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充分發揮職能 為人力資源供求雙方盡心服務

走進武江區沙洲一路2號人力資源市場, 市就業服務管理局的服務視窗在整潔明亮的大廳裡一字排開, 熱情的工作人員耐心地為群眾辦理各項業務。 這些服務視窗能夠辦理哪些業務?向全社會提供公共就業服務的市就業服務管理局有哪些職能並不為市民所熟悉?記者近日走進市人力資源市場一探究竟。

服務視窗熱心為市民服務

市就業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市就業局主要承擔的業務包括:就業創業政策法規宣傳諮詢服務, 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以及進行就業失業動態監測;辦理就業失業登記、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發佈職業供求資訊和公益性崗位資訊;推進全市創業帶動就業、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和產業園區拓展就業;還有就是組織實施勞務合作、勞務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服務工作。

在市就業服務管理局一樓的服務大廳, 總的來說, 服務視窗主要是為人力資源供求雙方提供就業與再就業服務。 具體來看, 8-9號視窗主要負責中省和單位失業職工檔案的查詢、審核、接收;10號視窗主要負責各項創業扶持政策諮詢和開展創業後續跟蹤工作;11-12號視窗主要負責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工作;13-14號視窗主要負責勞動用工備案及就業失業登記工作;15-16號視窗主要負責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及社保保險和崗位補貼業務諮詢等業務。

前來辦理失業登記手續的市民鄒女士告訴記者, 她已經來過很多次了, 她認為服務視窗的工作人員非常熟悉業務, 也很有耐心。 “我經常過來視窗諮詢, 現在政府對我們這些下崗工人有很多不同的資助, 比如有小額貸款、失業補貼等, 視窗也有很多宣傳資料, 這些政策真的不錯, 在視窗諮詢和辦理手續也很方便。 ”鄒女士樂呵呵地說。

讓檔案查詢業務更簡便快捷

在市就業服務管理局的主要職能中, 職工檔案查詢是比較重要的一項。 市就業局檔案科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市就業局的人力資源檔案庫裡, 共存放著約7.9萬份的中省和市直國有企業失業職工檔案和提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保管的本地戶籍人員的檔案,

平均每天都有不少人前來辦理提檔、借檔、查檔等業務, 打電話來諮詢的人也有不少。

現在很多失業人員, 會因為物業、子女等問題, 前來查詢社會關係等情況, 例如下崗後到退休年齡時, 就需要過來提取檔案、辦理退休。 辦理提檔的情況有很多種, 失業職工到公有制企業重新就業, 要由用人單位開出經辦人介紹信、調檔函和接收檔案回執;失業職工戶口遷出本市的, 要憑《戶口名簿》《身份證》、當地接收檔案單位介紹信、調檔函和接收檔案回執辦理;失業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 可提前1個月憑社會保險服務管理局養老失業保險待遇核發科開具的調檔函、《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身份證》到所在檔案保管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

辦理借檔和查檔的手續比較簡單。 借檔單位可開具經辦人介紹信、經辦人身份證, 辦理借檔手續。 市民本人攜帶身份證以及當事人身份證或戶口名簿, 就可以辦理查檔手續。

勞務集市每週熱情迎客

記者留意到, 市就業局還有一項常規的服務, 並不為大多數市民所熟悉。 每週五上午9:00-12:00市人力資源市場會組織召開勞務集市, 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服務, 旨在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需求和發揮人力資源市場配置平臺作用。 歡迎廣大企業和求職者能夠踴躍前來參加勞務集市, 有興趣的市民也可以撥打諮詢電話8728136瞭解情況。

重點職能介紹

求職登記

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求職者憑有效身份證原件及影本、小一寸彩色證件相片1張, 在服務視窗即可辦理求職登記。 在填寫好《求職登記表》後, 工作人員會根據個人求職意向説明匹配相關的就業資訊, 並為求職者開具介紹信引導求職者前往相關企業求職應聘。

辦理《就業創業證》(《就業失業登記證》)

勞動者初次申領兩證, 需提供戶口名簿或身份證影本、二寸彩照兩張、畢業證書或(肆)業證原件、計劃生育證明, 並據實填寫《韶關市就業失業登記表》, 向戶口所在地的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申領。 屬於用人單位招聘錄用的, 由用人單位辦理勞動用工備案時, 向受理的就業服務機構申領。 屬於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或以自由職業形式實現就業的,由勞動者在辦理就業登記時,向受理的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申領。

版權和免責申明

·本網站所刊登的所有韶關日報的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於圖片、文字、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資訊等,版權屬於本報(本網站)。歡迎轉載、連結、建立鏡像,並請注明作者姓名和稿件來源。如涉商網站或作商業用途,請與本報聯繫。聯繫電話:0751-8186301

屬於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或以自由職業形式實現就業的,由勞動者在辦理就業登記時,向受理的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申領。

版權和免責申明

·本網站所刊登的所有韶關日報的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於圖片、文字、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資訊等,版權屬於本報(本網站)。歡迎轉載、連結、建立鏡像,並請注明作者姓名和稿件來源。如涉商網站或作商業用途,請與本報聯繫。聯繫電話:0751-81863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