片上寫下了對成長的感悟和對自我的期許。

希望無論是昨晚在現場聆聽的你,還是此刻螢幕前慢慢品味的你,對於成長,又多瞭解一分。

2009年,我去了北京,開始了一個人在北京生活,拿著2500塊的工資,其中一半交房租。他在哈爾濱一個月5000塊,住的房子比我好很多,但房租只要500塊。很多人勸他留在哈爾濱,我也對他來北京逐漸失去了信心。但是,他終究是來了,雖然比承諾的時間晚了很多,但是那個時候我意識到,這個人對我們的感情可能是認真的。

隨後幾年我們在北京生活,我從實習生成長為總監。我們在北京努力生活,適應北京的節奏,甚至計畫在北京貸款買房。

很多人說,特別羡慕我們兩個,但是感情上的問題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我們是有硬傷的。如果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我是一個老流氓。這跟我成長有關係,因為我5歲就和母親兩個人生活,我見證了她撫養孩子的艱辛,我覺得我沒有母親那麼堅強。

但是他是一個十分喜歡孩子的人,《爸爸去哪兒》出來的時候他一期沒有落下。那個時候我們工作了四年,我自己的工作也遇到了瓶頸。我想,如果不能給下一代好的生活,我寧可不要開始。於是我問他,我們要不要分手?他說,如果你不著急結婚,我們可以先談戀愛。他始終相信隨著我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一定會對這個問題又重新的認識,我也不知道他哪裡來的自信。

2015年,生活中出現了一個意外,他的公司希望他到上海發展,他問我的意見。我知道這對他是一個是特別好的機會,於是我跟他說,你先過去,我晚幾個月就過去。那時候,我其實是慫了的。

那段時間我特別焦躁,無法工作,索性給自己一次長假,從西藏開始,走到雲南,又向南去了東南亞。我沉浸在風景和遇到的人中,把這一切記錄下來,分享到旅行網站上。我覺得這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決定放棄他。

於是在旅行的最後一站,我把他約出來。當時我不停地給他拍照片,這是我懷念他最後的方式了。我拍著拍著就會哭,因為你要告別的時候,你想到的都是十年的點點滴滴,我會想到他鼓勵我參加高校聯盟,他鼓勵我去北京,讓我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發現我成長的每一個選擇裡面都有他的存在,這種痕跡實在是太深了。

我問我很多的朋友,他們從來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他們覺得結婚生孩子就是人生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那個時候我特別心疼他,我覺得他怎麼這麼倒楣,遇到這麼一個我。

所以分手的話我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旅行結束的時候他回到了上海,我回到了北京。我去超市拎了一箱啤酒,一罐一罐地喝,我覺得喝多了更容易原諒自己。最終我說出了分手,電話裡我哭到說不出話,三個小時的時間裡面,我不知道除了對不起還能說什麼。直到我掛電話的前幾秒,他說,你應該給自己一個做媽媽的機會,如果最後你還是覺得做媽媽是一個負擔的話,對我來說,做一個單身爸爸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我當時嚎啕大哭,他為了給我一個路,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我想到了母親,她是沒有笑容的,她不會覺得單身媽媽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從來沒有想過在電話沉默的三個小時裡面,他竟然一個人演練著帶著孩子的情景。我嘗試著一個人生活,完全不聯繫他,但是我發現這些所有想像事情最壞的結果,和他相比,我更害怕生活中失去他。我慢慢說服自己,我要去上海找他。

於是,2016年4月,我終於來到上海,就像他當年從哈爾濱到北京一樣,雖然遲到了,但是我們在一起了。但是今天的我們和昨天一切是不一樣的,我們好像在愛情裡面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而且找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通道。我開始認真規劃我們的未來、我們的職業、我們的生活,就好像在為我們接下來的婚姻和孩子做著莊嚴的準備。還記得我剛才提到的那一場旅行,我現在的工作就是那場旅行結下的緣分。後來,我們分別考取了上海交大和復旦的MBA。

作為吳曉波頻道第37號會員,當我看到了成長的話題,閉上眼睛就會想,他和我們愛情的選擇一起帶給我們的成長,於是今天我來到這裡分享我們的小情小愛。

我們在愛情裡面獲得了成長和勇氣。雖然未來有很多不確定,但是我確定的是愛情的陽光在哪裡,成長就在哪裡。在對的方向上一定會有美好的意外發生。

第二個故事

只上了六年半學的執拗創業者

王振

幸福9號董事長

認識曉波的時候,他一直就很關注我們的幸福9號,我特別感謝曉波關注幸福9號,後來我的助理說,像他這個歲數的人不應該關注一下養老嗎?我說是這樣,我不好意思說的話你告訴他。他說要說什麼?我說你就說,好好對幸福9號,以後等他老了要住進幸福9號的時候,我有權幫他安排一桌年輕的老太太陪他打麻將。

我聽說看吳曉波頻道的人都是精英,精英一定是上過學的,那也不一定,因為我只上了六年半的學,我也是他的讀者聽眾。我的弟弟是上了八年的學,是我們家學歷最高的。我從學校走出來打的第一份工是到中鐵十八局搭架子,最困難的時候28人睡一張床,用竹排和鋼管搭起來的床。

當時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活下來。我在磚廠待了兩年,也在哈爾濱汽車站對面擦了兩個月的皮鞋。最困難的時候,我仍然每個月攢200塊錢給我媽寄回去。因為我兩年多沒回家過年,每次我媽給我打電話就問,兒子,有人欺負你嗎?所以我就每個月寄200塊錢給我媽,證明我很安全,過得很好。我還要每個月給我弟弟100塊錢,因為我爸告訴我,不能讓你弟弟像你一樣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

後來我去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給員工做飯,發現員工掙錢比我多,他們都是銷售醫療器械,必須懂醫學知識,對於一個初中沒有畢業的人,學醫學知識很難,但是我想這個時候不學習,什麼時候學習呢?後來我成為了銷售員,再到後來成為了全國銷售總冠軍,再後來在河南當銷售經理人。

那時我的想法變成:一定要創業,只有創業才能改變家族命運。我跟我弟弟約定,每個人兜裡不能超過100塊錢,超過100塊錢都必須存起來,我們互相監督,每頓飯只花1塊7毛錢。後來我們攢夠了15萬,回到家告訴我爸說我要創業,我爸說我和你媽累得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只有5萬塊錢,這是給你蓋房子的。我說,爸你把錢給我,我改變家族命運。我爸說,你把錢賠了,就真改變家族的命運了。

2013年我在上海梅賽德斯大劇院召開了800人的會議,現場捐了一千萬的現金,還有物資,加在一起有幾千萬。那個時候我馬上進入30歲,我面臨一個終極的問題,我要幹什麼?雖然自己擁有了財富,但精神上還是空虛的,所以我選擇進入第三次創業。

第三次創業,我想要為老人做一些事情,打造贍養老人的機構。中國的養老不賺錢,我說那我們就要和所有的養老機構不一樣,所有的養老機構都是研究國家的政策,才能拿到錢活下去。我定了一條鐵律:把老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國家政策放在第二位。

中國有2.4億的老人,每年以一千萬的速度遞增,未來是一個“銀髮經濟”。但現在,中國的兒童樂園越來越多,大媽們卻只能搶籃球場跳廣場舞。我建設了老人的樂園,老人進來我們這個樂園非常開心,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三個月之後,我們決定收費,收費的第二天,一個人都沒有了。

這個時候我們想要不要轉型賣保健品,我們要做就做最好的保健品——不是上市企業的產品不允許合作,不是進口的產品不能跟我們合作。後來有人報導幸福9號就是騙局。這個時候給曉波老師打電話,問怎麼辦?曉波老師說你淡定,如果你是錯的就道歉,如果不是,你就跟記者打官司。

養老事業是屬於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業,所以現在是快不得,急不得,我希望自己成為最瞭解老人的人。養老產業不是屬於有錢人,而屬於最懂得老人的人,我呼籲員工給爸爸媽媽洗腳,並且曬照片,每個月我給員工的爸爸媽媽寄回兩百塊錢,就像我當年給我媽寄錢一樣,讓他們感覺孩子是安全的。

吳曉波老師之前寫過一本書,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那我的成長,就是要把生命浪費在對的人身上。

第三個故事

做了半輩子憤青的東北漢子

方延

萬有引力創始人

我40多歲了,來談成長,真的很惶恐。

想起有一年在希臘的神廟裡,看到門楣上寫了一個句話: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說過未曾醒覺的人生不值一提。成長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它是一個認識自己、折騰自己、成就自己的過程。就像我的主題——從憤青到奮中。而父親是我成長中的關鍵因素。

我的童年在東北的一個礦山,父親三個兄弟,只有我是男丁,每年寒暑假爺爺就把我放在馬車上,到處炫耀。

14歲的時候,班裡來了一個天天打架、追女同學的差生,我們班主任說你有責任好好帶帶他,讓我和他同桌,一個月後,我反而被他帶壞了,抽煙、打架、護送高年級女同學回家,甚至厭學,父親對我棍棒相加。

直到有一次父親當著朋友打我,我離家出走了。回來後跟父親深談,他問我想怎麼樣?我說想混社會。於是父親讓我去市場賣菜,一個15歲的少年混跡于平均年齡55歲的菜場。兩個月時間,我去工地做搬運工,一共換了五個崗位,讓我嘗了人世間的艱辛,而我的父親看我的目光沒有任何的期許和憧憬,我深深地知道我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

大學畢業之後,是我囂張的青年時代,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優秀的人,誰都比不上我,身上帶刺。

直到我父親54歲的時候離開了我。

忽然意識到有錢讓父母過上有錢人的生活才是幸福所在。我就像野馬一樣,成為財經電視臺的主持人,做了很多賺錢的事,買了一輛保時捷……

當時覺得生命苦短,我要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後來卻覺得這種想法非常魯莽。後來我又折騰過很多事,賺過幾千萬又虧過幾千萬。每當我感到痛苦的時候,就去父親的墳前,因為父親說過,是漢子有什麼扛不起來的?

後來我成為了父親,32歲的時候有了兒子,39歲的時候有了女兒。我的兒子叫崔朴蘊華——以樸素的初衷去努力,在人生中蘊藏中華之夢想;我的女兒叫才晴兒——晴朗、快樂,從他們的名字上你們也能見證我的成長——我用7年發現,期待是蒼白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認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一生如晴天般明媚。

因為孩子我想退休了,買了幾輛房車。當我開著房車去接曉波老師時,曉波老師說你這麼會玩,你就組一個旅行團吧。所以我40歲的時候,當了近一年的旅行大組組長,我發起了青海湖的環湖、美國的一號公路自駕等等活動,在活動中,我發現我不應該退休,不應該裹足不前,我應該做我該做的事情,於是我做了“玩有引力”,做了一個泛旅行的社交媒體。我要重新和世界深情相擁。

從4歲到40歲,我這些年走過的歷程,就是我個人對成長的理解,只要你相信,在不遠的前方有美麗的風景,就永遠不要放棄。

第四個故事

拍校花、出專輯、去新東方搬搬書

金宇航

賦格雨傘創始人

2016年10月我和吳曉波老師聯名推出的一款雨傘,那個時間點距離我大學畢業,是兩年零四個月。

2010年的夏天我結束高考,到了開學典禮的時候才知道,馬雲老師是我們的校友,他說杭州師範大學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學。在這個男女比例2:7的學校裡面,我四年時間每天都在幹什麼呢?大二的時候,瘋狂迷戀上攝影,杭師大周圍四所大學的校花都拍遍了,但是攝影的癡狂僅僅一年就過去了。我又開始自學平面設計,到了大三有了新的愛好——薩克斯四重奏,組了一個樂隊,參加了浙江省大學生的音樂節拿了一等獎,還自費出了200張專輯。

後來到了實習期,找工作讓我焦慮,我沒有一技之長,或者說,沒有一個興趣愛好可以養活我。

那個時候我覺得上天給了很多盒子,上面都寫著天賦,但是打開盒子上面寫著你去吃大便吧。我去過新東方板書也去過蘑菇街做電商,去過美術館也做過新媒體,但我很快離開了。我開始懷疑我這個人,這是不是我的缺陷,興趣來得快,走得更快。

人群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專業人士,一生基本就做一件工作,醫生、科學家、老師;還有一種人,不斷地變化自己的工作內容、興趣、行業,這種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人裡面叫做:不靠譜。

但我們常說工匠精神,其實工匠精神也分成分為兩派,一派是大家很喜歡的小野二郎,另一派是約伯斯,約伯斯說你幹一件事幹得很棒,很好,不要停留,趕緊去找到下一個。而我發現,現在越來越的年輕人,都和我一樣有很多興趣,同時興趣會有交叉點,而創新往往都在兩個領域交叉的過程中產生。

2015年我為左小祖咒做了一把雨傘,我其實完全不懂工業設計和雕塑,但這把傘從設計到研發到生產、銷售,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做的,這個產品還把我的偶像——痛仰樂隊、吳曉波都招來了。

我現在一共做了六款雨傘,每款雨傘做起來都非常坎坷,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各位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挫折,大家想想這個雨傘是完全沒有學過工業設計,不知道怎麼做銷售,起點非常低、低到去新東方搬書的人做的,希望可以給各位增加一些鬥志,謝謝。

第五個故事

不愛美的記者不是好企業家

祝愉勤

靜博士董事長

19歲我在浙江最大的醫院做護士,23歲那年到黨委辦公室做校報編輯,24歲成為一家財經媒體記者,一干就是13年,人到中年下海創業,這是我簡單的自我介紹。那為什麼說細胞的記憶點,就是我的成長點呢?

前幾年,我去北京體驗了一台高科技儀器,俄羅斯宇航員上天前要做的。體驗完專家跟我說,你有三個非常明顯的細胞記憶點,這也是你細胞的衰老點。

當他說出第一個記憶點的時候,我笑了,那個點正好是我告別醫療、投身新聞的那一年,有人說換一行就換一身筋骨,我覺得我還掉了一層皮。

第二個細胞記憶點,是我在新聞媒體幹了13年,轉身下海創業的那一年。我跟妹妹開了一家美容院,當時就是小資情調開出來的東西,想讓自己美一點,順便賺錢。

但是紅紅火火地開張,一個月後SARS來臨,門可羅雀。又一個噩耗傳來,我一個美容院的老闆跳樓自殺……那一天我跟妹妹在辦公室,很久沒有說話,我看到妹妹眼裡的淚花,體會到創業不是鬧著玩的,生存比發展更重要。

每一次經歷都刻骨銘心,讓你想忘都忘不了,不懂品牌,我們一點點積累,不懂招人,我們一點點去學,一點一滴讓自己成長,幾年以後企業慢慢地有點規模了。

第三個細胞記憶點,當專家說出2009年的時候,我當時都震撼了,這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企業瀕臨倒閉。雖然我們有十幾家店,200多個員工,但我知道帶不動了,晚上整夜失眠,大把大把地掉頭發。

那時候我就希望有人救我,我高價請了CEO,讓他推行改革。那時候有名額讓我們去歐洲考察,我在義大利接到妹妹的電話,她說:姐姐,我知道你難得出國,但是我度日如年,改革一出來走了三分之一的員工,物流部集體辭職,一個跟了我們九年的姐妹因為職權問題把我們告上法庭。

其實就是這麼一步步來的,人的成長要從磨煉開始。2009年我找總經理談,你為什麼走?我是很堅強的人,但是那天看到企業這樣的情況,潸然淚下。這時一位高管推門而入,他從沒見過我流淚,悄悄地關們走了,給我發來幾個字:祝總,還有我們。當時給了我極大的安全感。

既然有200多人的企業,從我們自己開始,學習系統的管理、戰略規劃、人力資源,一點一滴把員工帶起來。慢慢做著做著,企業就越來越好,呈上升趨勢。2010年以後,我們佈局大健康行業,佈局醫療美容,佈局行業教育,還有一千多家的美容院。

其實每一次成長都有巨大的付出,巨大的痛苦,每一次蛻變都是刻骨銘心的,但是這背後是我們人生非常豐滿的收穫。所以我想有一天,當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第六個故事

一邊喝酒一邊養牛

陸斌

“認養一頭牛”執行董事

我是陸斌,今年38歲,跟了吳老師很久,前面11年做圖書編輯,後來被他趕出去賣酒,現在是吳酒聯合創始人,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三個關於創業的小小建議和想法。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創業不要以夢想作為起點。

我也曾是一個白衣少年,有過夢想,但是在2011年陪吳老師經歷的事情,讓我對創業有了重新的認識。吳老師當年最大的夢想,是在西湖旁邊開家書店。2011年5月9日,這家書店就在杭州最美的南山路開張了,slogan是“看見西湖,看見思想”。

但是這家書店大部分的時間裡,每天營業額不會超過1000塊錢,讓我體會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所以我建議你的第一個創業想法,最好不要從夢想起步,因為夢想是特別貴的事兒,吳老師這個夢想花了一千萬,如果你沒有一千萬就換一種方式。

第二個建議:去一個上行的行業做事。

這個想法源自一本雜誌,今天它已經消失了,但是在2014年,它創造了很多紀錄。這本雜誌叫《藍獅子經理人》,是第一家民營企業運營進入了刊號名,核心內容來自臺灣《經理人》雜誌,是全臺灣最暢銷的雜誌之一。這麼好的資源整合到這個載體上,但兩年以後也結束了。

因為2010年之後,整個中國的傳媒業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紙媒的輝煌時代過去了,《藍獅子經理人》走在一個下行的通道裡面。

所以我的體會是,創業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處於上升的趨勢裡你做什麼都對,但在下降的趨勢裡,可能做對了幾件事,但最後還是會失敗。

2015年9月我接手了第二個項目,吳酒,是吳曉波老師IP注入的網紅產品,我們把它做成楊梅酒第一品牌,但整個中國的楊梅酒市場太小。後來又推出了“認養 一頭牛”的項目,來自一位非常好的牧場主,他家的奶可以達到最高級別的標準,我們迎上了新中產的消費升級。

第三個建議:創業非常辛苦,沒想清楚之前不如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

這個想法來自我的幾位朋友。一個叫李翔,是藍獅子早期的作者,現在是得到App的主編,去年他也有一次小創業,創辦了“李翔商業內參”,今年又做回了老本行,主編工作。

還有一位阿裡公號前150號的員工,在阿裡上市後變得非常有錢,卻沒有跟隨阿裡高管買跑車買豪宅跳槽創業,依然開著斯巴魯,做著B2B的市場工作。

另一位是郭建龍,比我年長,前年他花大半年時間走了一遍中東,回來寫了很多書。依然在從事他喜歡的寫作,並且快樂著。

第七個故事

戰鬥在肯亞的美少女戰士

裘敏慧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研究生

我的成長要從肯亞的邂逅說起。

說起非洲,大家對它的印象就是貧窮和落後,我也不例外,我曾經覺得我這輩子都不會踏上肯亞這樣的國家,卻在一對熱心公益的夫妻的安利下,在大年初一踏上了前往奈洛比的航班。

我支教的學校是一個孤兒院,但它也歡迎周邊地區上不起學的孩子。在這裡,我竟然覺得自己回到了高中時代,和女孩子談論情敵八卦,和男生談論校花,孩子會半夜起來背題。學校非常吸引我的一點是它開設手工課,原始的作品會被手工老師後期改編,製作成冰箱貼、鞋扣,出售的費用作為學校的補貼。

有一天,校長跟我說,希望學校開設長期的中文課程。我當時覺得很好奇,因為中文不是肯亞高考的課程。他說開設手工課和中文課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孩子們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畢業後增加找到工作的機會。聽到他這個想法,我很感動,雖然在短短兩個星期的時間裡,他們只能學會最基本的拼音,和諸如你好、謝謝、再見的禮貌用語。但我非常希望我的課程,能夠給孩子們的人生帶來哪怕一絲一毫的改變。

我來之前,自以為孤兒院的孩子是生活在自卑和陰鬱當中,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每天或者是在操場上打球、踢球,或者在每週一次的才藝表演上翩翩起舞,每個週末和來訪者一起歡度週末,一起遊戲。反而是倫敦時候的我更有負面情緒,忙於學業,每天擠著黑壓壓的地鐵人群中,希望在金融城裡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

我很感謝孩子們對我的治癒,他們用快樂感染每一個人,這兩個星期的萍水相逢漸漸走向尾聲的時候,我也在思考為他們能做些什麼。在通往學校大門的路上,有一段非常崎嶇、泥濘的土路是學校的“心腹大患”,我非常希望幫助校長和同學完成他們修路的夢想。於是我決定用學校同學和老師的手工作品,在中國進行一場義賣,將籌得的錢進行修路。這裡我非常感謝吳曉波老師願意為我提供一個義賣平臺,我這裡算打一個小小的廣告。【點擊此處,參與義賣】

成長對我的意義,就是突然願意承擔起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原本或許與你無關。當我承擔起這份責任的時候,我並不會覺得是壓力或負擔,反而是我成長路上的力量。或者說,我們依然奮鬥在原定的軌道上,只是這份奮鬥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力量。

為學校修路這件事,並沒有改變我的夢想——成為優秀的私募基金合夥人,但是這個夢想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意義,因為只有成為那樣的合夥人,我才能夠有能力資助學校,能夠使孩子們順利地上大學。

我非常感謝每一位參與到場義賣中的人,這個成長故事並不是我一個人,更是我們每一個參與進來的人一份共同的回憶。

第八個故事

男人、女人以外的第三個物種

陳澤敏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副教授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研究個人行為,幫助人們改掉壞習慣,培養新的良好習慣。2005-2016年,我在英國度過了人生寶貴的11年,從普通留學生,變成一位妻子、兩個孩子的媽媽,還有大學老師。我需要育人、育兒,育己,所有這些都得靠自己。

我在讀博期間生了兩個孩子。第一次懷孕時,我的導師非常高興,給我一個大擁抱。第二次告訴導師懷孕時,他懵了,問你要延期多久?我說我不延期了,如果延期,博士就畢業不了了。

大兒子一歲半的時候,小兒子還在我肚子裡,我無數次想過放棄——孕期難受、照顧大兒子、讀博、教書……我覺得只有行動才可以打破我心中的焦慮,只有行動才能向目標不斷地前進,所以小兒子出生之前的三個月,每天早上9點鐘一直到下午5點鐘都是在圖書館寫論文,5點鐘到幼稚園接上大兒子一起回家。

二兒子出生後,按照中國的習慣我應該要做月子,但兒子滿月的時候,我已經順利答辯結束了。

我特別喜歡一個英語單詞——“deadline”,我的理解是不可以改變的線。我每天都要處理非常多的工作,我會給自己定不同的期限,這樣我就知道什麼事情是必須要完成的。有些人會覺得壓力讓你後退,但我是壓力驅使我前進。

完成比完美重要,維珍航空的老總曾經說過,如果有一人給你非常棒的機會,你不確定怎麼做的時候,say yes,然後再學著怎麼去做。如果我們只挑選自己會做的,是不會達到我們的目標的。

我孩子一個三歲,一個五歲,經常跟著我往返中英之間,有時候跟著我參加學術會議,有時候跟我上課,這些對於他們來講都沒有問題,他們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學習,9點鐘上床睡覺。那些一家三口出門就亂成一團的朋友特別羡慕我孩子的習慣。成長教會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面對現實的問題,解決它。現實問題就是沒有人幫忙,但是我不想放棄學業和事業發展,於是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自己的時間管理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必須做到。

後來回中國重新開始,過去我一直都是讀工商管理學的,今年我開始攻讀心理學、神經系統學的學位,我每天只有10-12點才可以學習,我朋友說你已經有博士學位了,為什麼還要讀碩士學位,我覺得這個學習可以幫我帶來個人改變,可以幫助我孩子的成長。

重新開始不可怕,我已經有勇氣去重新開始,我也具備這樣的能力,相信我們會越做越好。

第九個故事

35歲的抑鬱症患者

瑉二少

新生作家

2016-2017是很戲劇性的一年,也是從黑暗到光明的一年。2016年我35歲,在醫院裡拿到了特別不好的結果,從來沒有承受過那種壓力,特別低迷,以前很多很美好的事對我來說沒有意義——是那種突然而至的突然事件導致的中年危機,不好的事情都記起來了,好的事情記不住了,如果以後的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人生就沒有意義了,我想先從最開心的事兒做起。

2016年6月,我參加了線上寫作的訓練營,我當時只是單純想讓自己高興起來。就是一個小小的開始,那個改變的點到了,我的世界裡面就有了光。

現在我應該寫了28萬字以上了,可能對於職業寫手來說,這沒有什麼,但是對於我一個從絕望和焦慮中過來的人,意義不一樣。寫作讓我的情緒得到了特別好的控制,我是雙魚座,雙魚座的情緒化是一個世界級難題,通過寫作我疏解了自己。

此外,因為寫作或閱讀的原因,我開始理性地思考問題,更能體察到別人的情緒和想法,也學會放下自己的執念,更多的是讓我的世界變得五光十色了。

我現在還清楚記得我的第一篇文章,寫下班後買菜的瞬間,絮絮叨叨一千字,寫完以後放在那兒,有人來點評。有很多美好就通過鍵盤的敲擊,留在記憶裡面,我每次回望這些的時候,都會很感動。人生有很多美好就是突然而至的,你一直堅持做,沒有功利心,很多事情就是不經意間發生了。

去年,因為寫作的原因,我成了公司EAP持證的講師,現在一直做跟成長和情緒控制相關的工作。我最美好的意外就是遇到了吳曉波頻道,我以前很少訂閱線上的內容,但是我聽了吳老師的一次課以後,我覺得真的是有趣,有品,又有用。所以我就加入了這個群體,認識了更多有趣的人,很多美好就是不經意間發生,而年齡不是問題。

在全球擁有15000位真人外教的tutorabc除了特別贊助本次成長日,更有CTO湯崢嶸現場分享他對學習與成長的看法。他把成長比作學習,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一個是過程,一個是結果。他也提倡品牌的教育理念“用科技改變教育,讓世界與你對話。”

成長一直是一個模糊的詞,聽完這9個故事,小巴覺得更加模糊了。每個人的成長都如此不同,失控且難以預測。

但正如吳老師所說,對於成長在精神上和價值觀上的定義再也沒有比此時此刻更清晰的了。

演講最後,大家打開會員禮包中的小信封,在明信片上寫下了對成長的感悟和對自我的期許。

希望無論是昨晚在現場聆聽的你,還是此刻螢幕前慢慢品味的你,對於成長,又多瞭解一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