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構築制約體系 推行文明交通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 歷史文化燦爛悠久。 從我國的“古八德”“弟子規”到今天的公民“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 都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詮釋了文明的內涵。 作為一個時代發展的高度表現形式, 文明體現在各階層、各領域之中, 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發展狀態, 也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文明的體現。 而交通作為時代快速發展的顯著特徵, 成為社會文明又一個重要標誌。

在交通工具和道路高速發展的今天, 如何把文明理念根植於腦、樹之於行, 要著力構築“三合一”, 即找准一個切入點, 依託一個平臺, 完善一套措施。

找准一個切入點

不文明交通行為, 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廣大群眾的壞習慣上。 從近幾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來看, 壞習慣引發的事故來看, 壞習慣引發的事故率居高不下, 而且不乏典型的較大交通事故。 因而, 推行文明交通、和諧交通,

就要根治交通壞習慣, 著力解決由習慣性僥倖、習慣性麻痹、習慣性無所謂等壞習慣滋生的不文明交通行為。 要全面梳理總結不文明交通行為的表現形式, 並將其印製成冊, 作為教育懲處的依據, 並根據壞喜歡的演變情況進一步補充完善。

任何事物都在運動變化,

不文明交通行為也會不斷演繹變化。 方法在實踐中總結, 變化在推行中出現, 適時補充修改完善, 符合檢驗真理的過程。

依託一個平臺

根治不文明交通行為, 推行平安交通、文明交通、和諧交通, 要從源頭控制。 把梳理總結的不文明交通行為的文本下發各駕校、各公安交管部門, 把抵制不文明交通行為作為駕駛人領證學習的又一項內容, 並與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記滿分教育和審驗教育相結合。 從公安交管層面而言, 最大的問題就是警力不足, 因而需要有效整合資源要素, 依託現有教育平臺, 把文明交通落到實處。

對廣大的交通參與者, 要實現從“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轉變。 行為的轉變, 首先是心態的轉變。

心平才能氣和, 內和才能外順。 和諧的心理在道路上釋放的是離心力、破壞力。 要保持和諧的心態, 關鍵在於要正確認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從被動接受交通安全管理變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自覺摒棄交通陋習, 確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要加強個人的修養, 善於進行心理調節, 正確面對當前的道路交通安全行駛, 在道路交通中用平和寧靜的心態思考問題, 以樂觀豁達的情懷對待其他交通參與者。

完善一套措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文明交通行為一個根深蒂固的頑疾, 沒有制約措施, 或者措施不力, 難以取得成效。 因而, 推行平安交通、文明交通、和諧交通就要狠抓, 要觸及不文明交通行為的痛點“刮骨療毒”。

把不文明交通行為同群眾獲取信貸額度、權利相結合。 發揮大資料在各領域、各部門的資源分享優勢, 把群眾違反的不文明交通行為錄入資料庫, 與文明辦、誠信辦、銀行等部攜手合作, 實現資源分享、資訊互通, 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作為不文明交通行為獲取信貸的條件之一。

據有關資料顯示, 我國信貸呈現同比增長態勢。 這說明群眾的信貸仍然保持旺盛需求。

有車貸、房貸、發展農業貸款、助學貸款、工業貸款等, 以不文明交通行為建立群眾的文明誠信指數。 建立合理的恒定標準, 指數越高獲取的信貸量越高, 低於恒定標準則失去了信貸的權利。

把不文明交通行為同工作業績考核相結合。 在機關、學校、企業大力推行不文明交通行為與工作業績考核掛鉤。 對於上述從業人員的不文明交通行文,要通報批評,抄告處理,實行曝光。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納入業績考核,同時可以抄告紀檢監察部門,作為晉級晉職評先優選的硬性指標。把不文明交通行為與違反者的切身利益掛鉤,是推行文明交通、和諧交通的有力手段。

在實際生活中,這類事件往往屢見不鮮,部分駕駛人倚仗自己的權勢地位,亂停亂放、逆行闖紅燈、占道霸道行駛、親屬占道經營等,治理難、懲罰難的現狀依然存在,不但影響城市的文明形象,而且也阻礙了文明交通的發展進程。現有的懲罰方式不能滿足對這種不文明交通行為的治理。因而把不文明交通行為與工作業績掛鉤考核很有必要,也十分重要。對於引領社會風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底線、保清廉,發揮主管道治理優勢和正能量帶動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軟”“硬”皆施,懲處與教育相結合。推行文明交通、平安交通,要強化“軟”教育、“硬”懲處相結合,在嚴厲打擊無牌、無證、無保險手續、超速、超載、違法超車、酒後駕車、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的同時,做到懲處一起,震懾一群;教育一起,帶動一批。要細化任務指標,發揮農村勸導站、城市文明督導崗的宣傳教育引導作用,著力打造一批示範街、示範學校、示範機關、示範企業,正面驅動,反面鞭策,標本兼治,努力營造“人人參與文明交通,人人享受文明交通”的社會氛圍。

要實現從安全文明交通到文明交通、和諧交通的轉變,最為棘手也是最關鍵的是文明交通理念的轉變,現有的宣傳教育方式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構築制約體系,發揮管理的主動性,使文明交通不但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責任和自覺意識行為。制約體系的構築,不但豐富“社會協同治理”的厚度和廣度,而且在全社會形成了積極向上的道路交通文明的良好習慣,最終實現人與人、車友車的和諧,從而達到文明交通、和諧交通、平安交通的美好願景。

文丨貴州省貴安新區公安局交警支隊 郭良義

對於上述從業人員的不文明交通行文,要通報批評,抄告處理,實行曝光。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納入業績考核,同時可以抄告紀檢監察部門,作為晉級晉職評先優選的硬性指標。把不文明交通行為與違反者的切身利益掛鉤,是推行文明交通、和諧交通的有力手段。

在實際生活中,這類事件往往屢見不鮮,部分駕駛人倚仗自己的權勢地位,亂停亂放、逆行闖紅燈、占道霸道行駛、親屬占道經營等,治理難、懲罰難的現狀依然存在,不但影響城市的文明形象,而且也阻礙了文明交通的發展進程。現有的懲罰方式不能滿足對這種不文明交通行為的治理。因而把不文明交通行為與工作業績掛鉤考核很有必要,也十分重要。對於引領社會風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底線、保清廉,發揮主管道治理優勢和正能量帶動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軟”“硬”皆施,懲處與教育相結合。推行文明交通、平安交通,要強化“軟”教育、“硬”懲處相結合,在嚴厲打擊無牌、無證、無保險手續、超速、超載、違法超車、酒後駕車、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的同時,做到懲處一起,震懾一群;教育一起,帶動一批。要細化任務指標,發揮農村勸導站、城市文明督導崗的宣傳教育引導作用,著力打造一批示範街、示範學校、示範機關、示範企業,正面驅動,反面鞭策,標本兼治,努力營造“人人參與文明交通,人人享受文明交通”的社會氛圍。

要實現從安全文明交通到文明交通、和諧交通的轉變,最為棘手也是最關鍵的是文明交通理念的轉變,現有的宣傳教育方式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構築制約體系,發揮管理的主動性,使文明交通不但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責任和自覺意識行為。制約體系的構築,不但豐富“社會協同治理”的厚度和廣度,而且在全社會形成了積極向上的道路交通文明的良好習慣,最終實現人與人、車友車的和諧,從而達到文明交通、和諧交通、平安交通的美好願景。

文丨貴州省貴安新區公安局交警支隊 郭良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