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春理工大學有個“牛人製造社團”

在國內某知名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實習兩個月後, 長春理工大學大三學生賀舒婷就拿到了入職offer。 這意味著, 大四畢業後她就可以正式入職上班。 而在她實習的部門, 同批拿到offer的另外兩人都畢業於國內外名校。

所在實習部門的老師評價賀舒婷, “善於溝通, 執行力強, 有責任心”。 不過剛上大學時, 賀舒婷還是個“不愛表達並且容易焦慮”的姑娘。 “很幸運, 我加入了羽良工作室。 ”賀舒婷把成長的主要原因歸功於這個校內學生自組織。

在長春理工大學, 羽良工作室是師生口中的“牛人製造社團”。 從2009年這個工作室成立至今,

像賀舒婷一樣, 畢業後的去向令人羡慕的往屆成員還有很多, 有的考到國外名校深造, 有的則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工作。

選人最嚴格的校內學生社團

工作室取名“羽良”, 寓意為“羽化為良人”。 羽良工作室第一任負責人楊沖介紹說, 創立工作室的目的是給有想法和想做事的同學一個實踐平臺, 以彌補校內各類實踐機會的不足。 有別于其他學生社團, 羽良工作室重點關注學生對科技知識的儲備、執行力的提升和對社會關係的理解。

自主創建和運營, 有獨立的經費來源, 學校不參與羽良工作室的管理, 只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援。 羽良工作室會做一些電腦銷售、產品設計等盈利專案。 此外, 參加比賽的團隊或個人也會自願捐出部分獎金,

來維護工作室的正常運轉。

“一句話概括, 就是實現自我的精英教育。 ”楊沖說。

8年前, 還是長春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大二學生的楊沖與光電工程學院大四學生李雨軒、程戎翰一起創辦了羽良工作室。 在他們看來, 剛進入大學時, 大家的專業基礎和綜合能力差不多, 然而, 4年後會差距明顯, 有人已經具備了職場經驗和狀態, 但還有很多人的整體素質和高中生無異。

工作室按照公司模式來運行, 實行專案負責制和績效考核, 説明成員的思維方式從學生轉變成為社會人。

目前, 羽良工作室有3個部門——科技實踐部、市場實踐部和求職實踐部。 每個部門正式成員不超過10人, 加上實習成員, 共50多人。 每年工作室納新時,

錄取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不等。

網上申報、面試、筆試、分配團隊任務、兩周後展示團隊成果、最終面試……大一時, 能最終進入羽良工作室的市場實踐部, 賀舒婷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 過了6輪篩選外, 還要通過數月的實習期, 才能最終成為工作室的正式成員。

在校內選擇社團時就讓大家體驗到競爭, 這樣最後留下的人才會珍惜和利用好這個平臺。 楊沖解釋說, 如果像很多社團一樣, 只要報名就能加入, 勢必會有很多人都是“打醬油”的角色, 效果不好。

賀舒婷有切身體會。 在報名就能加入的社團, “人容易有偷懶的想法, 覺得在社團做事差不多就行”。 她說, 在羽良工作室, 專案制給每個人明確了權責, 績效考核末位的就會被淘汰。

做個活潑的技術人

現在的程戎翰和李雨軒, 一個在國外讀博士, 一個在北京做科研。 留在長春的楊沖創辦了一所英語培訓學校。 儘管早已畢業離校, 三個人還是會經常關注羽良工作室的發展狀態, 幫師弟師妹出謀劃策, 介紹和提供資源。

作為成立至今一直存在的部門, 科技實踐部是羽良工作室的招牌。 近幾年, 科技實踐部的學生們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 其中多篇被EI核心期刊收錄。

現在, 光電資訊工程學院大三學生梁永鑫是部門負責人, 大家叫他“技術大拿”。 對他而言, 程戎翰和李雨軒是榜樣, 不僅技術厲害, 社交能力也強, 是“活潑的技術人”。

剛加入科技實踐部時, 梁永鑫很害羞, 開例會時喜歡躲在角落裡,

一言不發。 當時這個從廣東到東北來求學的男孩只想埋頭當學霸, 來彌補高考的失利, 為出國留學做準備。

他在科技實踐部的三年, 很多變化悄然發生。

梁永鑫和隊友一起參加過多次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大賽, 成績優異。 去年, 梁永鑫還在中科院創新訓練計畫中獲得了特等獎。 現在他帶團隊, 給成員設計和指導科研專案, 分享起觀點來若不被對方打斷, 能一直說下去。

在“羽良”的每個活動都是一個專案, 諸如科技分享會、招聘實習生、研究創業專案等。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項目負責人, 有人毛遂自薦, 也有人被鼓勵著去做。 “參與的專案多了, 表達觀點的膽量也大了。 ”楊永鑫說。

對同為光電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楊雲翔來說, 他的大學目標和梁永鑫相似,“努力學習超越別人”。來到“羽良”後他開始明白,當學霸固然好,但還需要同時具有優秀的表達能力、執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樣才能在日後社會競爭中勝出。

目前,楊雲翔是科技實踐部成員,現任羽良工作室負責人。在他看來,科技實踐部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成員不僅技術好,而且善於自我表達。

在羽良工作室,除了比賽拿獎享受成功的喜悅外,令楊雲翔受益匪淺的是理解了協作和團隊的意義。

去年,楊雲翔和梁永鑫等團隊3人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為了參賽,他們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熬了無數個通宵,製作了一款無人機。不料比賽時,原本調試好的飛機,現場卻飛不起來,後來才知道是地理位置發生了變化的原因。

原本3人對自己研發的無人機技術信心滿滿,沒想到初賽都沒進,半年的辛苦付之東流。比賽結束後,3個人一起默默地去了奶茶店。

“現在想來,儘管比賽失敗了,但大家沒有彼此埋怨,返校後繼續投入到新的項目中,這樣的團隊才有吸引力。”楊雲翔說。

進入職場的“靠譜能力”

與科技實踐部培養“活潑的技術人”不同,市場實踐部和求職實踐部則是幫助成員積累實習經驗和熟悉求職技巧,預備進入職場的“靠譜能力”。

在市場實踐部經常會有職業技能和電腦軟體的培訓。例如要求成員每週讀一本書,讀後不僅要寫心得體會還要在開例會時公開演講,以此培養理解和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市場實踐部還會給成員更大的考驗:專案實戰。去談銷售項目、做市場調研或是去校外實習。

前年,賀舒婷和市場實踐部其他4人一起參加了全國蘇甯易購校園行銷大賽,一個半月內要去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北京這4個城市開展App推廣。“整個專案需要異地合作,對我們在校學生而言,挑戰很大。”賀舒婷說,為此他們5人兵分四路,每週要多次往返於學校和異地城市之間,與外地大學生社團組織談合作。最終他們超額完成任務,拿到了三等獎。

”在羽良工作室有很強的歸屬感,因為大家是志同道合的人。“賀舒婷說,去年暑假,市場實踐部還組織了去北漂實習,6個人合租一間房子,去不同的公司應聘實習。

最晚成立的求職實踐部與市場實踐部在職能上互為補充。該部門負責人、外語學院大四學生王麗娜介紹,求職實踐部主要招收大三、本科畢業後要求職的學生。部門會邀請工作室的“前輩”給現在的成員進行簡歷、面試和行業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訓。

“我們希望招聘單位看到羽良工作室的成員後,能感受到我們是有準備的人。”王麗娜說。

羽良工作室有個“室友錄”,去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騰訊、海爾、三星、聯合利華等知名企業的成員大有人在。

“羽良工作室的學生能有良好的成長和發展,得益于作為學生自組織的內部管理和考評制度。”在長春理工大學團委書記王超看來,一個自行運作的組織,少了很多既定的限制,寬鬆的環境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在不斷的試錯中去完善運行體制,發現如何更合理地運用學校給予的資源。

與此同時,王超認為高效且嚴格的自管自治,自己對自己負責,使學生可以用結果導向的思維去自覺地做各種活動、學習職場技能和科技創新。

責編:賈志強

他的大學目標和梁永鑫相似,“努力學習超越別人”。來到“羽良”後他開始明白,當學霸固然好,但還需要同時具有優秀的表達能力、執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樣才能在日後社會競爭中勝出。

目前,楊雲翔是科技實踐部成員,現任羽良工作室負責人。在他看來,科技實踐部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成員不僅技術好,而且善於自我表達。

在羽良工作室,除了比賽拿獎享受成功的喜悅外,令楊雲翔受益匪淺的是理解了協作和團隊的意義。

去年,楊雲翔和梁永鑫等團隊3人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為了參賽,他們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熬了無數個通宵,製作了一款無人機。不料比賽時,原本調試好的飛機,現場卻飛不起來,後來才知道是地理位置發生了變化的原因。

原本3人對自己研發的無人機技術信心滿滿,沒想到初賽都沒進,半年的辛苦付之東流。比賽結束後,3個人一起默默地去了奶茶店。

“現在想來,儘管比賽失敗了,但大家沒有彼此埋怨,返校後繼續投入到新的項目中,這樣的團隊才有吸引力。”楊雲翔說。

進入職場的“靠譜能力”

與科技實踐部培養“活潑的技術人”不同,市場實踐部和求職實踐部則是幫助成員積累實習經驗和熟悉求職技巧,預備進入職場的“靠譜能力”。

在市場實踐部經常會有職業技能和電腦軟體的培訓。例如要求成員每週讀一本書,讀後不僅要寫心得體會還要在開例會時公開演講,以此培養理解和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市場實踐部還會給成員更大的考驗:專案實戰。去談銷售項目、做市場調研或是去校外實習。

前年,賀舒婷和市場實踐部其他4人一起參加了全國蘇甯易購校園行銷大賽,一個半月內要去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北京這4個城市開展App推廣。“整個專案需要異地合作,對我們在校學生而言,挑戰很大。”賀舒婷說,為此他們5人兵分四路,每週要多次往返於學校和異地城市之間,與外地大學生社團組織談合作。最終他們超額完成任務,拿到了三等獎。

”在羽良工作室有很強的歸屬感,因為大家是志同道合的人。“賀舒婷說,去年暑假,市場實踐部還組織了去北漂實習,6個人合租一間房子,去不同的公司應聘實習。

最晚成立的求職實踐部與市場實踐部在職能上互為補充。該部門負責人、外語學院大四學生王麗娜介紹,求職實踐部主要招收大三、本科畢業後要求職的學生。部門會邀請工作室的“前輩”給現在的成員進行簡歷、面試和行業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訓。

“我們希望招聘單位看到羽良工作室的成員後,能感受到我們是有準備的人。”王麗娜說。

羽良工作室有個“室友錄”,去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騰訊、海爾、三星、聯合利華等知名企業的成員大有人在。

“羽良工作室的學生能有良好的成長和發展,得益于作為學生自組織的內部管理和考評制度。”在長春理工大學團委書記王超看來,一個自行運作的組織,少了很多既定的限制,寬鬆的環境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在不斷的試錯中去完善運行體制,發現如何更合理地運用學校給予的資源。

與此同時,王超認為高效且嚴格的自管自治,自己對自己負責,使學生可以用結果導向的思維去自覺地做各種活動、學習職場技能和科技創新。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