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外媒關注華西村:不放棄農耕傳統 回歸農田種水稻

資料圖:華西村。 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新加坡《海峽時報》7月5日刊登題為《中國最富裕的村莊保留了農業遺產》一文。 文章摘編如下:

在走出寬敞的別墅後, 梅振華開著奧迪來到華西村的一個水稻農場, 這個村子被稱為“中國最富有的村莊”。

這位34歲的原冶金工程師已經過了一年半的農業生活, 他是村民們選出的種植水稻的七名“青年聰明知識份子”中的一位。

中國東部的江蘇省, 距離上海約130公里的華西村已經城市化。 擁有摩天大樓和一個村級航空公司的華西村, 已經通過發展工業, 如鋼鐵、化纖到銀行和新能源等行業積累了財富。

然而, 村民們不再滿足於工業發展帶來的財富, 甚至因農業而感到焦慮。

但是沒有人想吃從村裡80公頃農田裡生產出的農產品, 因為它的味道不好。

去年, 2600名村民達成了一項決定, 為七名年輕人提供了16公頃的農田, 這些年輕人平均年齡30歲,

讓他們在這片農田上種植優質水稻。

這些年輕人都沒有務農的經歷, 因此他們被送到了日本農場學習如何種植能出產優質大米的水稻。

梅振華畢業於中國著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他說:“日本人在水稻種植上沒有什麼秘密, 只有一種工匠精神, 在每一步的水稻種植過程中都追求完美。 ”

他說, 中國大米的問題是長期關注產量, 而不是口感和品質。 而且, 污染也破壞了農田。

從日本歸來後, 去年5月, 這七名年輕人開始在華西村種植水稻, 平整土壤, 選擇優良的種子和種苗。

為了確保灌溉水的清潔, 他們建了一個小水庫, 在灌溉之前, 水都是經過三層過濾程式處理的。

去年, 試驗田只生產了60噸大米, 每單位產量僅為普通中國稻田的一半。

不過, 水稻在江蘇省水稻鑒定中獲得了金獎, 很快就賣完了。

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說, 華西畢竟是一個村莊, 不能放棄農耕傳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