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益海嘉裡開創水稻迴圈經濟模式 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的有益嘗試

東北網7月6日訊(記者 侯巍)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稻米油產業發展, 深化我國糧食加工業的轉型升級, 7月6日, 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稻穀迴圈經濟產業鏈及稻米油三產融合發展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 來自國家糧食局標準品質中心、中國糧油學會、武漢輕工大學、江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的專家等雲集一堂, 為探索稻穀迴圈經濟產業鏈新模式、加強我國稻米油系列標準實施、提高稻米油生產工藝等建言獻策。

近年來, 我國稻米油生產企業及科研工作者積極探索稻米油生產技術, 加強自主創新, 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6年10月25日, 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三屆ICRBO-國際稻米油大會上, 來自中國的金龍魚稻米油獲得中、日、印、泰、越等多個成員國油脂專家的一致好評, 榮獲大會評選標準最為嚴苛的唯一“國際稻米油品質大獎”。 這一大獎的獲得, 標誌著中國稻米油生產技術已經全面超越日本, 領先國際水準。

食用油自給率低稻米油產業利國利民

米糠油又稱稻米油。 在稻米生產大國日本, 米糠的利用率近100%。 稻米油也已成為了中小學生營養午餐的指定用油。

我國的稻米油生產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 到上世紀70-80年代, 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以推廣米糠和玉米胚芽榨油為代表的增產油脂工作, 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但後因多種原因這項工作沒有堅持下去, 致使我國目前米糠利用率不到20%。 大部分米糠作為飼料使用, 甚至作為廢料拋棄, 資源浪費嚴重。

並且, 據瞭解,

近年來, 儘管我國的油料生產發展較為穩定, 但其發展速度遠跟不上油料油脂消費的快速增長, 為滿足食用油市場供應和飼養業發展的需要, 近十年來, 我國進口油料油脂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 資料顯示, 2015/2016年度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為32.3%。

實際上, 中國具有推廣、普及稻米油的天然優勢。

作為稻穀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 我國的米糠副產品的營養價值和資源效益卻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如果全國年產兩億噸水稻的副產品米糠全部用來榨油, 相當於約1300萬噸大豆的出油, 這等同於為國家節約了1.1億畝大豆的種植耕地, 將大大提高中國食用油的自給率。 發展稻米油產業, 是在不與良田爭地的情況下, 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稻米油的開發不僅對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更對百姓身體健康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稻米油以其均衡的營養比例, 擁有“稻穀黃金”的美譽, 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健康食用油。 稻米油中富含抗氧化劑穀維素,

可以調節人體植物神經, 改善睡眠, 緩解疲勞, 改善亞健康狀態。 稻米油中的植物甾醇有利於降低人體膽固醇, 預防心血管疾病。 稻米油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80%-85%, 其中亞油酸和油酸比例約為1:1, 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佳比例。

與會專家們表示, 在我國積極發展稻米油產業, 符合食用油加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有利於為生產出更多更好的“中國好糧油”創造條件, 是造福百姓的好事。

益海嘉裡探索水稻迴圈經濟推動三產融合

事實上, 制約我國稻米油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國稻米加工企業小型分散, 米糠集中難;二是米糠易酸敗變質, 保存技術等問題不易解決;三是支持稻米油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夠。

目前技術瓶頸已經得到突破,據悉,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開創了分散保鮮,集中制取,集中精煉的全新稻米油生產模式,運用了6小時膨化保鮮、低溫萃取,以及國際上非常先進的綠色酶法脫膠等一系列先進生產工藝技術,使天然穀維素、維生素及甾醇等穀物活性營養物質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據瞭解,米糠制油是益海嘉裡水稻迴圈經濟的一環。傳統粗放型水稻加工是以制取大米為主要加工目標,不僅米糠等副產品沒有得到利用,稻殼隨意抛灑所形成的環境污染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環境矛盾。從2006年進入水稻加工領域起,益海嘉裡就著手研發水稻綜合利用的新模式,並及時把研發成果轉化到所有工廠專案的規劃和建設中,十年來在這方面的累計投入已達到數十億元,逐步構建了“訂單種植—精深加工—產品名牌化—副產品綜合利用—高科技產品研發”的新型迴圈產業模式。主要包含三項成果:一是大米美味與安全技術的研究和優化,通過訂單基地保證了水稻品種的純正和金龍魚大米的最佳品質;二是憑藉米糠保鮮技術,既提升金龍魚稻米油得率和品質,又能從米糠油副產品和米糠粕中提取脂肪酸、米糠蠟、米糠脂、穀維素、阿魏酸等多種高附加值產品,這些衍生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專用油脂、油脂化工、化妝品等行業;三是稻殼燃燒發電,稻殼灰制取活性炭和白炭黑。這種從稻殼灰中提取的高分散型白炭黑較普通白炭黑更具補強性,是生產綠色輪胎的最佳原料。目前,益海嘉裡生產的稻殼白炭黑,已經實現與輪胎生產巨頭的跨行業合作,正在全球範圍推廣應用。

益海嘉裡水稻迴圈經濟模式真正實現了從傳統粗放型大米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副產品高效節能利用的“吃幹榨淨”式加工模式的轉變,不但有效提升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極大提升了稻米產品的附加價值,實現了訂單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品牌產品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三產融合

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研究員姜元榮表示,這個模式使水稻的經濟價值得以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能在全國加以複製推廣,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十分顯著。

呼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稻米油產業發展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要研究扶持米糠油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呼籲,希望國家進一步重視稻米油產業,在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援,以加快稻米油產業發展。

2017年4月,益海嘉裡旗下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為“國家水稻加工迴圈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這是全國水稻加工行業唯一試點企業,標誌著這一全球領先的水稻迴圈經濟模式已經納入國家綠色發展規劃。“將之完善和推廣將有利於我國稻穀加工及稻米油產業可持續發展,”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對於益海嘉裡在水稻迴圈經濟產業鏈模式方面作出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給予了充分肯定。

國家糧食局制定的《糧油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積極發展米糠油”,到2020年將“米糠等副產物利用率達到50%以上”,培育一批糧油加工產業融合領軍企業。隨著中國老百姓消費能力迅速升級,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營養均衡的稻米油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現階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成為加快我國稻米油三產融合發展的助推劑。

目前技術瓶頸已經得到突破,據悉,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開創了分散保鮮,集中制取,集中精煉的全新稻米油生產模式,運用了6小時膨化保鮮、低溫萃取,以及國際上非常先進的綠色酶法脫膠等一系列先進生產工藝技術,使天然穀維素、維生素及甾醇等穀物活性營養物質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據瞭解,米糠制油是益海嘉裡水稻迴圈經濟的一環。傳統粗放型水稻加工是以制取大米為主要加工目標,不僅米糠等副產品沒有得到利用,稻殼隨意抛灑所形成的環境污染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環境矛盾。從2006年進入水稻加工領域起,益海嘉裡就著手研發水稻綜合利用的新模式,並及時把研發成果轉化到所有工廠專案的規劃和建設中,十年來在這方面的累計投入已達到數十億元,逐步構建了“訂單種植—精深加工—產品名牌化—副產品綜合利用—高科技產品研發”的新型迴圈產業模式。主要包含三項成果:一是大米美味與安全技術的研究和優化,通過訂單基地保證了水稻品種的純正和金龍魚大米的最佳品質;二是憑藉米糠保鮮技術,既提升金龍魚稻米油得率和品質,又能從米糠油副產品和米糠粕中提取脂肪酸、米糠蠟、米糠脂、穀維素、阿魏酸等多種高附加值產品,這些衍生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專用油脂、油脂化工、化妝品等行業;三是稻殼燃燒發電,稻殼灰制取活性炭和白炭黑。這種從稻殼灰中提取的高分散型白炭黑較普通白炭黑更具補強性,是生產綠色輪胎的最佳原料。目前,益海嘉裡生產的稻殼白炭黑,已經實現與輪胎生產巨頭的跨行業合作,正在全球範圍推廣應用。

益海嘉裡水稻迴圈經濟模式真正實現了從傳統粗放型大米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副產品高效節能利用的“吃幹榨淨”式加工模式的轉變,不但有效提升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極大提升了稻米產品的附加價值,實現了訂單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品牌產品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三產融合

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研究員姜元榮表示,這個模式使水稻的經濟價值得以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能在全國加以複製推廣,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十分顯著。

呼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稻米油產業發展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要研究扶持米糠油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呼籲,希望國家進一步重視稻米油產業,在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援,以加快稻米油產業發展。

2017年4月,益海嘉裡旗下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為“國家水稻加工迴圈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這是全國水稻加工行業唯一試點企業,標誌著這一全球領先的水稻迴圈經濟模式已經納入國家綠色發展規劃。“將之完善和推廣將有利於我國稻穀加工及稻米油產業可持續發展,”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對於益海嘉裡在水稻迴圈經濟產業鏈模式方面作出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給予了充分肯定。

國家糧食局制定的《糧油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積極發展米糠油”,到2020年將“米糠等副產物利用率達到50%以上”,培育一批糧油加工產業融合領軍企業。隨著中國老百姓消費能力迅速升級,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營養均衡的稻米油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現階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成為加快我國稻米油三產融合發展的助推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