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為毛從來沒有過胸痛,做心電圖卻說有陳舊性心肌梗死?!

很多人都知道前胸劇痛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症狀, 但是有很多人並沒有胸痛的任何經歷, 卻在做體檢心電圖時被告知有陳舊性心肌梗死, 這是為毛?是體檢心電圖出錯了, 還是真的有沒有胸痛的心肌梗死?!會要命嗎?!

1

首先, 心梗真的可能並不痛

其實在臨床上無痛性心肌梗死並不奇怪, 而且比想像中常見得多。 它有專門的名字, 無痛性心肌梗死或無症狀性心肌梗死, 因心梗時症狀輕或不典型而未被察覺。 無痛性心肌梗死是缺血事件對心臟無聲的重擊, 與有症狀的心肌梗死一樣提示不良預後。

許多大型臨床研究表明, 無痛性心肌梗死占心梗患者的比例平均高達30%~40%左右(定義不一致導致發生率變異較大)。

理論上推測, 無痛性心肌梗死症狀不明顯, 預後可能比有症狀的心肌梗死好些,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目前絕大部分臨床研究發現, 無痛性心肌梗死和有症狀的心肌梗死具有相似的不良預後。

2

在國外相關研究中, 發現男性發生無痛性心肌梗死相比有症狀的心肌梗死, 之後的心血管死亡(心衰、再發心梗、卒中)發生率更高, 而女性沒有此差異。 隨訪15年, 無痛性心肌梗死相比有症狀的心肌梗死死亡率更高(56%:51%),

其中冠心病是最主要死因。

怎樣發現無痛性心肌梗死?

這裡分享碰到的兩例患者:

一例表現為午飯後出汗, 可浸濕衣服, 伴輕微頭暈, 沒有任何胸悶、胸痛表現, 就診後做心電圖提示下壁ST段抬高, CAG示右冠中遠段血栓形成。

另一例, 患者表現為上腹脹、腹瀉, 因為冠心病危險因素較多, 完善心電圖後發現是下壁心肌梗死。 然而幸運的都是少數, 無痛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隊伍仍然很龐大。

3

遺憾的是, 目前暫未發現針對早期發現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相關文獻。 哪類人群需要接受隨訪、如何隨訪、隨訪間隔、手段(心電圖、彩超甚至心臟MR)等, 這些內容都存在空白。

但是, 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

(1)無痛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類似, 包括吸煙、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等。

(2)心電圖價格低廉方便, 是目前看來可操作性最強的篩查手段。 既然這樣, 何不給您門診隨診的高危患者半年或一年複查心電圖, 讓危險及早浮出水面?

其次, 心電圖也真的可能出錯

臨床研究發現,

心電圖檢查對陳舊性心肌梗死診斷準確性僅為63.13%, 誤診、漏診率竟高達36%多。

因此在實際臨床應用中, 合併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狀的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 應重視心電圖表現, 注意對患者病情的監護, 而對於不典型症狀的患者, 需要結合臨床常規表現。

4

雖然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心電圖表現為病理性Q波,但異常Q波並不能直接說明存在陳舊性心肌梗死,而無Q波也不能肯定無心肌梗死的發生,因此在心電圖診斷陳舊性心肌梗死時,應注重對陳舊性心肌梗死相關的危險因素的評估,結合其他檢查結果進行診斷,避免漏診、誤診的發生。

綜上所述,心電圖對陳舊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在檢測敏感性以及準確性均較低,臨床漏診率較高,並且在漏診原因分析中與冠脈病變的程度密切相關。

4

雖然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心電圖表現為病理性Q波,但異常Q波並不能直接說明存在陳舊性心肌梗死,而無Q波也不能肯定無心肌梗死的發生,因此在心電圖診斷陳舊性心肌梗死時,應注重對陳舊性心肌梗死相關的危險因素的評估,結合其他檢查結果進行診斷,避免漏診、誤診的發生。

綜上所述,心電圖對陳舊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在檢測敏感性以及準確性均較低,臨床漏診率較高,並且在漏診原因分析中與冠脈病變的程度密切相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