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外媒體記者眼中的新湖南

新湖南, 國際範

——中外媒體記者眼中的新湖南

湖南日報記者 唐婷 孫敏堅

3月9日上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並向中外媒體開放。

53家中外媒體的近百位元記者聚焦湖南代表團, 就“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安全生產、湖南製造、反腐倡廉等問題提問。 代表們的精彩回答, 讓中外記者們領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湖南。

中外媒體記者眼中的湖南什麼樣?湖南最吸引他們的地方在哪裡?媒體開放日結束後, 湖南日報記者採訪了部分中外記者。

鳳凰衛視記者:湖南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鳳凰衛視記者雷宇獲得第一個提問機會。 湖南日報記者 趙持 攝

“現在請記者們開始提問。 ”主持人的話音剛落,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雷宇第一個舉起手來, 拔得頭籌。

雷宇的問題是關於湖南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確定的“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戰略。

提出這一發展戰略是基於什麼考慮?未來將怎樣確保這一戰略得以順利實施?這些都是她提問的重點。

“我在幾年前去過一次湖南, 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湖南代表團的媒體開放日。 ”雷宇說, 雖然自己與湖南的交集不多, 但鳳凰衛視歷來非常關注湖南的發展與崛起, 尤其是湖南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深深吸引著同行關注的目光。

高鐵樞紐、磁浮快線……在雷宇的印象中, 湖南雖然是個內陸省份, 但給外界傳遞的形象非常“國際範”。 她認為, 在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大背景下, 湖南可以更好地發揮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地緣優勢, 按照“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戰略,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發展, 以開放的姿態深度“擁抱”世界。

“我很看好湖南未來的發展。 ”採訪結束, 雷宇說。

義大利記者:看到更加開放和自信的“湖南面孔”

義大利女記者法蒂古索參加本次開放日的另一個心願:邀請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再去義大利做客。

湖南日報記者 羅新國 攝

媒體開放日上, 憑藉一頭亮眼的紅發, 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首席駐京記者麗塔·法蒂古索順利“搶”到一個提問機會。

“首次提問就有這樣的好運氣, 感謝我的紅頭髮!”麗塔興奮地對記者說。

麗塔在北京已經生活了4年。 去年10月, 麗塔來到湖南, 採訪“湖南智造”。 短短3天的時間裡, 麗塔看到了世界先進的智慧製造產品和技術, 還參觀了並購義大利CIFA及LADURNER公司的湖南企業中聯重科等。 在她看來, 湖南工程機械在種類研發和產業開拓方面已經超越了很多發達國家, 這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 今年, 在麗塔跑“兩會”的第四年, 她第一次來到湖南代表團的媒體開放日上。

“湖南如何擴大製造業優勢,

進一步加大與義大利的合作?”在得到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的滿意答覆後, 麗塔在散會後特地找到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 邀請他“多去義大利做客”。

“‘一帶一路’, 是中國重大的發展戰略, 這一戰略的順利實施可以惠及絲綢之路另一端的義大利。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麗塔認為, 湖南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湖南的製造業在國際上都有很強的競爭力, “今天的媒體開放日讓我看到了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湖南面孔’。 希望湖南繼續發揮在創新方面的強勁動力, 密切與義大利的交往合作。 ”

中國科協雜誌記者:“看到了湖南決戰脫貧攻堅的勇氣、決心和信心”

開放日。湖南日報記者 羅新國 攝

“昨天剛剛過了三八婦女節,我們把機會留給那位元舉手的女記者吧。”

主持人話音剛落,《科技創新與品牌》雜誌記者宋文芳得到了最後一個提問機會。提問之前,她講了一個小故事。

2016年底,宋文芳和同事從北京遠赴千里,專門去到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岩河鎮安坪村開展扶貧調研。安坪村是一個土家族聚居的村落,山高水陡,嚴重缺水,人均收入低。宋文芳在村裡整整呆了5天,深入採訪村民、村幹部和駐村幫扶工作組,被鄉親們那種與貧困作鬥爭的精神深深感動。

宋文芳告訴記者,《科技創新與品牌》是中國科協主管的雜誌,專門到湖南貧困地區調研,一方面是想深入瞭解湖南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中國科協豐富的專家資源為湖南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宋文芳向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提的問題是:貧困地區脫貧後,如何走得穩、走得遠?在得到滿意的回答後,她說,“我看到了湖南決戰脫貧攻堅的勇氣、決心和信心。”

中國日報美籍記者:我的“中國爸爸”是湖南人

開放日。湖南日報記者 羅新國 攝

中國日報社記者聶子瑞是個高高大大的美國人,3月9日一大早,他就趕到了湖南代表團駐地。

聶子瑞在中國日報社工作了10年,得過中國政府友誼獎。說起湖南,他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聶子瑞告訴記者,湖南風景漂亮、文化豐富,是一個很值得去的省份。“我去過湖南的韶山、張家界,非常非常美,還有非常非常多的美食,我特別愛吃辣的。”

一次在湖南出差,聶子瑞還認識了一位元“中國爸爸”。“中國爸爸”熱情地陪著聶子瑞的父母、夫人在湖南遊玩,聶子瑞的孩子出生時,“中國爸爸”還專門從長沙來到北京看望。“特別熱心、特別熱情”,是湖南人留給聶子瑞的印象。

這次參加湖南代表團的開放日活動,聶子瑞最關注湖南開放的問題。雖然幾次舉手都沒搶到提問機會,但聶子瑞還是很開心,“感受到了湖南開放、自信的胸懷,祝福湖南越來越好。”

(湖南日報北京3月9日電)

開放日。湖南日報記者 羅新國 攝

“昨天剛剛過了三八婦女節,我們把機會留給那位元舉手的女記者吧。”

主持人話音剛落,《科技創新與品牌》雜誌記者宋文芳得到了最後一個提問機會。提問之前,她講了一個小故事。

2016年底,宋文芳和同事從北京遠赴千里,專門去到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岩河鎮安坪村開展扶貧調研。安坪村是一個土家族聚居的村落,山高水陡,嚴重缺水,人均收入低。宋文芳在村裡整整呆了5天,深入採訪村民、村幹部和駐村幫扶工作組,被鄉親們那種與貧困作鬥爭的精神深深感動。

宋文芳告訴記者,《科技創新與品牌》是中國科協主管的雜誌,專門到湖南貧困地區調研,一方面是想深入瞭解湖南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中國科協豐富的專家資源為湖南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宋文芳向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提的問題是:貧困地區脫貧後,如何走得穩、走得遠?在得到滿意的回答後,她說,“我看到了湖南決戰脫貧攻堅的勇氣、決心和信心。”

中國日報美籍記者:我的“中國爸爸”是湖南人

開放日。湖南日報記者 羅新國 攝

中國日報社記者聶子瑞是個高高大大的美國人,3月9日一大早,他就趕到了湖南代表團駐地。

聶子瑞在中國日報社工作了10年,得過中國政府友誼獎。說起湖南,他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聶子瑞告訴記者,湖南風景漂亮、文化豐富,是一個很值得去的省份。“我去過湖南的韶山、張家界,非常非常美,還有非常非常多的美食,我特別愛吃辣的。”

一次在湖南出差,聶子瑞還認識了一位元“中國爸爸”。“中國爸爸”熱情地陪著聶子瑞的父母、夫人在湖南遊玩,聶子瑞的孩子出生時,“中國爸爸”還專門從長沙來到北京看望。“特別熱心、特別熱情”,是湖南人留給聶子瑞的印象。

這次參加湖南代表團的開放日活動,聶子瑞最關注湖南開放的問題。雖然幾次舉手都沒搶到提問機會,但聶子瑞還是很開心,“感受到了湖南開放、自信的胸懷,祝福湖南越來越好。”

(湖南日報北京3月9日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