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伽利略”衛星時鐘問題原因查明,源于星鐘故障

歐委會女發言人卡德特說, 降低已在軌衛星再出故障可能性的措施已經到位。

據法新社報導, 歐盟委員會7月3日稱, 歐空局調查人員已查明導致“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部分星上原子鐘失效的原因。 “伽利略”系統迄今已有18顆衛星在軌, 但部分衛星星鐘出現了故障。 每顆“伽利略”衛星上設有4台超高精度的原子鐘, 其中兩台為銣鐘, 另兩台為氫脈澤鐘。 每顆衛星只需有一台時鐘工作即可, 另3台作為備份。 目前該系統已有3台銣鐘和6台氫脈澤鐘不能工作, 有一顆衛星已有兩台時鐘失效。

歐委會女發言人卡德特說,

故障的主要原因已經查出, 旨在降低已在軌衛星再出故障可能性的措施已經到位。 有消息人士稱, 歐空局調查發現, 星上的銣鐘有一個部件存在缺陷, 會造成短路。 這些人士稱, 調查還發現, 涉及氫脈澤鐘的操作需加以控制和密切監視。 他們說, 歐空局已採取措施來糾正這兩方面問題, 將會更換尚未入軌衛星上有缺陷的銣鐘部件, 同時還會對氫脈澤鐘進行改進。 卡德特說, “伽利略”系統初期服務的提供沒有、今後也不會受到原子鐘故障或相關整改措施的影響, 故障並沒有影響服務性能。

在花了17年時間和超出最初預算兩倍多的經費後, “伽利略”系統於去年12月宣佈啟用, 開始利用較弱的信號啟動初期服務。

這一由民用部門掌控的系統被視為對歐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將使歐洲擺脫對均由軍方把控的美國GPS和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依賴。 歐空局號稱“伽利略”系統的原子鐘是迄今投入使用的最精准的地理定位用原子鐘。 但“伽利略”項目經歷了多次挫折, 包括有兩顆衛星被送入錯誤軌道。 今年1月, 歐空局局長沃納宣佈該系統遭遇原子鐘方面的問題。

“伽利略”系統最終將由30顆衛星組網, 其中24顆為工作星, 分佈於3個軌道面, 餘下的作為備份。 歐委會希望該系統在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 作為專案技術合作方和採購代理, 歐空局6月底又同由德國和英國廠家組成的一個企業群體簽訂了再造8顆衛星的合同。

全面部署完成後, “伽利略”的定位精度將優於1米,

而GPS和GLONASS是幾米。 系統一項付費服務的定位精度將更高, 達到釐米級。 這樣的精度將非常適合於搜救行動。 到2018年, 歐洲出售的所有新車都將配備“伽利略”系統設備, 用於導航和緊急呼叫。 該系統的精密時鐘還將提升銀行與金融交易、通信和能源智慧型網路的同步性, 使這些業務變得更加高效。 它還將提升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