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博士的“草莓夢”

女博士的“草莓夢”——記內蒙古思拜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淑萍

近日, 記者走進位於臨河區烏蘭圖克鎮新民村的內蒙古思拜恩草莓示範農場。

在這裡, 草莓實現了全年生產、365天上市。 “在國內我們是首家。 ”向記者介紹情況的, 正是這片“草莓園”的創立者——尹淑萍。

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的尹淑萍, 曾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1年, 後受聘于西班牙艾諾斯種業有限公司任中國區總經理10年。 然而, 2013年, 她主動放棄令人豔羨的年薪, 來到河套大地當起了農民——身份轉變的背後, 正是她對創業夢想的執著追求。

尹淑萍在調試大棚溫控設備

◆夢想開始的地方

2006年, 尹淑萍到西班牙和美國加州考察草莓產業, 其高效的生產、規範的種植、完整的產業鏈生產的優質鮮草莓, 讓她第一次深深意識到了國內外草莓產業之間的巨大差距。

考察歸來, 不服輸的尹淑萍心底萌發出一個強烈的想法:一定要在中國創建一個世界一流的草莓農場, 讓中國人也能吃上高品質的鮮草莓。

之後, 帶著這個夢想, 尹淑萍跑遍了中國的每一個草莓主產區, 全面深入地瞭解中國草莓生產的現狀和主要問題。 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和資料查閱後, 她最終選擇了河套平原作為播種自己夢想的地方。 “這裡平均海拔1030米, 晝夜溫差大, 光熱水土資源獨特, 非常適合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 ”於是, 2013年尹淑萍帶領她的創業團隊來到河套平原, 創立了內蒙古思拜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並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特點精選了草莓品種, 開始了她的逐夢之旅。

◆夢想和草莓一起成長

2013年4月, 在烏蘭圖克鎮新民村, 思拜恩草莓基地打下了第一根地樁, 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 平整土地、打井建溫室、鋪設灌溉管網、安裝水肥一體化設備, 培育無毒草莓種苗……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 沒有週末和節假日。 5個月的時間, 尹淑萍和她的團隊硬是帶領著草莓種植“零基礎”的河套農民, 把8個品種16萬株草莓種植到了河套大地上。

當年12月, 思拜恩第一批草莓上市:阿爾比、蒙特瑞、聖誕紅、聖安得瑞斯、貝妮西亞……在開園品鑒會上,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良品種, 讓前來品評的專家和市民讚不絕口。 聽著大家的誇讚, 尹淑萍心裡也像吃了草莓一樣甜蜜, 而背後的艱辛與苦澀, 只有她自己知道。

◆帶領農民致富

常言道, 做一件好事不難,

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這話放在種植草莓上, 同樣適用。 如何創建一個先進的草莓農場, 確保種出的顆顆草莓都優質美味, 這對於尹淑萍來說, 才是真正的挑戰, 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人才匱乏。 怎麼辦?自己培養。 於是, 白天, 尹淑萍親自示範教農民起壟、定植、疏花疏果;晚上, 她又給管理團隊作培訓、講業務。 那段時間, 尹淑萍被吹曬得面頰黝黑, 常常是一身泥土, 在大家眼裡, 她早已從一個大城市來的女博士, 變成了地地道道的種地女漢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 4年時間裡, 尹淑萍帶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管理團隊, 也把50多名村民培養成了技能熟練的產業工人, 更重要的是, 她用自己的知識和理念, 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而且改變了大家的思想觀念和生產方式。 2014年3月, 思拜恩公司與當地農民一起組建了專業化草莓生產合作社, 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式, 擴大生產規模, 促進農業增效, 帶動農民增收。 到2016年底, 合作社共吸納16戶農民進行夏季草莓生產, 實現畝均純收入1.6萬元, 戶均收入達到16萬元, 並輻射帶動周邊旗縣的農民進行冬季草莓生產, 帶動面積近200畝, 畝均收入3萬元。

農民的可喜變化和產業的快速發展, 更加堅定了尹淑萍紮根河套、發展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下一步, 她計畫利用5年時間, 引領帶動全市種植草莓5000畝。 尹淑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按照戶均種植管理4畝設施草莓來算, 平均畝產約2500公斤, 售價每公斤20元, 戶均毛收入可達20萬元, 這對於河套農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對於河套農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