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這種交易不說話只把手,堪比特工,如今會的人不多了

文|菜農

這種行當多少有些江湖味道, 算是農村的一個老傳統, 被農村老農稱為“一掌金”顧名思義就是在手上盤算價錢, 因為多在袖子裡進行這種方式, 所以也稱之為“袖裡吞金”, 在農村買賣牲口時, 一般都是用這種方式。

為什麼農村這種交易要採取如此隱秘的方式

1.以前村裡生活貧困, 牛, 馬之類的大型牲畜, 其實就是農村自家的“大樑”, 很是值錢, 不到萬不得已, 一般不會牽出去賣。 所以, 也是為了避免交易之後, 被旁人盯上, 威脅自己的安全, 從而採取了如此隱蔽的交易方式。

2.人多口雜, 因為這種牛, 馬在過去的農村地位相對較高, 每次買賣必然會引來周圍村民的圍觀, 要麼出高價不買, 或者隨意出價, 讓真正想買的人猶豫不覺。 也正是為了避免人多口雜, 影響了價格, 所以村民也是為了防止價格談不攏, 影響下一個買家, 基本都會採取這樣的交易方式。

3.根據農村的講究, 牛在農村被視為有靈性的動物。 賣時不能讓它們聽見, 不然會流淚。

而且, 外地人來當地買牛, 一定要找到本地的介紹人, 也就是農村講究的“牛經濟人”, 也有的農村稱之為“行務”。 這種人在村裡的口碑一定要好, 也只有口碑好, 才能讓雙方放心, 然後由他負責用這種方式來談價格。 因為這類人一般都是有固定傭金, 所以相對公平些, 即使買牛的村民不懂牛, 也不至於吃大虧。

另外, 村民談價格的依據, 主要是根據牛的年齡, 骨架, 皮肉, 會不會耕田等幾方面來談。 甚至, 有時牛身上有哪些迷信的地方, 說法都會成為影響價格的條件。

最後, 給大家講個過去農村賣羊時的小插曲。 自家姥爺在集市上賣羊時, 用的就是這種“袖裡談金”的方式, 據姥爺所說, 自己談好了價錢, 羊也賣了個不錯的價格, 誰知交易完之後, 數錢的時候, 發現自己佩戴多年的手錶不見了, 可是心疼了好久。

好了,想瞭解更多農村生活,歡迎訂閱我們,屬於咱農民的專欄,為您訴說三農事。

好了,想瞭解更多農村生活,歡迎訂閱我們,屬於咱農民的專欄,為您訴說三農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