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0後到90後,這是百萬東台人共同的鄉愁

泰山寺, 又名護國禪寺, 在西溪晏溪河及通聖橋南側, 起源于道教, 原名碧霞宮, 因寺後為天妃山, 俗名泰山, 後改為泰山寺。 據清嘉慶《東台縣誌》記載:寺建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 明萬曆年間重建, 清乾隆十八年(1753)毀於大火。 寺門北向, 門前有石牌坊。

東台中學, 民國27年(1938)日軍第一次侵佔台城時, 江蘇省東台中學校舍被燒毀。 民國37年被人民政府接管, 更名為蘇皖第二行政區東台中學, 1950年改名為蘇北東台初級中學。 1953年增設高中部, 改名東台縣中學。 1964年、1980年被定為省重點中學。 照片為56年首屆畢業生合影留念。

這樣的畢業證, 不知能不能喚起你對兒時的一段記憶?

體育場, 東台市人民體育場建於1952年, 其前身為城北大操場, 當年開闢籃球場2個。 1954年起, 陸續增設天橋、肋木、秋千、單杠、雙杠、滑梯、爬杆等, 並擴建籃球場, 新辟足球場。 1973年建成1750平方米露天體育館。 1987年建成1050平方米的游泳池。 1987年東台撤縣建市後, 改名東台市體育場。

縣府街, 因舊縣政府所在地而得名, 東西走向, 西起今海陵南路(原東台縣署門前), 東至東橋。 現屬東壩社區地域。 好像還有名字叫做石頭巷, 鋪設的條石被經過的腳磨的光滑透亮, 後來上鋪路的石頭被用到了明清一條街。

馬路越修越寬了, 大樓越修越高了。 特別懷念過去小馬路的時光。 路不算長, 揣個隨身聽, 戴上耳機, 不緊不慢地走著, 聽聽歌, 想想事情, 任由慵懶的陽光透過梧桐樹葉的縫隙照到身上~

這是一張80年代末市實小課外活動照片,照片的童鞋已經奔四了,還能認出哪個你及你的小夥伴嗎?

華聯商場,樓頂的大鐘曾經是台城大家小巷仰頭即可見的手錶,准點報時的咚咚聲,到現在還依稀回憶起。還有地下商場,感覺從裡面走出來的姑娘小夥都是花蝴蝶一般光彩耀人。

中醫院,中醫院始建於1961年8月,由老中醫姜子維牽頭組織,醫療骨幹多為地方著名中醫。1962年有醫療行管人員35人,設內(含婦科)科、外(含喉科)科、痔科、眼科、針灸科、小兒科、傷科等中醫科目。1968年起,先後建門診部和病房大樓共2430平方米。東台撤縣建市後,更名為東台市中醫院。

供銷商場,進入80年代,供銷商業進行體制改革。1983年5月撤銷縣供銷社,建立縣供銷合作聯社,1984年3月,供銷商場正式成立,主營百貨、紡織、針織品、五交化、文化用品、糖煙酒等。70後以上的童鞋會有印象,在計劃經濟時代,物質緊張,憑票供應,糧票、布票各種票,當時的商糧供系統是很紅火的。

市中心轉盤,從1970年開始,開發建設新市區。至1987年,道路骨架已形成,其主幹道新東路在老市區北側,何垛河以南,以新東廣場為中心,向四面輻射:新東東路,由謝灣橋至新東廣場;新東西路,由新東廣場至海河廣場;新東南路,由老大街的鼓樓路至新東廣場;新東北路,由新東廣場至規劃待建的金海路。

陸運公司老車站,民國19年(1930),三倉人購置一輛小型載客汽車,利用海濱大路,不定期載客往返於三倉—弶港之間,次年停開這估計就是打最早的大巴車了吧。

1949年11月,建立東台汽車站,經營客運業務。1982年下半年,縣陸運公司(後改汽車運輸公司)開辦縣內線路為主的客運業務。1984年4月建成客運新車站。

老海陵路,水利局,糖煙酒公司,還有教育局食堂。當然啦身歷聲電影院也曾是老海陵路上一顆閃耀的明珠。寒暑假放假時,每人四張的電影票,甚至超過了我們對假期本身的期待。

下面這張圖有童鞋能記得是哪裡嗎?當時的禁行標誌是這樣設置的~~~(這是把禁行和限高融為一體了嗎?)

80年代的台城,童鞋們還有印象嗎?找找你家在哪裡吧~

這是一張80年代末市實小課外活動照片,照片的童鞋已經奔四了,還能認出哪個你及你的小夥伴嗎?

華聯商場,樓頂的大鐘曾經是台城大家小巷仰頭即可見的手錶,准點報時的咚咚聲,到現在還依稀回憶起。還有地下商場,感覺從裡面走出來的姑娘小夥都是花蝴蝶一般光彩耀人。

中醫院,中醫院始建於1961年8月,由老中醫姜子維牽頭組織,醫療骨幹多為地方著名中醫。1962年有醫療行管人員35人,設內(含婦科)科、外(含喉科)科、痔科、眼科、針灸科、小兒科、傷科等中醫科目。1968年起,先後建門診部和病房大樓共2430平方米。東台撤縣建市後,更名為東台市中醫院。

供銷商場,進入80年代,供銷商業進行體制改革。1983年5月撤銷縣供銷社,建立縣供銷合作聯社,1984年3月,供銷商場正式成立,主營百貨、紡織、針織品、五交化、文化用品、糖煙酒等。70後以上的童鞋會有印象,在計劃經濟時代,物質緊張,憑票供應,糧票、布票各種票,當時的商糧供系統是很紅火的。

市中心轉盤,從1970年開始,開發建設新市區。至1987年,道路骨架已形成,其主幹道新東路在老市區北側,何垛河以南,以新東廣場為中心,向四面輻射:新東東路,由謝灣橋至新東廣場;新東西路,由新東廣場至海河廣場;新東南路,由老大街的鼓樓路至新東廣場;新東北路,由新東廣場至規劃待建的金海路。

陸運公司老車站,民國19年(1930),三倉人購置一輛小型載客汽車,利用海濱大路,不定期載客往返於三倉—弶港之間,次年停開這估計就是打最早的大巴車了吧。

1949年11月,建立東台汽車站,經營客運業務。1982年下半年,縣陸運公司(後改汽車運輸公司)開辦縣內線路為主的客運業務。1984年4月建成客運新車站。

老海陵路,水利局,糖煙酒公司,還有教育局食堂。當然啦身歷聲電影院也曾是老海陵路上一顆閃耀的明珠。寒暑假放假時,每人四張的電影票,甚至超過了我們對假期本身的期待。

下面這張圖有童鞋能記得是哪裡嗎?當時的禁行標誌是這樣設置的~~~(這是把禁行和限高融為一體了嗎?)

80年代的台城,童鞋們還有印象嗎?找找你家在哪裡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