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航發長春控制副總工程師劉豐明:加力燃燒 不知疲倦

劉豐明在與工程技術人員破解技術難題。

“要把我們落後的時間搶回來。 ”這是中國航發長春控制副總工程師劉豐明的口頭禪。

作為中國航發長春控制技術領軍人物, 54歲的劉豐明工作起來風風火火, 只要認准的事就一頭紮進去, 弄不出個所以然來決不罷手。 秉承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 他先後榮獲2014年吉林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6年中國航發“能力建設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同事們說:“他就是一台大推力的航空發動機, 而且一直在加力燃燒。 ”

一股韌勁 始終滿懷熱忱

在35年的職業生涯中, 劉豐明信奉“天道酬勤、勤能補拙”這兩句成語, 憑著這股韌勁, 他一步一個腳印, 從普通工人、工藝員、熱加工部主任、品質管制部部長、工具管理部部長、航空附件廠廠長到公司副總工程師, 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 伴隨著企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飽嘗過煎熬和痛苦的考驗,

數度坎坷、數度輝煌, 對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熱愛始終如一。

劉豐明在車間副主任崗位一干就是十年。 為全面完成科研生產任務, 他在車間首推計件計時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以計畫為牽引, 層層分解、落實到人, 並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女工突擊隊, 扭轉了局面, 使單位各項工作面貌一新。 尤其是企業破產重組期間, 為使員工隊伍穩定, 他積極跑市場承攬加工任務, 連續加班加點半年多為“斯貝”國產化的順利完成做出了貢獻。 2000年, 軍品和民品分家, 他帶領員工對累計幾十年的10余萬套工藝裝備進行清點確認, 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了搬遷, 保證按時完成了軍品任務。

2003年, 劉豐明受命組建軍品公司熱加工部, 當時人員只有15人,

含鑄造、鍛造、衝壓、橡膠塑膠、焊接等專業, 還承擔多項軍品生產任務, 任務繁重可想而知。 他沒有被困難嚇倒, 率先開展了複合工種人才的培養, 工作中自己既是領導也是計畫員、調度員、操作者, 哪裡需要就沖到哪裡。 新成立的熱加工部不論是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各項管理、還是職工的精神面貌、工作態度都是軍品公司的典範。

2010年, 劉豐明調任品質管制部部長, 他從學習標準、學習產品工作原理入手, 調整了各科室分工, 明確了職責, 先後完成了品質體系檔的換版並通過了審核, 建立了年終品質獎勵機制, 充實了外場服務保障隊伍, 形成了年度外場走訪培訓的工作思路。 他組織從社會招聘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員到檢驗崗位,

提高了檢驗隊伍的文化水準, 品質管制部的整體工作水準得到了顯著提升。

2013年, 正值公司整體搬遷工作實施關鍵階段, 劉豐明調任航空附件廠廠長, 根據公司年底前完成附件廠搬遷工作和搬遷過程中兩地生產不影響任務完成的總體安排, 他制定了附件廠搬遷方案, 成立了設備搬遷組、庫房搬遷組、工位元器具辦公設備搬遷組等臨時兼職小組, 並要求每個小組都制定了具體行動方案和應急預案。 期間, 為使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他同負責平面佈局的人員連續奮戰3個月, 往返新區20餘次, 同時在各項管理上積極推進先進管理理念, 成立了精益生產試點工段, 開展了產品零件MES系統的試運行, 圓滿完成了重點型號的交付任務。

一種堅持 永遠衝鋒在前

同事們最敬佩劉豐明兩個特殊技能, 一是善於“開會”;二是出差路上工作也能有突破。 作為副總工程師經常在不同地點召開不同專案評審和論證會, 每個會都得參加, 每個內容都得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同事們覺得, 他的大腦、腿腳和車輪一起“高速運轉”, 不像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先生”。 每次出差, 劉豐明一上火車或飛機就開始看資料, 到達目的地就工作。 一次出差開專案論證答辯會, 同事在飛機上一覺醒來後, 見劉豐明仍在看材料。 經過數小時的“高空閱讀”, 他下飛機後很快就上了論證的演講台。 為了把評審或論證工作做得充足些, 他都會提前“備課”, “茶不思、飯不想”已成為他迎接評審論證前獨有的一種工作狀態。 領導和同事們勸他注意休息,他卻說:“我們已經落後了,要趕不上人家,就得少睡覺,多工作。”

他最喜歡過年,不是因為熱鬧,而是因為有大塊不受干擾的時間,可以潛入企業管理、機械加工、品質管制、工程技術的知識世界靜心研讀。近三年的春節,他讀了相關理論文獻近百十餘篇。他摸到了技術和管理策略的“脈搏”,窗外的熱鬧喧囂全然不睬,有時他在春節長假裡還把同事們召集起來,討論公司生產、品質、產品研發和條件建設方案與改進措施,把經過大量篩選出來的有價值的資料當成新年禮物推薦給大家。

2016年8月,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成立,作為中國航發長春控制主管條件建設的副總工程師,劉豐明深感責任巨大、使命光榮。他以型號任務需求為牽引,以解決核心技術為突破口,以建立核心能力為目標,組織團隊的專業人員梳理產品的關鍵技術;編制完成了公司重大專項項目建議書,並經過機關和諮詢公司的評估,確認了公司發展與未來規劃,實現了很多專案零的突破。為了推進閥類平臺建設項目的實施,他還主持梳理了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工作流程、完善了規章制度,積極組織專案前期的調研、方案評審及招投標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的製造能力。與此同時,他大膽啟用剛進公司不久的年輕技術人員參與其中,給他們壓擔子。有人認為那還不定是猴年馬月才能完成的事,急也沒用,年輕人幹不來。劉豐明卻說:“怎麼不急,我們要想在項目上有長遠的思考,就得讓年輕人站在前排,否則將來的主動權就不會握在我們手裡。”在他的精心指導幫助下,這些年輕人在很短的時間就勝任了項目要求,完成了任務。如今,一批年輕人逐漸成了公司相關領域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成為中國航發長春控制創新驅動強有力的技術創新團隊。

“劉總‘發動機’的推力太強勁了,把我們都帶動起來了。”說起劉豐明,中國航發長春控制員工們的敬意溢於言表。(李猛)

領導和同事們勸他注意休息,他卻說:“我們已經落後了,要趕不上人家,就得少睡覺,多工作。”

他最喜歡過年,不是因為熱鬧,而是因為有大塊不受干擾的時間,可以潛入企業管理、機械加工、品質管制、工程技術的知識世界靜心研讀。近三年的春節,他讀了相關理論文獻近百十餘篇。他摸到了技術和管理策略的“脈搏”,窗外的熱鬧喧囂全然不睬,有時他在春節長假裡還把同事們召集起來,討論公司生產、品質、產品研發和條件建設方案與改進措施,把經過大量篩選出來的有價值的資料當成新年禮物推薦給大家。

2016年8月,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成立,作為中國航發長春控制主管條件建設的副總工程師,劉豐明深感責任巨大、使命光榮。他以型號任務需求為牽引,以解決核心技術為突破口,以建立核心能力為目標,組織團隊的專業人員梳理產品的關鍵技術;編制完成了公司重大專項項目建議書,並經過機關和諮詢公司的評估,確認了公司發展與未來規劃,實現了很多專案零的突破。為了推進閥類平臺建設項目的實施,他還主持梳理了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工作流程、完善了規章制度,積極組織專案前期的調研、方案評審及招投標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的製造能力。與此同時,他大膽啟用剛進公司不久的年輕技術人員參與其中,給他們壓擔子。有人認為那還不定是猴年馬月才能完成的事,急也沒用,年輕人幹不來。劉豐明卻說:“怎麼不急,我們要想在項目上有長遠的思考,就得讓年輕人站在前排,否則將來的主動權就不會握在我們手裡。”在他的精心指導幫助下,這些年輕人在很短的時間就勝任了項目要求,完成了任務。如今,一批年輕人逐漸成了公司相關領域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成為中國航發長春控制創新驅動強有力的技術創新團隊。

“劉總‘發動機’的推力太強勁了,把我們都帶動起來了。”說起劉豐明,中國航發長春控制員工們的敬意溢於言表。(李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