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寶"古硯臺首次集體亮相川博

□李婷 本報記者 楊琳

7月6日, 四川博物院封存已久的11方古硯臺首次集體亮相, 在第二期“四川博物院藏品開放日”活動中與文物愛好者“親密互動”。

工作人員精心挑選出端硯、歙硯、紅絲硯等古硯臺, 讓參與者在鑒賞中感受文房珍品的魅力, 其中3件宋代古硯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11方古硯從稀缺性上來看, 以南宋端石抄手硯、南宋歙石抄手硯、宋歙石眉子硯最為珍貴。 其中眉子硯的硯臺紋理深淺不一, 交織一起後恰如少女的溫婉細眉, 引得陣陣讚歎。 從觀賞性來看, 清鎏金鏤空暖硯、清馬荃款紅絲硯則讓文物愛好者耳目一新。 四川博物院專家甘曉介紹, 暖硯四周紫銅鑲邊, 底部鎏金工藝顯示出其原持有者的尊貴地位, 整個硯臺分為三層, 底部酷似一個小火爐, 加熱中部的水槽即可讓頂部的硯臺保持溫度, 以此防止冬季墨水凍結。

其實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鐵硯”,

在不同時期, 硯臺會因材質、產地、工藝的不同, 鐫刻下時代的烙印。 比如同為宋代的抄手硯, 硯堂傾斜度越大的硯臺, 年代越久遠, 而宋代以前的硯臺, 則是沒有研墨檔口的。 “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首, 集繪畫、雕刻、書法、篆刻等藝術於一體, 以古硯為代表的中國硯臺文化, 具有獨特而悠久的文化內涵, 銘刻著時代沉浮變遷。 ”甘曉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活動讓古文物“跳”出了玻璃櫥窗, 參與者可戴上專用手套,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觸摸古硯臺。 端硯石質的細膩, 漆硯木胎的輕巧, 在文物愛好者手中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 讓人愛不釋手。

據悉, 第三期“四川博物院藏品開放日”預計在9月左右舉辦, 但名額有限, 觀眾需關注網站資訊報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