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塑膠大米、塑膠紫菜、塑膠粉絲”這些真的存在嗎?|十萬個為什麼

近日, 一則有關“塑膠大米”的視頻在朋友圈中瘋傳。 視頻中, 一男子將塑膠袋扔進機器裡, 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 最終生產出白花花的大米。 視頻裡還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那麼, 塑膠真的是萬能的嗎?

塑膠大米、塑膠紫菜、

塑膠粉絲真的存在嗎?

讓我們來聽聽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志英的分析。

“塑膠大米”在朋友圈瘋傳, 甚至還傳到了國外,

有的國外網友還很靠譜地說:中國怎麼可能出口塑膠大米?好像不太可能的吧, 這東西嘗一下不就露餡了嗎?

“塑膠大米”這個視頻是經不住推銷的, 它其實是一個塑膠二次加工的過程, 只不過用了“移花接木”的伎倆。 因為這個視頻圖元不高, 加工過後的塑膠特別像一粒一粒的大米, 圖元高的話肉眼可以直接分辨出來。 “塑膠大米”的謠傳2011年就曾出現過, 闢謠之後過一段時間又冒了出來, 所以我們的“闢謠”工作也要不斷地跟進。

再一個, 從經濟角度分析這個視頻也是不現實的。 塑膠粒子目前的市場價格是100元/公斤以上, 而大米的價格根本到不了100元/公斤, 誰會去做虧本的買賣呢?所以這個視頻是個典型的謠傳。

為什麼塑膠經常被用來背黑鍋呢?因為塑膠的加工性特別好, 它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形狀, 很容易被用來模仿各種食品, 而且塑膠的毒性問題特別容易引起大家的警惕。 所以造謠者通過這兩方面來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以此來提高視頻的點擊率。

那麼, 網上流傳的“塑膠紫菜”、“塑膠粉絲”是不是都是謠傳?據馬志英介紹, 他曾在科普講座中將網傳的塑膠袋做的紫菜展示給現場觀眾看, 雖然視頻中看不清楚, 但是拿到眼前一看, 感官上很容易看出來, 形狀、顏色、口感與真的紫菜差距很大;而且塑膠袋的紫菜放在水裡是不會脹發的,

普通消費者完全不用擔心會買到假的紫菜。

近年來, 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在網上屢禁不止、花樣翻新。 整體來看, 食品安全謠言多以四種形式呈現:第一, 罔顧事實, 憑空捏造所謂真相;第二, 偷換概念, 頻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語言, 愚弄公眾認知;第三, 舊聞翻炒, 將過去發生的事情掐頭掐尾、改頭換面;第四, 戲謔嘲諷, 以打趣調侃方式改變事實描述, 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消極負面的認知慣性。 大家再發現這種類似謠傳的時候要仔細地觀看, 冷靜地分析, 很容易看清事實的真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