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女性心血管疾病最新研究進展

劉梅林

撰寫 | 劉美 劉梅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 )

編輯 | 宋亞波

● ● ●

心血管疾病(CVD)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 但目前尚未得到足夠重視。 由於女性的病理生理特點、臨床表現、疾病診斷和防治策略均有別於男性, 所以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特別關注。 自從2004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起Go Red for Women公益活動以來, 全世界對女性群體心血管健康重視度有所提升,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針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斷和綜合治療管理進行探討。 本文總結了2017年女性心血管疾病領域的最新進展。

2016年, AHA首次發佈關於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科學聲明,

指出公眾對女性心肌梗死的危險性認識不足、女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有其特殊性。 2017年的AHA年會上公佈了一項哈佛醫學院進行的關於年輕心肌梗死患者長期預後性別差異的研究。 該研究納入1385例在年輕時(女性<50歲, 男性<45歲)首發心肌梗死的患者, 平均年齡為41歲, 女性患者占比39%。 經過中位時間為9年的隨訪, 共有197例患者死亡。 研究表明, 女性患者較男性患者梗死面積小, 但病死率高(HR=1.74, P=0.002), 女性患者心肌梗死後的長期生存率顯著低於男性患者。 此外, 年輕時首發心肌梗死的女性患者更傾向于患2型心肌梗死(繼發於心肌氧供需失衡導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另外一項前瞻性佇列研究納入了515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489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
分析不同性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遠期死亡風險的差異。 研究發現, 在STEMI患者中, 女性和男性的五年全因病死率分別為29%和17%;在NSTEMI患者中, 兩者分別為42%和29%。 經過年齡和其他混雜因素的矯正後, 女性STEMI患者長期死亡風險與男性類似(HR=1.13, 95%CI:0.98~1.32)。

2017年發表在Stroke雜誌上的一項納入6356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註冊研究發現, 與男性相比, 女性心房顫動(房顫)患者不僅更易發生卒中, 卒中的病情也更為嚴重, 這一性別因素與年齡、血管危險因素和血管合併症無關。 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卒中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 結果顯示, 女性患者的平均NIHSS分值達到9分, 而男性僅為6分(P

房顫患者抗凝治療一直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女性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特點可能不同於男性。 薈萃分析表明, 在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非瓣膜病房顫(NVAF)患者中, 女性患者發生腦血管意外和系統性栓塞的風險大於男性患者;而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s)(包括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呱沙班)的房顫患者中, 卒中和系統性栓塞的發病風險不存在性別差異, 這可能與NOACs的藥代、藥效動力學優勢相關。 2017年3月的Journalofwomen’shealth雜誌發表了AlexMoseley等對RE-LY、ROCKET-EF、ARISTOTLE、ENGAGETIMIAF等臨床試驗的資料分析, 間接對利伐沙班、阿呱沙班、達比加群酯110mg(2次/d)或150mg(2次/d)、依度沙班30mg(1次/d)或60mg(1次/d)在女性NVAF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分析, 進一步探討了不同NOACs在女性NVAF患者中的差異。 結果表明, 在女性NVAF患者中, 上述不同種類和劑量NO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無顯著差異。

大家都在看

【摘自中華醫學資訊導報2017年第12期】

中華醫學資訊導報

《中華醫學資訊導報》創刊於1986年, 為中華醫學會機關報。 本報以“傳播醫學資訊, 引領臨床實踐”為辦刊宗旨, 積極打造“中國醫學學術發佈首選平臺”。

歡迎訂閱資訊導報

郵發代號:2-683;

訂閱單價:半月刊, 4.8元/期, 115.2元/年。

諮詢電話:010-85158530

投稿郵箱:cma_cmn@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