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網易的“嚴選“”成了市場的“嚴癬”

——本文約1259字, 閱讀需3分鐘

據北京時間“財鏡”報導, 靠著“品牌製造商”的背書, 網易嚴選在上線僅一年多後就實現了淨營收20億元, 毛利率超過35%,

但其ODM模式也讓網易嚴選引來爭議, 先後被爆出抄襲毛巾哥等多起醜聞。

而據“財鏡”調查, 網易嚴選的供應商並非都沒有自己的品牌, 它的部分產品甚至原本就來源於天貓、京東上的POP(協力廠商商家)品牌商家, 但有的價格卻貴了不少。

其實在國內能夠支撐網易嚴選這類平臺的廠商並不多, 國內的小廠商既沒有品質保證, 也沒有名氣, 用戶難以買單;而國內的大廠商雖有知名代工品牌背書, 但要做F2C(從工廠直達消費者)的價格並沒有優勢, 還要面臨品牌方的設計版權問題。

但是網易的做法是, 一個方面將旗下郵箱和門戶的流量導向了網易嚴選, 另一方面“借勢行銷”, 比如利用所謂的“XX品牌製造商”來吸引消費者。

許多人既希望享受大品牌產品的設計和品質, 又覺得大品牌的價格難以承受, 於是所謂“XX製造商”就產生了。 這樣的企業是給大品牌代工, 然後將一些與代工產品類似的產品進行銷售。

但其實現實中, 靠這種“製造商”獲取跟大品牌同樣的產品是不靠譜的, 一般大品牌在選擇代工的時候都會在合約中提出要求, 不會允許他們向外出售富餘產品, 更不可能允許他們生產所謂的“同款”。

比如無印良品在調查網易嚴選中所謂“MUJI製造商”後發現, 大部分自己委託的代工企業都否認向網易提供了相關產品, 只有一家雖然加入了網易嚴選平臺, 但是銷售的產品與無印良品委託代工的產品並不相同。

這種情況, 不但侵犯了相關知名品牌的權益, 同時也誤導了消費者, 甚至有欺詐消費者的嫌疑, 因為消費者本來試圖買到所謂的“XXX製造商”產品, 結果卻可能是個冒牌貨。

但更重要的問題在於, 網易這種鑽空子的做法等於是在扼殺真正的創新。 試想, 如果都靠打著別人品牌名號,

生產所謂的“XXX品牌同款”來經營, 那麼對於真正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的企業實際上是一種“挖牆角”。

這與當年軟體產業“盜版逼死正版”和如今內容產業“抄襲逼死原創”在內生邏輯上是一致的, 實際上是對無形資產進行赤裸裸的消費和劫掠。

這就如在健康肌膚上生長出來的一塊皮癬, 你不能說其不是由人體組織構成, 甚至裡邊的一些細胞跟正常組織還十分相似, 但這種皮癬卻是危害健康的, 甚至可能妨礙正常組織的生長、引發潰爛導致病痛。

而網易“嚴選”中的侵權部分, 就是市場中的“皮癬”, 他們依託依法經營的大品牌進行生產行銷, 用所謂“借勢”的方式來打擦邊球, 或許一些產品本身品質尚可, 但是破壞了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

而由於網易巨大的流量支持, 這樣的市場“皮癬”危害更勝以往, 嚴重程度空前, 可稱得上是市場的“嚴癬”了。

這樣的“嚴癬”, 實際上也並非網易一家網站獨有, 在互聯網時代, 由於全球市場聯通, 而生產、銷售的分工更為細化, 使得維權困難而侵權容易。

那麼從法治層面, 就應該對網易嚴選這樣的平臺出臺更為嚴格的規範和罰則, 清理這種市場“嚴癬”, 使得整個市場更好地尊重和保護品牌等無形資產, 從而更加健康地發展。

文/北京時間評論員 梁千里

此文系北京時間原創稿件

轉載需注明出處並保留署名

投稿郵箱:pinglun@btime.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