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說一句,在家庭中到底有多重要

01

在婚姻的城堡裡待得久了, 我總結了一條減少吵架的“秘笈”, 那就是, 在豆爸心情不好的時候, 少說一句。 等他心情好了, 再竹籃倒豆子,

發洩一下——咱有火不能憋著呀。

女人不虧待自己的第一條, 就是:不讓自己生氣。

我和豆爸的工作單位離得很近。 工作日早上, 通常是一起送孩子上學, 然後送我到單位, 他再去上班, 時間剛好。

從家到學校, 只有一個紅綠燈。 也就是這一個紅綠燈, 是早上集中擁堵的路段。 為了避開高峰, 我們通常會早出門十分鐘。

最近學校附近修路, 即使早出門, 也難免擁堵。

一天, 送完孩子, 看著長龍般的車隊, 豆爸急了, 左轉彎搶道, 紅燈迫停, 堵在了非機動車道上。

他懊悔地說了句:真不該搶道, 這下好了, 自己走不了, 別人也沒法走了。

好吧, 接下來, 強有力的聲音告訴他:你意識到錯了, 沒用。 你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你好, 請出示你的行駛證和駕駛證!”當大蓋帽出現在車窗邊的時候,

我瞬間感覺頭都炸了。 豆爸乖乖地拿出兩證, 一邊陪著笑臉說:“對不起, 對不起。 ”

“把車開到對面, 扣三分, 罰一百塊。 ”交警面無表情。

不按規矩駕駛, 加重交通堵塞三分鐘。 車子開到對過, 豆爸下車, 去找交警拿證。

我在車裡, 等了足足十五分鐘, 他還沒回來。 回頭望去, 交警正在路中間指揮來往車輛。 豆爸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站在路邊, 任憑春風淩亂了短髮。

一時間, 我決定將對他的抱怨留到下午再說。

又過了一會, 豆爸拿著證回來了, 長籲了一口氣:“交警說, 這次就不罰了, 下次一定要注意。 ”

好吧, 感謝交警。 他大概看出了我們是良民, 也知錯了。

一路無話到單位, 遲到十分鐘。

02

下班後, 回家路上,

聊天中說起上午的事。 我說:“你總是教育孩子要守規矩。 如果當時孩子坐在車上, 他會怎麼想, 言教重於身教?說的再多, 父母沒有以身作則, 都是徒勞。 ”他點頭稱是, 說以後肯定不會了。

這話若在事發當時, 我想一定不是這麼心平氣和。 而是:“你看你, 就為了想快幾分鐘。 這下好了, 不僅影響了交通, 還被扣分罰款, 外加遲到。 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

豆爸呢, 正急火攻心, 難免反擊:“我又不是故意的, 誰知道過不去啊。 你煩不煩?”

你一句, 我一句, 越說越來氣。 搞不好他把車撞到護欄上, 或者, 我強行拉開車門跳下車, 也不是不可能。 可怕嗎?可怕的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我們控制情緒的能力, 是能否少說一句。

拿破崙說, 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內容占30﹪,情緒占70﹪。

夫妻之間, 更是如此。 若沒有建立良好的情感連結, 什麼內容都會導致爭吵。 在爭吵過程中, 情緒被不斷泛化。 這時候, 雙方的專注點, 已不在“事情”上, 而陷在各自的“情緒”裡。

我相信, 那個肯少說一句, 退出爭吵的人, 一定是一個可愛的人。 那個吵架過後, 肯主動求和的人, 一定是一個寬容的人。 如果你嫁(娶)了一個這樣的人, 那麼, 請好好珍惜吧。 畢竟, 他比一位將軍更偉大。

03

有一個朋友, 說她最不喜歡過年。

因為過年要回家團圓, 常常圓還沒團, 已經被七嘴八舌圍得團團轉。 爸說爸的, 媽說媽的, 姐說姐的, 哥說哥的。 全家四張嘴, 唯獨缺少耳朵。 沒人肯少說一句, 也沒人肯靜下來聽對方說一說。

她說, 她雖人在現場, 但魂已逃離。

這樣的家庭氛圍, 想來定是雜亂無序的。 “溝通溝通”有說有聽。 只說不聽, 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說話的欲望罷了。

小時候, 聽鄰居勸架, 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就不能少說一句嗎?

我和豆爸偶有爭執, 兒子也用這句來說我們, 還開玩笑說要給我們的嘴巴裝一個拉鍊。想來真是汗顏,兒時希望父母爭吵時少說一句,有了孩子後,不經意間就忘記了當初的傷痛,成了自己情緒與嘴巴的奴隸。

少說一句,並不是拒絕溝通,而是給彼此高漲的情緒一個冷卻下來的空間。

作家趙永久在其婚戀心理課程《愛的五種能力》中,把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經過腦皮層加工後產生的,稱為“理性的情緒”;另一種是未經腦皮層加工,直接從丘腦傳遞資訊到達杏仁核而產生的情緒,這種情緒幾乎是本能的反應,稱為“本能的情緒”。

毫無疑問,人在“氣頭上”,往往受“本能的情緒”支配,只有冷靜過後,才轉化為“理性的情緒”。

人只有恢復理性,才能贏了自己,贏得家人。

試想,當你怒不可遏、怒氣衝天、怒髮衝冠之時,一個和你一樣叨叨不休的人,與一個遞給你一杯水默默陪著你的人 ,哪一個更能儘快平息你的怒火?哪一個更能讓你靈魂的天使戰勝你情緒的魔鬼?

好的家庭,至少有一人,肯在對方情緒激動時,少說一句,獻上自己善於傾聽的耳朵。肯抽掉那根導致對方怒火中燒的柴禾,而不是對方情緒火苗的添柴人。

好的自己,是不給對方添柴的機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還開玩笑說要給我們的嘴巴裝一個拉鍊。想來真是汗顏,兒時希望父母爭吵時少說一句,有了孩子後,不經意間就忘記了當初的傷痛,成了自己情緒與嘴巴的奴隸。

少說一句,並不是拒絕溝通,而是給彼此高漲的情緒一個冷卻下來的空間。

作家趙永久在其婚戀心理課程《愛的五種能力》中,把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經過腦皮層加工後產生的,稱為“理性的情緒”;另一種是未經腦皮層加工,直接從丘腦傳遞資訊到達杏仁核而產生的情緒,這種情緒幾乎是本能的反應,稱為“本能的情緒”。

毫無疑問,人在“氣頭上”,往往受“本能的情緒”支配,只有冷靜過後,才轉化為“理性的情緒”。

人只有恢復理性,才能贏了自己,贏得家人。

試想,當你怒不可遏、怒氣衝天、怒髮衝冠之時,一個和你一樣叨叨不休的人,與一個遞給你一杯水默默陪著你的人 ,哪一個更能儘快平息你的怒火?哪一個更能讓你靈魂的天使戰勝你情緒的魔鬼?

好的家庭,至少有一人,肯在對方情緒激動時,少說一句,獻上自己善於傾聽的耳朵。肯抽掉那根導致對方怒火中燒的柴禾,而不是對方情緒火苗的添柴人。

好的自己,是不給對方添柴的機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