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學一做”微課堂」走進英模人物——聞一多

聞一多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 本名聞家驊, 字友三, 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 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堅定的民主戰士, 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 中國共產黨的摯友, 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 1916年開始在《清華週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 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 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人物生平

青年時代

聞一多生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 湖北省黃岡市蘄水縣(今黃岡市浠水縣)巴河鎮的一個書香門第, 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五歲入私塾啟蒙, 十歲到武昌就讀於兩湖師範附屬高等小學。 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 聞一多緊隨校園運動的潮流。 他激清難捺, 手書岳飛《滿江紅》, 貼於學校飯廳門前,

之後, 毅然投身於這一偉大鬥爭中, 發表演說, 創作新詩, 成為“五·四”新文藝園中的拓荒者之一, 並作為清華學生代表赴上海參加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

赴美留學

1922年7月, 他赴美國留學, 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珂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進行學習, 在專攻美術且成績突出時, 他更表現出對文學的極大興趣, 特別是對詩歌的酷愛。 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 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 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

回國任教

1925年5月回國後, 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 並從事《晨報》副刊《詩鐫》的編輯工作。

1930年秋, 聞一多受聘于國立青島大學, 任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

1932年, 南京國民黨政府和山東地方勢力的爭權奪利鬥爭延伸到青島大學內部, 派系紛爭, 風潮迭起, 聞一多受到不少攻擊與誹謗, 被迫辭職。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 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1932年秋, 他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

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

投身革命

1937年7月, 全國抗戰爆發, 聞一多隨校遷往昆明, 任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併後的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面對嚴酷的現實, 他毅然拋棄文化救亡的幻想, 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和爭民主、反獨裁的鬥爭中。

1946年6月29日, 民盟雲南支部舉行社會各界招待會, 他在會上宣佈民盟決心響應中共的號召, 堅持“民主團結、和平建國”的立場, 號召“各界朋友們親密地攜起手來, 共同為反內戰、爭民主, 堅持到底!”

槍殺遇難

聞一多

1946年7月15日, 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 主持人為了他的安全, 沒有安排他發言。 但他毫無畏懼, 拍案而起, 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 痛斥國民黨特務, 並握拳宣誓說:“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 真理是永遠存在的”, “我們不怕死, 我們有犧牲精神, 我們隨時準備像李先生一樣, 前腳跨出大門, 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下午, 他主持《民主週刊》社的記者招待會, 進一步揭露暗殺事件的真相。 散會後,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餘彈,不幸遇難。

個人成就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築美是指標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後世紀念

聞一多紀念館坐落在聞一多故鄉鳳棲山麓的清泉寺遺址上,占地15畝,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築群。1984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建立,1988年開始動工興建, 1992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了館名,1993年5月18日開館。2001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國家重點博物館,中國民主同盟湖北省委盟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漢統一戰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編輯:李慧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散會後,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餘彈,不幸遇難。

個人成就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築美是指標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後世紀念

聞一多紀念館坐落在聞一多故鄉鳳棲山麓的清泉寺遺址上,占地15畝,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築群。1984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建立,1988年開始動工興建, 1992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了館名,1993年5月18日開館。2001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國家重點博物館,中國民主同盟湖北省委盟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漢統一戰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編輯:李慧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