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草原架橋人——劉殿普|房山掛職幹部風采(九)

美麗的輝騰錫勒草原↑↑↑

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掛職鍛煉已經過去了兩年, 但劉殿普仍時不時的從嘴裡哼出蒙古歌曲“鴻雁,

天空上, 對對排成行...... 心中是北方家鄉......”, 每當此時, 他的臉上總是掛著幸福的微笑, 在他的心裡, 早已把那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故鄉。

劉殿普說:

我雖然沒有當過兵, 但在中旗掛職的兩年也算是圓了我當兵的夢想, 這也是我工作經歷中記憶最為深刻的兩年。

輝騰錫勒風力發電↑↑↑

選擇時的矛盾心情讓他記憶深刻。

劉殿普援建報名時, 兒子正讀初二。 生活中, 兒子更願意和爸爸交流, 願意跟爸爸分享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 聽爸爸幫自己答疑解惑。 初二, 中考前的關鍵時期更需要自己在兒子身邊, 報名還是不報名, 讓劉殿普內心充滿了糾結。 妻子的理解和包容, 更讓他內心充滿了內疚和矛盾。 “組織派你去掛職鍛煉, 機會難得, 你一定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 放心吧, 家裡不是還有我嗎!”妻子的話讓劉殿普堅定了報名的決心。 2013年2月28日, 開始了他為期兩年的掛職生活。

視察烏素圖農產品產銷中心↑↑↑

5+2的工作模式讓他記憶深刻。

為了更好的當好橋樑, 在中旗的這兩年, 他一直奔波於房山、中旗兩地, 有時一周7天, 5天時間在中旗, 2天回到房山聯繫溝通相關部門, 整合幫扶資源。

這期間, 頂風冒雪是常有的事。 複雜的路況讓他多次面臨車禍的威脅, 並第一次在無人幫助下學會更換爆掉的輪胎。 有時, 還要兼職當司機, 接上房山的手工編織老師到中旗去授課,

或者拉上當地婦聯和有編織意向的同志過來學習。 風雨兼程中, 他總是用一首歌的歌詞來安慰自己“不經歷風雨, 怎麼見彩虹?”。 坐地日行8萬里, 掛職兩年等於繞地球兩圈, 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調研烏素圖飲水工程↑↑↑

成功的夯實橋基讓他記憶深刻。

劉殿普剛到中旗時, 為了發揮發改部門在房山區、察右中旗兩地對口幫扶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房山——中旗合作互訪長效機制, 他依託《房山區—察右中旗“十二五”時期幫扶合作實施方案》, 多次代表當地發改部門, 到房山區發改委體改辦進行溝通協商, 督促雙方共同出臺了《房山區—察右中旗對口幫扶任務分解表》, 明確了房山區直部門與中旗對口幫扶兩年期間的具體幫扶項目和行動計畫, 為兩地部門之間的幫扶的橋樑穩固了橋基。

促成房山區民政局對察右中旗敬老院的捐贈↑↑↑

對弱勢群體幫扶讓他記憶深刻。

剛到中旗時,通過交談瞭解到當地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一老一小”成了這個地區備受關注的群體。為此,他暗下決心要把幫扶重點放在“一老一小”身上。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第一次回北京他就到處“化緣”,找老領導、老同學,找資金要專案。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協調房山區民政局捐贈50萬元幫扶資金及220台電視,為察右中旗中心敬老院和區域性敬老院配備了床、電視和廚房用具等,進一步改善了敬老院的服務條件;針對當地教育資源和教學設備相對落後的現狀,又力促房山區高教園區捐贈80多萬元,為察右中旗實驗小學所有教學班配備了18套多媒體教學設備,並為學校配備了多功能廳音響設備和教師電子備課室設施各1套。他本人也從不多的工資中擠出一筆錢來,購買了書包、筆、本、學習資料等學習用品15套,對察右中旗原金盆鄉小學及中旗5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老人們臉上幸福的微笑、孩子們臉上興奮的笑容,讓他終身難忘,也讓他在援建工作中切身感受到個人價值獲得感,更加堅定了援建的信心和決心!

參加京蒙幫扶座談會及捐贈儀式↑↑↑

雖貧尤堅的中旗精神讓他記憶深刻。

察右中旗作為國家級貧困旗,經濟總量並不高,但旗委、旗政府最大程度地發揮地區資源優勢,短期內便使全旗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提升到了全市的前列。用他的話說:“掛職鍛煉對於我來講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更是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歷。到內蒙掛職的兩年,領導的關心、同志的祝福、家人的期望都成為我工作的動力,中旗人的勤勞樸實激勵著我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能也不敢辜負群眾的信任。通過掛職,我增強了協調能力,豐富了工作閱歷,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今後,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學習所得、實踐經驗與深入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中旗精神,在工作中敢於碰硬、敢於擔當。”

參加京蒙幫扶座談會及捐贈儀式↑↑↑

在劉殿普的心中,察右中旗早已成為“第二故鄉”,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和曾經的“戰友”們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時時關注著察右中旗的發展變化,為察右中旗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他時常在心中默默祝願察右中旗發展越來越美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兩年的掛職經歷也讓他越來越成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拼搏勁頭越來越足,現已調任大安山鄉組織部長的他,願意為提高山區百姓幸福感貢獻一己之力!

促成房山區民政局對察右中旗敬老院的捐贈↑↑↑

對弱勢群體幫扶讓他記憶深刻。

剛到中旗時,通過交談瞭解到當地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一老一小”成了這個地區備受關注的群體。為此,他暗下決心要把幫扶重點放在“一老一小”身上。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第一次回北京他就到處“化緣”,找老領導、老同學,找資金要專案。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協調房山區民政局捐贈50萬元幫扶資金及220台電視,為察右中旗中心敬老院和區域性敬老院配備了床、電視和廚房用具等,進一步改善了敬老院的服務條件;針對當地教育資源和教學設備相對落後的現狀,又力促房山區高教園區捐贈80多萬元,為察右中旗實驗小學所有教學班配備了18套多媒體教學設備,並為學校配備了多功能廳音響設備和教師電子備課室設施各1套。他本人也從不多的工資中擠出一筆錢來,購買了書包、筆、本、學習資料等學習用品15套,對察右中旗原金盆鄉小學及中旗5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老人們臉上幸福的微笑、孩子們臉上興奮的笑容,讓他終身難忘,也讓他在援建工作中切身感受到個人價值獲得感,更加堅定了援建的信心和決心!

參加京蒙幫扶座談會及捐贈儀式↑↑↑

雖貧尤堅的中旗精神讓他記憶深刻。

察右中旗作為國家級貧困旗,經濟總量並不高,但旗委、旗政府最大程度地發揮地區資源優勢,短期內便使全旗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提升到了全市的前列。用他的話說:“掛職鍛煉對於我來講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更是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歷。到內蒙掛職的兩年,領導的關心、同志的祝福、家人的期望都成為我工作的動力,中旗人的勤勞樸實激勵著我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能也不敢辜負群眾的信任。通過掛職,我增強了協調能力,豐富了工作閱歷,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今後,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學習所得、實踐經驗與深入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中旗精神,在工作中敢於碰硬、敢於擔當。”

參加京蒙幫扶座談會及捐贈儀式↑↑↑

在劉殿普的心中,察右中旗早已成為“第二故鄉”,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和曾經的“戰友”們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時時關注著察右中旗的發展變化,為察右中旗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他時常在心中默默祝願察右中旗發展越來越美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兩年的掛職經歷也讓他越來越成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拼搏勁頭越來越足,現已調任大安山鄉組織部長的他,願意為提高山區百姓幸福感貢獻一己之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