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學生自己造紙練書法 威海變廢為寶真有招

一年有359天“藍天白雲”, 空氣品質8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 河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 威海作為這樣一個宜居海濱城市, 在良好的環境基礎上如何“深耕細作”搞環保, 提高廢棄物利用率, 持續為全省城市做標杆?從居民生活到工業生產, 從城市到鄉村, 威海交出了一份精益求精的答卷。

威海市普陀路小學的學生通過廢物利用, 自己造紙練書法

生態銀行、生態超市鼓勵小學生用家庭生活廢棄物製作手工藝品

小學生實踐課造紙練書法, 自種瓜果當獎品

六名小學生一字排開, 碎紙、浸泡、攪拌、過濾、抄紙、晾曬各司其職, 一節課時間就能將廢舊作業本變成20多張潔白的新紙。 今天下午, 大眾網記者剛一走進威海市普陀路小學, 就被這些學生的廢物利用實踐課吸引住了。 五年級六班的馬錦鵬說, “我們用自己做出的紙來練習書法、繪畫, 可以節約不少紙張, 像這樣的實踐課每週都會有一兩次。 ”另一邊, 李宇峰小朋友正和美術社團的同學一起製作大型紙雕塑, 經過制骨架、填充肉、著顏色, 一張張廢舊報紙變成了駱駝、大象和鯊魚。 這些動物雕塑被放在教學樓的環保長廊中, 呼籲師生保護野生動物。

學生們自己種植生態責任田, 出產的葡萄石榴無花果用於獎勵先進

孩子們還在教學樓的一角開辦了生態銀行、生態超市。 學生將家庭生活廢品製成手工藝品存到生態銀行換成生態幣, 就可以在生態超市購買喜歡的其它玩具和工藝品。 該校德育處副主任阮清告訴大眾網記者,

這種家庭廢棄物再利用的方式使很多家長的環保意識和孩子一起得到了增強。 操場旁邊, 同學們動手種起了“生態責任田”, 園子裡番茄、黃瓜、石榴、無花果應有盡有, 成熟的果實被當做生態獎品獎勵給表現優秀的學生。

建校5年來, 普陀路小學始終將“生態立校、明德立人”作為辦學理念, 該校不僅承辦過多次大型環保活動、獲評“全國環境教育示範學校”, 去年還被環保部授予國際生態學校項目綠旗。 在剛剛結束的山東省50位“環保小衛士”評選中, 該學校有2名同學獲此殊榮。

熱電廠竟帶動了建材產業升級, 中水發電供熱還供園林綠化

煙氣線上參數:二氧化硫12.88毫克;氮氧化合物51.38毫克;煙塵1.88毫克。

這些污染物排放資訊不僅顯示在威海熱電集團的監控室大屏上, 還通過公司大門口的電子屏向公眾公開, 接受社會監督。 新《環保法》實施以來, 該集團通過加大脫硫塔直徑、增加噴淋層、安裝5層噴淋裝置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水準;採用對煙氣系統增設濕法電除塵, 在原有靜電除塵的基礎上降低煙溫, 後又採用電袋除塵設備, 使除塵效率大幅提高。

威海熱電集團對脫硫、脫硝、除塵設備技術升級後,煙氣排放遠低於山東省超低排放標準

“通過技術升級,去年底威海熱電集團全部機組一次性通過山東省環保廳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績效審核驗收。”該集團總經理張志剛介紹說,今年上半年煙氣線上監測資料顯示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不超過15毫克、氮氧化物平均濃度不超過65毫克、煙塵不超過3毫克,遠低於山東省超低排放標準要求。通過幹除灰、幹出渣技術,產生的灰渣、脫硫石膏等廢棄物得以全部回收利用,不僅真正做到了“吃幹榨淨”,還帶動了周邊建材產業的升級。

作為威海市的用水大戶,熱電集團年耗水量1000多萬噸,在威海水資源緊張的局面下,該集團引入雙膜處理技術建成中水處理車間,年處理能力達1300萬噸,年產工業水900萬噸,成為全省第一家利用中水發電供熱的企業。“以前中水都是直接排進海裡,今年5月11日正式出水後,處理的中水不僅滿足了兩廠區熱電生產的用水需要,同時還能向社會園林綠化工程供水。”張志剛介紹說。

規範村鎮垃圾轉運、汙水處理,補齊全市防汙治汙短板

農村居民生活、耕種、養殖產出的垃圾、污水種類眾多,畜牧養殖、農藥化肥、秸稈等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和管理,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受發展水準、居民環保意識等影響,鄉村往往成為一個城市防汙治汙的短板。為此,威海市從多方面著手,加強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管理力度。

近年來,威海市已在農村地區普遍建成了“戶集中、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榮成、乳山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均已投入運營。目前,全市鎮級垃圾轉運站覆蓋率、村鎮生活垃圾入站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

為解決村鎮生產生活污水問題,2016年至2017年威海市共籌集資金4300多萬元,支持377個村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目前威海市共建成使用76個小型汙水處理廠,全市的49個鎮全部實現了污水統一處理,2000人以上的村有污水徑流的也建立了處理廠。

如今,威海已實現了鎮級統一管控農藥化肥,避免施用過量和不當使用帶來的生態

污染。秸稈焚燒嚴重污染大氣,威海市目前共建有10餘家工廠進行秸稈壓塊,處理後向專業秸稈爐供料,另有奶牛養殖基地專門收購新鮮玉米秸稈。

談到今後的環保工作,威海市環保局調研員王進喜介紹說,目前威海的環境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確保空氣品質持續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任務十分艱巨,環保部門絲毫不敢懈怠。記者 賀輝

[編輯: 張珍珍]

威海熱電集團對脫硫、脫硝、除塵設備技術升級後,煙氣排放遠低於山東省超低排放標準

“通過技術升級,去年底威海熱電集團全部機組一次性通過山東省環保廳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績效審核驗收。”該集團總經理張志剛介紹說,今年上半年煙氣線上監測資料顯示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不超過15毫克、氮氧化物平均濃度不超過65毫克、煙塵不超過3毫克,遠低於山東省超低排放標準要求。通過幹除灰、幹出渣技術,產生的灰渣、脫硫石膏等廢棄物得以全部回收利用,不僅真正做到了“吃幹榨淨”,還帶動了周邊建材產業的升級。

作為威海市的用水大戶,熱電集團年耗水量1000多萬噸,在威海水資源緊張的局面下,該集團引入雙膜處理技術建成中水處理車間,年處理能力達1300萬噸,年產工業水900萬噸,成為全省第一家利用中水發電供熱的企業。“以前中水都是直接排進海裡,今年5月11日正式出水後,處理的中水不僅滿足了兩廠區熱電生產的用水需要,同時還能向社會園林綠化工程供水。”張志剛介紹說。

規範村鎮垃圾轉運、汙水處理,補齊全市防汙治汙短板

農村居民生活、耕種、養殖產出的垃圾、污水種類眾多,畜牧養殖、農藥化肥、秸稈等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和管理,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受發展水準、居民環保意識等影響,鄉村往往成為一個城市防汙治汙的短板。為此,威海市從多方面著手,加強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管理力度。

近年來,威海市已在農村地區普遍建成了“戶集中、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榮成、乳山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均已投入運營。目前,全市鎮級垃圾轉運站覆蓋率、村鎮生活垃圾入站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

為解決村鎮生產生活污水問題,2016年至2017年威海市共籌集資金4300多萬元,支持377個村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目前威海市共建成使用76個小型汙水處理廠,全市的49個鎮全部實現了污水統一處理,2000人以上的村有污水徑流的也建立了處理廠。

如今,威海已實現了鎮級統一管控農藥化肥,避免施用過量和不當使用帶來的生態

污染。秸稈焚燒嚴重污染大氣,威海市目前共建有10餘家工廠進行秸稈壓塊,處理後向專業秸稈爐供料,另有奶牛養殖基地專門收購新鮮玉米秸稈。

談到今後的環保工作,威海市環保局調研員王進喜介紹說,目前威海的環境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確保空氣品質持續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任務十分艱巨,環保部門絲毫不敢懈怠。記者 賀輝

[編輯: 張珍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