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來原想送李世民經書三藏為何只給一藏?他怎麼突然反悔嗎?

(蝸牛看西遊第702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很多人都以為, 唐僧團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終於把李世民需要的經, 或者說如來想傳的經全部搬回了大唐。

其實, 這是錯誤的!唐僧只是取回了三分之一, 而且這些經書完全有可能開不了水陸大會!

那麼, 如來為何不遵守信用, 或者不按最初的想法, 把三藏之數的經書全部給唐僧取回呢?

在原著第八回, 如來是這樣告訴觀音的——

“我有《法》一藏,

談天;《論》一藏, 說地;經一藏, 度鬼。 三藏共計三十五部, 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乃是修真之經, 正善之門。 我待要送上東土, 叵耐那方眾生愚蠢, 譭謗真言, 不識我法門之旨要, 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 去東土尋一個善信, 教他苦曆千山, 遠經萬水, 到我處求取真經, 永傳東土, 勸化眾生。 “

也就是說, 如來最初想送到東土的經共三藏, 每藏是5048卷, 共15144卷。

但是唐僧最後取回多少經書呢?

在原著第一百回, 唐僧回東土後, 是這樣告訴李世民老兄的——

”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 佛祖明知, 只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 方傳了有字真經。 此經有三十五部, 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 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 此數蓋合一藏也。 “

按如來的說法,

三藏中, 一藏是談天, 一藏是說地, 一藏是度鬼。 而最後, 二尊者是胡亂在每部中各撿了幾卷給唐僧, 觀音偏偏又增加了一難, 讓經書在通天河全部打濕了, 唐僧曬經時, 每卷背後都有一部分被撕爛, 所以, 唐僧送回東土的, 完全是殘卷。

這些殘卷, 如何能召開水陸大會, 如何能達到度鬼魂、保江山的目的?

那麼, 如來為何最後反悔, 說好的三藏, 只給了一藏呢?這唐三藏, 不就成了唐一藏了嗎?

我們看看唐僧如何向李世民告狀的:二尊者索要人事, 佛祖明知, 只得將老兄你送我的討飯的紫金缽盂送給了他們, 可能因為禮物太少, 因此只給了一藏。

真的是因為人事太輕嗎?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回頭看如來最初說的一句話:我待要送上東土, 叵耐那方眾生愚蠢, 譭謗真言, 不識我法門之旨要, 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如果取經太容易, 他們就會認為我們的經書是哄人的, 不管用, 因此必須增加取經的難度, 才能引起他們足夠重視。

可是, 觀音到了東土後, 幾經暗示, 李世民結果只讓唐僧帶了一個討飯的碗就到了西天, 其它寶貝一樣沒帶。 孫悟空說好的犀牛角, 也是最終沒拿出來。 這讓如來感到, 東土吃瓜群眾還不太重視經書!

唐王壽命只延保了20年, 可10多年過去了(原說好的三年, 最多六七年), 這老兄根本不著急, 連過問也沒過問一下, 這更讓如來起了疑心。

因此, 最後不僅觀音增加了一難, 而且唐僧取經回去後, 正準備念經開水陸大會, 就聽到八大金剛在雲中喊道:念經的, 跟我們走, 回西天封賞。

於是唐僧將經書一拋(原著這個字用得好), 就升到空中, 與孫悟空等回去受封了, 可見, 這水陸大會最終也沒開成。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 可看到第130期《接引佛祖無底船蘊含什麼秘密?坐過九次的唐僧為何最後一次卻不敢上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