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22條給水河流大都斷流 “塞外仙湖”要在十年內消失?涼城縣:投資三十億向岱海緊急補水

“鴻鶩成群, 風濤大作, 浪高丈余, 若林立, 若雲重”——這是十七八世紀清代人眼中的岱海湖, 那時的岱海湖一眼望去無邊無際, 仿佛是草原上的一片“海”。

但近年來, 由於降水量減少、水資源過度開發等原因, 這片“海”正在急劇萎縮, 水位驟降, 水質變劣, 生態系統日趨惡化,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饋意見指出——如不採取措施, 再過10年左右, 岱海湖將徹底消失。

中央、自治區、市委、涼城縣委高度重視對岱海湖的保護, 2016年國務院和自治區分別對保護岱海湖作出了重要批示, 今年4月份, 涼城縣成立了岱海湖保護領導小組, 在第一次領導小組會上對涉及岱海湖保護的四大類28項工作以責任狀的形式進行了安排部署, 由14名縣級責任領導、18個責任單位具體推進, 全力實施“兩節兩補兩恢復”六大工程。

工業化進程加快, 傳統農業缺乏引導和技術支持, 灌溉效率低, 水資源浪費嚴重, 加之雨量減少, 直接匯入岱海的22條河流大都斷流, 岱海湖水入不敷出……這些都造成了當前岱海湖水資源污染、匱乏、供需缺口大等困難。 這種情況下, 補水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今年, 涼城縣總投資30.63億元分兩期進行生態補水, 一期工程投資6264萬元,

已實現永興水庫向岱海湖補水, 年可補水300多萬方, 二期工程規劃已完成。 同時, 岱海湖流域內的水系疏浚工程已全面啟動, 去年已完成6條河道疏浚治理, 今年將繼續實施大廟溝、弓壩河、圪臭溝、五號河等6條河道的疏浚治理, 計畫汛前全部完工, 等到雨季來臨時, 雨水可通過地表徑流匯入岱海。

另外, 人工增雨也是補充岱海湖水的重要措施。 為增加岱海湖以及周邊降水量, 氣象部門已進行了6次人工增雨作業。

在此基礎上, 涼城縣還進行了水地改旱地農業節水工程。 據瞭解, 去年已完成6萬畝的“水改旱”, 今年還將重點實施環岱海湖周邊二圈範圍內10萬畝地進行“水改旱”, 專案實施後每年可節約岱海水2500萬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