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逐浪物聯網藍海 運營商亟需掙脫“管道化”枷鎖

近年來, 物聯網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強勁推動力。 對於運營商而言, 如何挖掘這一憧憬十年之久的新興市場成了一大難題。

今年“兩會”圓滿落幕, 物聯網成為高頻詞彙。 那麼這一兩會熱詞“物聯網”究竟是什麼呢?從概念來看,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被稱為繼電腦、互聯網之後世界資訊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自2009年8月時任總理溫家寶提出“感知中國”以來, 物聯網就被正式列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 之後的數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反復提及物聯網。

近日Aruba發佈的一份關於物聯網的調查研究報告《物聯網:今天和明天》(《The Internet of Things: Today and Tomorrow》)結果顯示, 到2019年, 亞太地區達86%的企業機構都將以某種形式加入物聯網部署的行列。

而在我國, 2014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就達到了6000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22.6%, 2015年產業規模達到7500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 29.3%。 預測到2020年, 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

在物聯網的風口下, 行業內各類玩家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從平臺到作業系統, 從晶片到基礎設施, 入局者眾多, IBM就是其中之一。 在首屆 Genius of Things峰會上, IBM不僅宣佈了一大批全新的合作夥伴和客戶成果, 位於慕尼克的全新Watson物聯網總部大樓也閃亮登場。

據悉, IBM攜手數十家客戶和合作夥伴發佈建立物聯網生態系統。 同時, IBM還正式啟動了耗資2億美元打造的位於慕尼克的全新Watson 物聯網總部。 Avnet、BNP Parabis、CapGemini 和 Tech Mahindra等公司將在IBM的全球中心共同配置開發團隊, 成立業內首個認知聯合實驗室。 此外, 該中心也將成為歐洲物聯網標準化組織EEBus的創新空間。

近幾年, 類似於IBM這樣的企業巨頭入局物聯網的現象並不少見,

物聯網市場也因此受益。 但不容忽視的是, 隨著物聯網技術和智慧手機功能的完善, 移動終端與人類和城市生活的互聯將更加緊密, 如果物聯網僅僅停留在作業系統、基礎設施等單一層面, 要想求得更大更快的發展, 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從運營商角度來看, 由於傳統2G、3G、4G網路並不滿足物聯網設備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 一直以來, 大部分物聯網設備在聯接時主要使用Wi-Fi、藍牙等免費技術, 運營商很難從中獲利。 目前, 全球聯網的物聯網終端約40億個, 但接入運營商移動網路的終端只有2.3億個左右, 運營商在物聯網市場占比不足6%。

那麼, 運營商該如何對待這一憧憬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市場呢?雖然物聯網空間非常廣闊,

但是由於LoRa等替代技術的威脅, 運營商如果希望在未來的物聯網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就必須快速圈地。

簡單來說, 運營商應從以下兩方面發力:一方面, 應加快網路部署, 爭取早日實現全面商用;另一方面樹立NB-IoT應用的標杆, 為全面開拓市場樹立示範樣板。 除此之外, “管道化”也是運營商必須儘快掙脫的產業枷鎖。 在物聯網時代起步階段, 運營商們應未雨綢繆, 走出“管道化”陰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