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探訪亞洲最大植物“諾亞方舟”︰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3月9日, 一名工作人員在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博物館內查看種子標本。

《舊約•創世紀》中, 記載著一個眾人皆知的傳說——當大洪水侵襲世界,

毀滅所有生命時, 得到神諭的諾亞帶著家人與各種牲畜、鳥類, 乘上事先建造的方舟, 躲開了這場大災難。 “諾亞方舟”就此成為避難所的代名詞。 但你可能不知道, 這樣的“植物末日避難所”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就有一所, 它位於昆明北郊黑龍潭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裡——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其中, 種子庫裡面保存著來自國內外的大量野生植物種子, 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也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 創立這座“種子保險庫”的, 是已故著名植物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征鎰先生。 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用於採集和保存珍稀、瀕危、特有的物種, 資源庫於2005年開工建設,

曾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項目。 一粒種子, 從野外採集回來, 需要經歷鑒定、簽收登記、初乾燥、清理、X光檢測、二次乾燥、分裝入庫、萌發實驗等步驟, 並且每隔5至10年要取出樣品出庫重新檢驗一遍, 以確保它們還能發芽。

目前, 在該野生植物種質庫收集和保存了約近萬種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野生生物種質。 郝亞鑫/東方IC

3月9日, 一名工作人員在展示培養皿中種子的萌發情況。

3月9日, 工作人員在植物立體庫查看蕨類植物保存情況。

3月9日, 一名工作人員在進行萌發實驗時, 將種子播種到培養皿中。

3月9日, 工作人員在第一次乾燥室內工作。

3月9日, 人們在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博物館內參觀種子標本。

3月9日,一名工作人員在顯微鏡下查看種子的構造。

3月9日,一名工作人員在顯微鏡下查看種子的構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