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剛剛,老闆跑路了!最後一家金錢豹關門,“中國式剩宴”怎麼了?

繼6月底金錢豹北京最後一家門店關閉後, 位於延安中路的上海金錢豹餐飲總部, 也進入了休業狀態, 宣佈金錢豹全面倒閉。 在這座八層的歐式酒店裡, 自助餐廳內部一片漆黑, 櫃檯裡的麵包過期發黴, 宴會室空無一人, 大廳裡枯坐著一群等待工資的員工和焦急打電話的供應商。

金錢豹曾是餐飲業現象級品牌, 一度被冠以“最貴”自助餐廳, 一家門店光裝修費動輒就是幾千萬元。 它甚至打破了中國大陸自助餐市場的空白窘境, 曾盛極一時, 餐廳價值高達15億元。 一邊是實體店的集體衰落, 一邊是互聯網餐飲的沸沸揚揚, 金錢豹從急速擴張到關店不斷, 從被資本賤賣到拖欠供應商貨款, 這背後折射出的是餐飲市場的整體式微, 自助餐模式的慢性自殺和中國暴富心理的升級。 14年沉沉浮浮的金錢豹怎麼了?它的倒下會給中國的自助餐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暴富”心理,

成就了金錢豹

金錢豹, 來自寶島臺灣。 上世紀80年代, 袁昶平正值而立之年。 彼時臺灣經濟開始復蘇, KTV、夜總會、豪華汽車旅館和珍珠奶茶店, 都是誕生於台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 在“軍隊背景”的父親介紹下, 袁昶平認識了當時臺北最知名的“幸星”酒店的邵姓老闆,

兩人相當投機, 於是合作經營“幸星”。 “幸星”酒店這種行業, 往往帶有色情意味, 很容易觸及“紅線”, 而袁昶平積累的人脈發揮了重要作用。 坊間屢屢有傳言說, 他與蔣介石的第二個兒子蔣緯國“過從甚密”, 一位上校是他與蔣緯國的“聯絡人”。 袁昶平在軍中的關係也一直沒斷, 妻子魏雲菱曾參選台中市議員, 他在空軍機械專科學校的同學會, 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網站, 號召支持“袁昶平同學的太太”。 這些坊間消息, 使得袁昶平在1991年首次開設金錢豹酒店時, 台中的黑白兩道“都買袁昶平的賬”。 金錢豹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是袁昶平在經營“幸星”時, 發現了臺灣人喜歡“豪華、氣派與女服務員多”的酒店的特點。
於是, 他下了大本錢經營。 比如請經紀公司嚴格篩選公關小姐, 因此, 金錢豹的公關小姐, “身價”都比同行高許多。 除此之外, 當時位於台中中港路、號稱東南亞最大酒店的金錢豹中港店, 因占地廣闊、外觀氣派成為台中市的地標, 許多娛樂類電視節目經常以金錢豹作為台中市的代名詞。 當世界經濟的版圖逐漸偏向中國大陸, 金錢豹自然也是這版圖的一角。 2000年, 袁昶平到大陸旅遊, 他發現上海每年有近10萬對新人結婚, 然而卻沒有多少高端餐飲可以選擇, 這讓他意識到中國內地高端餐飲的機會。

金錢豹上海分店和電影中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2003年10月, 金錢豹正式進駐上海, 首創“大型奢華自助餐廳”概念。 店面平均營業面積高達7000至8000平方米,

1000萬以上裝修預算, 每天供應超過四百種菜色, 生魚片、法式鵝肝、美式牛排和哈根達斯等一應俱全。 即使定價高達每人238元, 仍吸引每年近500萬人次消費, 金錢豹迅速成了中國高端自助餐的鼻祖。 這種商業策略, 在當年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2003年, 中國的人均GDP剛剛突破萬元大關, 中國消費文化正進入暴富心態的第一階段:追求物質和數量的雙重積累。 兩次賣身, 從上市到迅速衰落到了2010年, 金錢豹在國內已經開設18家門店, 營業額近9億元。 袁昶平的想法是, 希望“3年內在大陸拓展40家店面、年營業收入挑戰30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 袁昶平還計畫金錢豹於2011年下半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然而, 金錢豹在內地高舉高打的市場擴張中, 高端自助餐的弊端也被擴大:一個門店3000萬,利潤不到成本的10%,資產和模式實在太重。這些問題,讓金錢豹的上市之路越來越艱難。 袁昶平等不及了,2011年7月,他將金錢豹內地的經營權,以15億元作價轉手賣給了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安佰深。開始加快佈局二線城市,並計畫金錢豹2015年,實現銷售20億元,建成50家門店。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金錢豹並沒有如安佰深期待的一般,將足跡拓展到全國各地,反而由於各種原因,逐漸陷入了發展瓶頸。2014年金錢豹全年僅開設了3家門店,2015年更是一家新店未開,虧損達到4.44億元。 迫于經營壓力,安佰深開始二次轉手金錢豹,2015年金錢豹再次易主,嘉年華國際以2.53億港元收購了金錢豹99.9999%的股權。 嘉年華是中國唯一公開上市的大型旅遊、酒店及零售綜合專案開發商。接受金錢豹之後,嘉年華希望能夠利用其餐廳網路,同嘉年華的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金錢豹第一次賣身給安佰深,是為了“曲線救國”,給上市鋪路;第二次賣身給嘉年華,則是為了扭轉經營,深度拓展期產業鏈,同時降低金錢豹包括房租等剛性成本。 在艱難轉型過程中,金錢豹的確有過短暫復蘇。據嘉年華2015年年報描述,“金錢豹於2015年服務的顧客人數超過200萬及超過6萬張餐桌,雇員人數超過2600人。” 金錢豹有喜宴和自助餐兩塊業務。喜宴業務較為隨意,“有訂單就接,沒訂單就不接。但是自助餐不是,自助餐要每天採購食材,沒人來吃就浪費了。”高昂的成本需要足夠多的消費者來支撐,但二三線城市難以找到如此高的消費能力。 盲目的擴張,導致金錢豹資金鏈斷裂。2016年,金錢豹的餐廳數量縮減到13間餐廳,其中4間設於北京4間設於上海。這意味著,僅一年的時間裡,金錢豹的就退出了8個省份的11個一二線城市,並且關閉了13家餐廳,雇員人數也從原來的2600人銳減至1100人。 顯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二次賣身並沒有為金錢豹帶來好運氣。嘉年華國際2016年年報顯示,嘉年華國際餐飲業務收入約為4.39億元,餐飲業務業績虧損約為7245萬元。嘉年華國際在財報中也明確表示,餐飲業務業績就是來自於2015年收購的金錢豹。 有業內人士惋惜,金錢豹可能挺不過今年,如今金錢豹上海總部也人去樓空,老闆失聯,高管失蹤,印證了這個猜測。

“中國式剩宴”的慢性病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在經歷上市和轉型失敗、供應商上門討債和連續關店之後,金錢豹這家曾經的餐飲巨頭,在經歷了14年的輝煌之後,開始走向沒落。 金錢豹敗走麥城的原因,到底是什麼?1.餐飲重資產模式的死胡同高端自助餐廳不同於夫妻店,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2011年之後,金錢豹一度擴張到26家門店,高速的擴張帶來的是更大的投入,金錢豹每家店面積達到數千平方米,裝修費動輒上千萬元。 多倫多相關負責人說,自助餐和其他餐飲不一樣,這是一個上千萬的重資本運營模式,需要大量採購、儲存,這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撐。自助餐廳的採購壓力很大,如果食材經過中間商的幾道轉手,新鮮度很難保證。 但是高端餐飲受眾面有限,尤其是開到二三線城市,根本沒有多少人消費得起。運營跟不上,實體店租金壓力越來越大,有的店還沒有度過養店期就已經歇業。 再加上三公消費的影響。有金錢豹的用戶就說,自己的會員卡充值了上萬的元,平時捨不得花,團拜會、表彰會、聯誼會才去吃幾次,如果卡不是別人送的或者單位報銷,誰會把這麼多錢充到這裡面。2.管理混亂,食品危機,崩塌從內到外內部管理混亂是金錢豹的死穴。 6年前,袁昶平把金錢豹股權整個打包賣給投資公司,投資公司雇職業經理人來經營,這就一定會出問題,採購、供應鏈等任何環節都能導致死亡,金錢豹的新團隊已經沒有當時的初心。 再一個,金錢豹沒有合理的一個晉升及薪酬機制。有員工匿名表示,金錢豹最誇張的是,當“台幹”缺員的時候,甚至會從臺灣直接“空運”一個來。這樣不公平的制度直接導致了金錢豹企業幫派氛圍太濃,團隊與團隊成員之間勾心鬥角,導致內耗嚴重。 嘉年華國際收購金錢豹之後,在不足一年之內更換兩次高管人員。投資公司的介入導致金錢豹管理層更加混亂。 讓一個餐飲企業最快的死法可能就是食品安全問題。金錢豹混亂的管理,讓金錢豹的品質不斷下降,“四高一低”的壓力下,金錢豹大幅加大食材成本的投入,無疑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不得以縮減菜品,減少人工投入為代價。 2013年01月8日央視曝光“假魚翅”事件,金錢豹就在大名單之列。雖然之後金錢豹停賣魚翅和鮑魚,但品牌形象已經大打折扣。3.經營模式老化,年輕人不買帳金錢豹從巔峰到落沒,與其經營模式的老化有直接關係。 比格比薩的創始人趙志強說,在過去,人們對自助餐的認識就是“扶牆進扶牆出”。因此自助餐廳們多是以數量取勝。隨著中國生活水準的提高,海參、鮑魚這類產品逐漸走入普通人生活,自助餐也不再是新鮮事。“大而全”很容易被歸類為味道不佳、食材不好的隊伍,“專而精”成為自助餐界吸引客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自助餐競爭優勢在於特色化和精品化,囊括一切的金錢豹反而沒有任何優勢。長期被捧為行業標杆的金錢豹尚不覺察,在菜品、食材品質、行業定位等方面調整很慢。 當下,隨著餐飲業各項成本的上升,原先自助餐的價格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大眾自助餐幾十元的價格帶已經很難體現出食材的品質和口味(確實沒有讀懂)。 從消費層面上,自助餐同質化嚴重、品牌缺乏新鮮特色、定價和定位難以打動人;從文化層面上,自助餐缺乏明顯的流行引爆點,缺少文化噱頭。這些品類特點和時代原因,都鉗制著自助餐的進步。 “大鍋飯”形式的自助餐已經不再受年輕人追捧,正在失去目標客群。4.藍海變紅海,除了金錢豹都在轉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自助模式被廣泛應用,自助餐出現了“市場小競爭大”的業態。有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僅北京就有1145家自助餐。在火鍋、烤肉、海鮮等細分品類之下,又分別至少有100家。 而縱觀幾大城市的調查顯示,連鎖品牌僅占自助餐總體品牌數量的9.8%。其中門店數最多的好倫哥有60家門店,還遠遠算不上超級連鎖。 餐飲行業如今到了十字路口,面臨環境壓力,企業主要有兩條路可走:轉型降低單桌利潤,走親民路線,比如井上回轉壽司、金撈火鍋;或者徹底轉型為輕模式下的精品小店模式,比如比格比薩等。 傳統高端自助餐廳也在轉型。好倫哥在保持自助形式不變的基礎上,放棄西餐自助的局限,根據顧客年輕化的需求打造各類主題:如西部牛仔和海洋,打造了北京(估計這段的資料來自北京的媒體吧,不說清楚就讓讀者很費解,這是哪裡的地兒啊)東大橋98元自助旗艦店。它的升級思路是,以提升服務比重和用餐體驗拉升價位,把幾百元的價格降低到幾十到一百多元。 肯德基日本自助餐廳內提供70多種的菜品,限制用餐時間,人均90元人民幣。還有一些高端自助餐品牌的解決方案是採取單點式自助,下單之後廚房再製作,保證食物的品質,也解決了浪費問題。 現如今好倫哥、火焰山等平價自助餐品水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趕上了金錢豹。而與金錢豹在同一價格水準的大漁鐵板燒、黑松白鹿等,在產品品質和服務方面都比金錢豹更具優勢。

結語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金錢豹走向衰落的背後,折射出的是自助餐市場的整體式微,湧動著消費升級的暗流:一邊是新興餐飲的強勢崛起,大肆圈地擴張;一邊是傳統餐飲暗淡退場,擊鼓傳花。 自助餐市場並非行將朽木。導致失敗的往往是曾經的成功經驗,但是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刻舟求劍只能失敗,看風駛船才有一線生機。

高端自助餐的弊端也被擴大:一個門店3000萬,利潤不到成本的10%,資產和模式實在太重。這些問題,讓金錢豹的上市之路越來越艱難。 袁昶平等不及了,2011年7月,他將金錢豹內地的經營權,以15億元作價轉手賣給了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安佰深。開始加快佈局二線城市,並計畫金錢豹2015年,實現銷售20億元,建成50家門店。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金錢豹並沒有如安佰深期待的一般,將足跡拓展到全國各地,反而由於各種原因,逐漸陷入了發展瓶頸。2014年金錢豹全年僅開設了3家門店,2015年更是一家新店未開,虧損達到4.44億元。 迫于經營壓力,安佰深開始二次轉手金錢豹,2015年金錢豹再次易主,嘉年華國際以2.53億港元收購了金錢豹99.9999%的股權。 嘉年華是中國唯一公開上市的大型旅遊、酒店及零售綜合專案開發商。接受金錢豹之後,嘉年華希望能夠利用其餐廳網路,同嘉年華的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金錢豹第一次賣身給安佰深,是為了“曲線救國”,給上市鋪路;第二次賣身給嘉年華,則是為了扭轉經營,深度拓展期產業鏈,同時降低金錢豹包括房租等剛性成本。 在艱難轉型過程中,金錢豹的確有過短暫復蘇。據嘉年華2015年年報描述,“金錢豹於2015年服務的顧客人數超過200萬及超過6萬張餐桌,雇員人數超過2600人。” 金錢豹有喜宴和自助餐兩塊業務。喜宴業務較為隨意,“有訂單就接,沒訂單就不接。但是自助餐不是,自助餐要每天採購食材,沒人來吃就浪費了。”高昂的成本需要足夠多的消費者來支撐,但二三線城市難以找到如此高的消費能力。 盲目的擴張,導致金錢豹資金鏈斷裂。2016年,金錢豹的餐廳數量縮減到13間餐廳,其中4間設於北京4間設於上海。這意味著,僅一年的時間裡,金錢豹的就退出了8個省份的11個一二線城市,並且關閉了13家餐廳,雇員人數也從原來的2600人銳減至1100人。 顯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二次賣身並沒有為金錢豹帶來好運氣。嘉年華國際2016年年報顯示,嘉年華國際餐飲業務收入約為4.39億元,餐飲業務業績虧損約為7245萬元。嘉年華國際在財報中也明確表示,餐飲業務業績就是來自於2015年收購的金錢豹。 有業內人士惋惜,金錢豹可能挺不過今年,如今金錢豹上海總部也人去樓空,老闆失聯,高管失蹤,印證了這個猜測。

“中國式剩宴”的慢性病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在經歷上市和轉型失敗、供應商上門討債和連續關店之後,金錢豹這家曾經的餐飲巨頭,在經歷了14年的輝煌之後,開始走向沒落。 金錢豹敗走麥城的原因,到底是什麼?1.餐飲重資產模式的死胡同高端自助餐廳不同於夫妻店,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2011年之後,金錢豹一度擴張到26家門店,高速的擴張帶來的是更大的投入,金錢豹每家店面積達到數千平方米,裝修費動輒上千萬元。 多倫多相關負責人說,自助餐和其他餐飲不一樣,這是一個上千萬的重資本運營模式,需要大量採購、儲存,這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撐。自助餐廳的採購壓力很大,如果食材經過中間商的幾道轉手,新鮮度很難保證。 但是高端餐飲受眾面有限,尤其是開到二三線城市,根本沒有多少人消費得起。運營跟不上,實體店租金壓力越來越大,有的店還沒有度過養店期就已經歇業。 再加上三公消費的影響。有金錢豹的用戶就說,自己的會員卡充值了上萬的元,平時捨不得花,團拜會、表彰會、聯誼會才去吃幾次,如果卡不是別人送的或者單位報銷,誰會把這麼多錢充到這裡面。2.管理混亂,食品危機,崩塌從內到外內部管理混亂是金錢豹的死穴。 6年前,袁昶平把金錢豹股權整個打包賣給投資公司,投資公司雇職業經理人來經營,這就一定會出問題,採購、供應鏈等任何環節都能導致死亡,金錢豹的新團隊已經沒有當時的初心。 再一個,金錢豹沒有合理的一個晉升及薪酬機制。有員工匿名表示,金錢豹最誇張的是,當“台幹”缺員的時候,甚至會從臺灣直接“空運”一個來。這樣不公平的制度直接導致了金錢豹企業幫派氛圍太濃,團隊與團隊成員之間勾心鬥角,導致內耗嚴重。 嘉年華國際收購金錢豹之後,在不足一年之內更換兩次高管人員。投資公司的介入導致金錢豹管理層更加混亂。 讓一個餐飲企業最快的死法可能就是食品安全問題。金錢豹混亂的管理,讓金錢豹的品質不斷下降,“四高一低”的壓力下,金錢豹大幅加大食材成本的投入,無疑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不得以縮減菜品,減少人工投入為代價。 2013年01月8日央視曝光“假魚翅”事件,金錢豹就在大名單之列。雖然之後金錢豹停賣魚翅和鮑魚,但品牌形象已經大打折扣。3.經營模式老化,年輕人不買帳金錢豹從巔峰到落沒,與其經營模式的老化有直接關係。 比格比薩的創始人趙志強說,在過去,人們對自助餐的認識就是“扶牆進扶牆出”。因此自助餐廳們多是以數量取勝。隨著中國生活水準的提高,海參、鮑魚這類產品逐漸走入普通人生活,自助餐也不再是新鮮事。“大而全”很容易被歸類為味道不佳、食材不好的隊伍,“專而精”成為自助餐界吸引客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自助餐競爭優勢在於特色化和精品化,囊括一切的金錢豹反而沒有任何優勢。長期被捧為行業標杆的金錢豹尚不覺察,在菜品、食材品質、行業定位等方面調整很慢。 當下,隨著餐飲業各項成本的上升,原先自助餐的價格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大眾自助餐幾十元的價格帶已經很難體現出食材的品質和口味(確實沒有讀懂)。 從消費層面上,自助餐同質化嚴重、品牌缺乏新鮮特色、定價和定位難以打動人;從文化層面上,自助餐缺乏明顯的流行引爆點,缺少文化噱頭。這些品類特點和時代原因,都鉗制著自助餐的進步。 “大鍋飯”形式的自助餐已經不再受年輕人追捧,正在失去目標客群。4.藍海變紅海,除了金錢豹都在轉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自助模式被廣泛應用,自助餐出現了“市場小競爭大”的業態。有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僅北京就有1145家自助餐。在火鍋、烤肉、海鮮等細分品類之下,又分別至少有100家。 而縱觀幾大城市的調查顯示,連鎖品牌僅占自助餐總體品牌數量的9.8%。其中門店數最多的好倫哥有60家門店,還遠遠算不上超級連鎖。 餐飲行業如今到了十字路口,面臨環境壓力,企業主要有兩條路可走:轉型降低單桌利潤,走親民路線,比如井上回轉壽司、金撈火鍋;或者徹底轉型為輕模式下的精品小店模式,比如比格比薩等。 傳統高端自助餐廳也在轉型。好倫哥在保持自助形式不變的基礎上,放棄西餐自助的局限,根據顧客年輕化的需求打造各類主題:如西部牛仔和海洋,打造了北京(估計這段的資料來自北京的媒體吧,不說清楚就讓讀者很費解,這是哪裡的地兒啊)東大橋98元自助旗艦店。它的升級思路是,以提升服務比重和用餐體驗拉升價位,把幾百元的價格降低到幾十到一百多元。 肯德基日本自助餐廳內提供70多種的菜品,限制用餐時間,人均90元人民幣。還有一些高端自助餐品牌的解決方案是採取單點式自助,下單之後廚房再製作,保證食物的品質,也解決了浪費問題。 現如今好倫哥、火焰山等平價自助餐品水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趕上了金錢豹。而與金錢豹在同一價格水準的大漁鐵板燒、黑松白鹿等,在產品品質和服務方面都比金錢豹更具優勢。

結語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金錢豹走向衰落的背後,折射出的是自助餐市場的整體式微,湧動著消費升級的暗流:一邊是新興餐飲的強勢崛起,大肆圈地擴張;一邊是傳統餐飲暗淡退場,擊鼓傳花。 自助餐市場並非行將朽木。導致失敗的往往是曾經的成功經驗,但是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刻舟求劍只能失敗,看風駛船才有一線生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