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是“風口”,還是“刀口”?(聚焦·互聯網醫療冷思考(下))

在寧夏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 醫生》(徵求意見稿)和《關於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 旨在對互聯網診療進行規範和限制。

今後, 互聯網+醫療模式將何去何從?陳秋霖說, 這意味著要探索適合互聯網醫療發展的監管政策, 定好規則, 保障權益, 防範風險, 同時還要護航產業健康發展。

嚴格的醫生准入機制、線上醫療行為的重點監控、電子處方和藥品回扣的監管, 被認為是互聯網醫療三個監管重點。 銀川的做法是嚴格限定醫生的科室、職稱和臨床經驗年限, 醫生必須擁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具備主治醫師職稱, 以確保醫療服務的品質和安全。 同時, 互聯網醫院的伺服器必須存放在銀川大資料中心, 並且給衛計委開埠, 便於衛計委即時監管。

曹健認為, 銀川的監管模式實現了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醫院診療行為的全過程、不間斷監管,

比傳統監管方式更合理有效。 “互聯網+醫療是資源的優化組合。 對於互聯網醫療的監管, 不能落入傳統的窠臼, 不能為互聯網醫院設置新的圍牆、對互聯網開放的屬性進行遏制。 監管應當從頂層設計、法律基礎、行業標準、資訊安全等方面著手, 建立起與我國互聯網醫療發展相適應的監管體系。 ”他說, 面對新業態, 需要突破傳統思維, 做到監管與創新平衡, 解放醫療生產力。

專家建議, 應當出臺互聯網診療規範及標準, 正確引導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 推動分級診療政策的實施, 待條件發展成熟之後再進行立法。 另一方面, 應當從法律層面規範互聯網診療範圍, 規定其僅適用於慢性病、常見病、開藥、院後隨訪和康復等,

排除急危重症及需要醫師親自診查的疾病。 在配套政策方面, 社保部門可以嘗試將患者在互聯網醫療中的花費逐步納入醫保報銷範疇, 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 鼓勵患者選擇在網上進行診療、諮詢活動, 減輕大醫院門診負擔。

寧波雲醫院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即視窗統一, 統一服務標識, 整合運營全市遠端診療服務資源, 集中滿足需求;平臺統一, 全市遠端醫療服務統一在寧波雲醫院平臺上實現;標準統一, 下發醫療機構遠端醫療服務中心和雲診室建設標準, 進行標準化建設;服務統一, 出臺《寧波市遠端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 統一服務時間和內容, 加強管理。

曹健認為, 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對互聯網醫療的監管辦法,

比如美國要求醫師開具處方前, 必須親自或通過遠端醫療對患者進行至少一次的醫療評估;部分地區規定, 醫師線上開具處方之前, 必須親自對病人進行物理檢查;在開具處方後, 要由官方機構的藥師對線上處方進行嚴格審核, 審核通過後才能獲得藥品。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7日 19 版)

(責編:關喜豔、周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